戈玉燕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教育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在新的教育形式下,高中生不僅要面臨升學的壓力,還要承受來自自身與外部的各種矛盾,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成為了教育工作者們研究的重點。以下本文將以音樂教育作為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接入點,探討音樂教育對于當代我國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 高中教學 心理健康 影響探討
一、我國目前音樂教育的現狀
我國高中音樂的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并沒有發揮出其全部的效果。一些高中僅僅把音樂作為一門學科來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同樣沒有注入足夠的情感,導致我國高中音樂教學的教學質量多年來一直沒有質的提升,高中音樂課堂也逐漸淪為文化課的附屬品。一些學校僅僅在高一階段開設音樂課,到了高二、高三音樂課就被其他文化科所取代,學生們為了高考也同樣忽視了音樂課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目前我國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教師資源不足、教學設備落后等等現實性問題,致使我國高中音樂教學的教學水平低于應有的高度。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的一種持續的、滿意的、高效的心理狀態,從廣義上來講包括人生理與心理上健康狀態的統一,從狹義上是指人的情感、意志等處于一個正常的運轉狀態從而導致人的行為與人格上的協調與統一。
(一)心理健康是學生們學習、生活的基本前提
良好的心理狀態是高中生學習知識的前提,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保證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一種積極開放的心態去接受知識。同時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是學生們學會獨立生活的前提。心理健康的學生能夠在這一時期擺脫掉對于父母的過多依賴,建立起自身獨立的性格并學會生活的方式。
(二)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與學習熱情
據筆者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那些擁有健康心理狀態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能夠始終保持足夠的學習熱情,將注意力最大限度的集中到書本和課堂上來,學習效率處于一個較高的狀態。而那些學習成績較低的學生在心理健康上或多或少的存在問題,有些學生在學習上缺乏必要的意志力,而有些學生在面對問題時總是一味地逃避。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與學習熱情,首先要從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入手,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三、音樂教育對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蘇教版高中音樂提倡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思想,意在用音樂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學習與生活,提升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狀態。以下本論點將結合具體教學案例來分析音樂教育對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消除負面情緒,排解學習壓力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音樂可以幫助人消除負面情緒,幫助人腦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促使人產生興奮、幸福等情緒。一些音樂在治療抑郁癥等心理問題上起到了顯著的效果。的確,音樂的力量是我們有目共睹的。高中生在面臨繁重的課業以及升學的巨大壓力之下,心中難免會產生厭學情緒,音樂可以幫助學生們調節學習壓力,重塑對于學習的自信心。最初發現音樂的重要作用是在一堂觀影課上,筆者帶領同學們欣賞電影《海上鋼琴師》,在電影中主人公1900與爵士樂大師PK的場景,整個畫面大家都看的非常入迷,學生們的心靈好像都因此得到了凈化一樣,在課堂結束后開始認真學習。自此筆者開始注重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適時安排音樂賞析課程,讓學生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消除負面情緒,排解學習壓力。
(二)陶冶情操,培養積極向上的樂觀性格
美食、音樂、繪畫是全世界都相通的三中獨特“語言”,音樂的魔力在于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幫助塑造積極樂觀的品格。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并沒有將音樂教學獨立起來,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相關作品創作的社會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跡、人物性格,讓學生們進一步了解音樂作品所表現出的情感。在鑒賞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了解貝多芬所處時代背景以及本人與命運抗爭的偉大故事,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了作品中所體現出的英雄—斗爭—勝利的情感。以這種方式來進行音樂教學,能夠不斷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幫助學生們培養積極樂觀的品格。
(三)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
音樂是一門抽象的藝術,正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對于音樂的理解每個人也都是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利用音樂抽象性的特點,通過讓學生們描述與演奏來激發學生們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爵士樂《藍色狂想曲》賞析一課中,筆者一邊播放音樂《藍色狂想曲》,同時向每位學生發放稿紙讓學生們自行發揮,通過自身對音樂的理解來描繪出音樂所體現的畫面。在閱讀每位學生的描述過后,筆者發現,學生們對于音樂都有著自身獨特的見解。因此在以后的賞析課中,每次欣賞、講解完音樂作品之后筆者都會讓學生們運用語言和文字描述音樂所體現出的情感或音樂所描繪出的情景。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們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與此同時,學生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發。
四、結語
通過以上文章的分析與探討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音樂教學在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學習能力,還要更加注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相信隨著我國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與探索,更加優秀的教學模式會被研制出來,不斷地投入到我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幫助我國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為我國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明遠.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教書育人,2011,(05).
[2]徐玲.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高中生物教學的探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3]侯博.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
[4]王京軍,鄒亞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J].統計教育,2006,(06).
[5]汪風濤.關于構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的若干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