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技師學院小專業教學模式和模塊化教學模式的運用。
關鍵詞:模塊化教學模式?探索?機修鉗工?課程教學
我國提出“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專門人才”。技師院校原有的教育模式、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成為當前職業教育的主題。
筆者所在學院這幾年招生工作受大環境影響,生源數量下滑,一些老專業招生困難,機修鉗工專業每年也就是30多個學生,比起學院里電氣、焊接、汽車專業絕對算得上是小專業。可是每年招聘會上企業的需求卻并不少,2011至2012連續兩年來校擬招生人數近一半要的是鉗工。許多學過一些鉗工基礎的學生就以此簽訂了合同。面對生源數量減少,學生質量不高,學習興趣不高的現狀,我們在開設專業時按照教學要求,結合現有資源,發動專業教師進行鉆研,摸索了一條模塊化教學路子。
一、專業培養要求
按照國家對機修鉗工的定義,主要是培養從事通用設備安裝、維修并能進行零件加工的高級技能人才。具體要求有以下幾項:一是施工前對成員的安全準備進行檢查和監督;二是根據施工作業對施工過程進行分解;三是完成精密、大型、復雜、成套、高溫、高壓和數控設備的搬遷和安裝;四是通過保養對機械磨損部件進行修理;五是設計并制造通用夾具;六是檢查判斷設備機電方面的故障;七是實施精密、大型、復雜設備的工作精度檢查,超差進行分析和排除引起超差的故障;八是對金屬零件進行動平衡、無損診斷等特殊檢查。對于這些要求,單純在學校里是培養不出來的,學生赴企業實習也是從事相對比較單一的工作,所以傳統教學必須要改變。
二、專業主干課程
按照相關要求,該專業主干課程包含機械識圖與CAD、典型機械結構、金屬材料選用與熱處理、常用機械加工技術、機械測量技術、立體劃線技能、刮削與研磨技能、銑工技能、電工技能、機械設計基礎、典型結構受力分析、起重機械吊裝操作、液壓傳動與氣動控制技術、機床拆裝與維修技能、車工技能、特種加工技能、機修鉗工綜合技能等。這里可以看出一個合格的機修工,需要學習的技能是全方位的,不可能簡簡單單地拆了拆車床就說是一名機修工了,而是需要將機加工各工種都要學一遍,需要時間及閱歷。
三、根據現有教學資源制訂教學計劃
學院現有機械加工車間,有車床幾十臺、銑床十余臺、磨床幾臺、各式大小加工設備幾十種;焊接加工車間,焊機幾十臺套、二保焊、等離子焊、埋弧焊各種設備;鉗加工車間,模具實訓室、機械設備拆裝調試室;數控加工車間,數控銑床、加工中心、數控車床、電火花線切割加工機床、液壓與氣動實驗室;電器設備實訓車間,工廠變電實訓室、工廠設備電器實訓室等等。這些資源不僅是一個實驗室,而且我們有自己的機械廠,有大量的外加工工作,還有自己的產品在加工制造,這些完全可以保障機修鉗工實習的安排。
四、模塊化教學劃分
教研組將教學分成多個模塊進行,每個模塊相對獨立,除了基礎模塊和鉗工基本技能模塊外,相互之間沒有從屬關系。基礎模塊是通過理論課給學生講授,包含機械識圖與CAD、典型機械結構、金屬材料選用與熱處理、典型結構受力分析等專業基礎課程。鉗工基本技能模塊在實習初期首先開展,包含機械測量技術、立體劃線技能、刮削與研磨技能等。另還有車工技能模塊、銑工技能模塊、電工技能模塊、特種加工技能模塊、液壓傳動與氣動控制模塊、數控加工技能模塊、機床拆裝與維修技能模塊、起重機械吊裝操作模塊、機修鉗工綜合技能模塊。
五、教學組織
根據不同模塊內容,教師承擔模塊的開發,提取代表性的工作任務,編寫教程,最終形成一個對外培訓的培訓包。各個專業的教師各自編寫開發培訓包。教學過程中,一個班級的學生按照每個功能組3~4人劃分,跟隨教師學習培訓包。這樣可以分成多個功能小組。有的小組學習車工技能,有的學習電工技能,這樣全部工種都有人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各工種之間輪流交換。由于有眾多培訓包組成的課程供學生選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短時間內就學會了一項技能,不像原來學了幾年專業也不會做什么。隨著學習的東西不斷增多,不知道的知識就會更多,從而激勵了學生更加熱愛學習。
學院按照真實生產任務引領的思路辦學,各模塊基本上都參加生產,實習指導教師在崗位上就是車間主任,負責指揮工人進行生產。工人初來乍到要跟隨師傅學習,了解設備的工作情況,熟悉產品加工的流程方法。待完全掌握了這一工作后就可以自己帶徒弟了,這里的師傅其實就是高年級的學生,工人是剛加入工作的新生。高年級的學生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生產,他們就是車間里的小組長或者師傅,每個學生好比企業的員工。在一個崗位工作上一段時間后,企業要考慮員工的個人發展需求,會安排其到另外工種的崗位工作,新崗位上都要從學徒干起,這樣可以激發每個人的進取心,發現工作中的樂趣。待該工種做到熟練時,他們也就可以帶徒弟了,當徒弟教好時就又要調換到新的工種崗位上。這和企業的晉升非常相似。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真正實現了與企業零對接。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經過幾年的學習,學生將機械加工中大量的設備都操作了,各工種都有了了解,設備維修就會得心應手了。
對于機修鉗工專業,不要求學生像車工專業那樣去加工零件,但是需要熟悉車工做什么,需要了解車床的工作原理,否則會把操作問題誤認為是設備問題,這就好比不會開車光會修車是修不好汽車的。另外銑工技能、特種加工等都要有這樣的要求。
另外,每個模塊各自還可分解為幾個小模塊。教學內容組合成為最基本的模塊,由這些小模塊組成大的單元模塊。這種由小模塊、大模塊組成的層次關系可以使學生時刻都知道自己的階段目標和總目標。課程經過模塊化處理之后,在實際教學中即可根據需要進行靈活的取舍組合。
六、模塊化同原來單個實驗室的區別
筆者認為原來的實驗室和我們的模塊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各個模塊同生產結合到一起,模塊是生產中的一分子,各個模塊是同時運作的,像工廠、像社會一樣形成模塊化的鏈條。在這樣的鏈條里,學生可以非常清楚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激發學習的興趣。
七、關于教師的培養
每一個模塊都有一名指導教師,但如果長期不變,教師工作時就會變得沒有激情,要在三年左右的時間里給教師調整一下模塊,使教師有一個改變。年輕教師也要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逐漸由單一專業技能向綜合全能方面發展。
八、存在的問題
模塊化教學不是萬能的,它只適合于小專業,同時模塊化自成體系的東西比較多,只適用于比較經典的工種。學院必須要有自己的產品,在產品加工過程中,學生參與到其中才能有好的效果。在產品不穩定時,或者學生沒事可做時,學生就會紀律松散,積極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