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香
摘 要 由于被評價對象的多樣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構建動態的教學評價機制,更能客觀、公正、全面、準確地評價老師的教學工作,促進教師健康發展。教師在工作中用愛心鋪路、耐心開路、恒心走路。使教學從內容上貼近學生基礎,從方法上貼近學生生活,從效果上貼近教學目標。
關鍵詞 中職 公共基礎課程 教學評價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Vocational Basic Dynamic
Courses Teaching Evaluation
YAN Wenxiang
(Cent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Jingzhou, Hubei 434300)
Abstract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the teaching work being evaluated, the variability and differences, to build dynamic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more objective, and fair,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chers love using paving work, patience, open, perseverance walk. Make teaching close to the students' basis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close to students' life from the method and close to teaching goal from effect.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public basic courses; teaching evaluation; practice
教師是教學工作的核心資源,是學校的靈魂,沒有良好的教師隊伍,就不可能提高教學質量,更不可能辦出有自身特色的學校。為了促進教師的自身素養和專業水平發展,為了避免“首因效應”和“暈輪效應”,客觀科學地開展教學評價研究。經學校研究決定,從4月23日開始,歷時26天,對全校56名公共基礎課程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階段性教學評價。于5月18日圓滿地完成了預期的各項工作任務,順利結束。
本次教學評價采取兩聽、一談、四查、一評的動態評價方法。兩聽是:一聽教師個人述職及對學校工作的建議。二聽教師的授課。并及時與授課教師交換意見。一談是分級、分班、分科隨機找了近500人次學生,開了近百次學生座談會。聽取學生對學校工作和教師教學工作的反映,為了防止學生對教師工作不切實際的抽象否定,要求學生對教師工作不滿意之處舉出具體事例,而談的結果是學生普遍對老師的工作感到滿意。四查是:一查教師的備課,二查作業批改,三查平時對學生學習檢測等常規工作落實情況,四查老師平時業務學習和政治學習筆記。全面、具體、客觀地了解教師隱形的教學工作情況和校本研修中教師自覺主動加強學習的情況。一評是同科教師互評,互評在陽光下進行,每個人談出對他人的評價理由,對教師觸動大,影響深,效果好。由于采取照顧特點、注重過程、分類比較,差異化評價的方法,取得了豐富的一手資料,了解到了不少感人的工作實例,成績可頌,精神可嘉。從開放型的動態視角來評價,優秀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0%,每個教師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亮點,都存在有待改進的內容和空間。
1 成績與亮點
1.1 “三心”聚合,包容成長
(1)愛心鋪路。學校是一個以生命對生命,用心靈溝通心靈的充滿人性關懷的特殊場所。林崇德教授說:“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本徒虒W評價來看,教師的心態都已基本調整過來,心態平和,關心、幫助、愛護學生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為關心特困生,每個老師捐贈200元愛心助學款,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暖。為關心情困生,老師像關心自己的子女或弟妹一樣關心他們,每期每個教師至少找每個學生交心談心兩次以上,使他們在校有勝于在家的感覺。
(2)耐心開路。中職生文化基礎差,學習自覺性差,部分學生厭學情緒嚴重,但在老師眼中沒有“差生”的觀念,而是耐心引導,注意學生的差異化教育與培養。少數學生上課看小說、玩弄手機,老師要耐心開導,有效制止。遇到學習難點,老師要耐心講解,有效提高。上課講話或睡覺,老師要耐心說服、反復提醒,有效預防。
(3)恒心走路。教書難、教中職生更難。不少教師找各種理由,不愿走進中職課堂,而我們的老師以苦為樂,以苦為榮,持之以恒地在三尺講臺上無私奉獻,無怨無悔,而得到的回報可能是撲面而來的批評與指責,可能是學生對老師不切實際的低分評價,但大多數老師淡泊名利、正確對待,實屬品質高貴。面對這樣一批文化知識、行為習慣、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道德觀參差不齊的學生群體,首先老師在教學中欣賞他們的優點,管理中糾正他們的缺點,指導中發掘他們的特點,評價中放大他們的亮點,相信他們每個人是一朵獨特的生命之花,只是花期不同,一定會精彩綻放。其次是面對每一節課,老師們恪盡職守、認真準備、精神爽朗、一絲不茍、全力以赴。
我們堅信,愛心鋪路路會平,耐心開路路漸寬,恒心走路路更遠。
1.2 “三貼”共進,創新教學
(1)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基礎。一是自編與學生基礎及所學專業相適應的校本教材,如范愛軍老師所教2012春學前教育班的英語課,由于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基礎與專業,學生聽得懂、興趣濃、學得好,打破了中職生不愛學英語的魔咒。二是精選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如郭祥標、王非、張靜等老師的數學課,內容貼近學生基礎實際,教學過程張弛有度,學習中起點低、坡度平,效度好,提高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2)教學方法貼近學生生活。人們常說教無定法,但可擇法,亦可創法。但因材施教、因課而異,因時而動是我們選擇教法的邏輯起點。如郭祥標老師借用類比教學法,用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來闡述深刻的數學道理,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學生易懂。范愛軍老師依據教材內容,借用情景模擬教學法,要求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對話,讓學生走進英語書本,使枯燥的問題形象化,學生興趣濃。凡孝忠老師借用項目再現教學法,將學習內容與學生制作產品展示融為一體組織教學,使無聲的理論生動化,學生自信心得到了有效提升。鄭云、程繼偉、甘永慶、黃文明等借用直觀教學法,利用教具、實物邊演示邊講解,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效果貼近預期目標。課堂教學的核心效果是什么?是“為生命,為生命的發展,為生命的可持續發展,為生命當下的幸福”。在這“四為”面前,老師付出了大量勞動和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90%以上教師教學過程完備,板書有條理、口齒清晰,展示出教師教學基本功扎實,貼近學校對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要求。二是85%的教師熟悉教材,授課層次清晰、重點突出,反映了老師們業務功底厚實,貼近學校對教師知識基礎的要求。三是95%的教師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說明老師在備課中既備了教材,又備了學生,準備充分、工作實在,貼近了學校對教師備課的要求。四是教學效果好。調查統計情況表明,85%的教師授課令學生滿意,認為老師上課內容聽得懂,接受得了,有興趣。10%的教師授課令學生較滿意。這一比例貼近學校對老師教學質量的要求。
1.3 “三引”給力,構建特色
(1)學習引領。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說:“無論你是否愿意,信息社會使我們每個人都將成為終身學習者,因為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沒有一種或一組技能和知識能為你服務一輩子,因此,現在最重要的技能是學會如何學習。”為了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構建學習型團隊,學校以抓學習為校本研修切入點,要求教師每月開展有針對性的自學,每月學習筆記不得少于800字。評價發現98%的教師學習主動,內容詳實,達到或超過了學校規定的要求,如王非老師在短短的三個月中,認真學習,寫了近二萬五千字的讀書筆記,筆記字跡清秀,版面規范整潔,重點突出。
(2)研究引導。教育科研是教育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是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不少教師加強教學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姚大鵬老師將黑板與多媒體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老師演示與學生動手結合的三結合實訓教學模式,打破了理論課與實訓課分家,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方法分離,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狀,學生學習收到的效果更好。
(3)職責影響。作為中職教師,追求的是扎實的教學工作過程能讓他們擁有問心無愧的回憶。如王文金老師對學生的作業精批細改,每次作業批改都有指導性評語。這是一個語文教師想做到而難做到的工作,而王文金老師做到了。如李明龍等老師輔導學生非常用心,百問不厭,百講不煩,受到了學生的好評。
2 思考與建議
(1)評價者的素質高低是決定評價目標是否能實現的關鍵。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因此評價者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和較強的業務素質。否則會使評價走向反面,對老師造成傷害,對學校造成損失,如這次評價中,由于用人不當,將某個公信度極差的教師拉進了評價班子,并委以重任。導致局部評價不公,造成部分老師對學校評價的反感,發現此問題后,及時組織復評,才挽回了由于此人所造成的評價損失。
(2)教學內容的組織沒有從普通教育的陰影里走出來,過于依賴書本體系,對內容的取舍、增減及排列順序缺乏研究,造成內容過深、過難、過多、過舊,部分學生接受不了,這也是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的一個基本原因。課程是教學評價的基礎與邏輯起點,如果學習內容對學生不夠合適,我們的教學目標訂得不切實際,教學質量就會大打折扣,那么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評價就會有失偏頗,對學生、對教師、對學校都不利,需盡快解決。
(3)對學生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研究。中職生基礎差,怎樣讓他們每節課都有收獲?中職生普遍學習缺乏動力,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中職生普遍行為習慣差,怎樣加強課堂管理和引導?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中職老師須深刻思考與研究的課題。
(4)講練結合要加強,精講多練是教學的一個基本且有效的方法。練的形式要多樣,方法要多種,不要只是喊學生回答問題,指定學生在黑板上做題、讀書等傳統模式;應結合學生特點,結合學科特點,結合時間特點,改進師生互動形式,增強互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現狀,采取任務驅動式的互動形式,布置任務,選派成績好的學生包人輔導與督促,老師巡回抽樣檢查。根據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類講解。針對學生不愛學習的現狀,采用檢查公示形式,對學生的學習筆記、課堂練習進行檢查公示,督促學生自覺學習。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問題引領形式,老師可將問題變成試題,讓學生做,再由學生干部或指派學生將答案結果統計上來,老師據統計結果一一分析存在問題及原因,以達到解決問題的效果?;有问接泻芏啵缬懻撌?、對話式等,需要我們老師開動腦筋,加強研究,必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系湖北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教學評價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