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振宇 林麗萍
收稿日期:2014-04-02
作者簡介:宮振宇(1983-),男,增城東方職業學校、增城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心理學。(廣東廣州/511300)
林麗萍(1984-),女,增城東方職業學校、增城廣播電視大學講師,本科。研究方向:德育教育。(廣東廣州/511300)摘要: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勞動力的水平和發展,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國外幾種職業教育,來探討增城市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以期對增城市人才培養有所啟示。
關鍵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國外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5-0151-03一、國外的典型職業教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發達國家的職業技術教育模式有許多先進的方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1.美國CBE教育模式
美國CBE教育模式即“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或能力本位教育”,是CompetenceBasedEducation的縮寫。二戰后產生,是流行在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國家中的教育模式。以CBE為核心的能力本位職業教育是為滿足企業需求,重視實際能力培養的職業教育。CBE理論是以能力為基礎,突出能力培養、重視能力訓練的教育體系。強調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學員具備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需的實際能力。
2.MES教育模式
MES教育模式即“模塊教學法”,是國際勞工組織開發出來的一種新的技能培訓模式。MES是英文ModulesofEmployableSkill的縮寫,是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經驗,以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為基礎理論而推出的一種職業技能培訓模式。MES教學模式將每一個具體職業或崗位以表格的形式列出該職業或崗位應該具備的全部職業能力,再根據這些職業能力劃分不同的工作任務,以每項工作任務作為一個模塊。每個單項的知識和技能稱為一個學習單元(簡稱LE)由此得出該職業或崗位MES培訓的、用模塊和學習單元表示的培訓大綱和培訓內容。
3.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
德國“雙元制”是目前世界上較為成功的職教辦學模式之一。所謂“雙元制”,是學校和企業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培養人才全過程的一種模式。它是一種主要以專業技術工人為培養目標的職業教育制度,將企業與學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學生具有雙重身份:職業學校的學生和企業的學徒,學習地點分別在學校和企業。理論教學主要是在學校的課堂上進行,同時輔以部分實踐操作;企業的培訓大部分是通過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指導在工作崗位上完成。與企業聯合辦學,一是可以使職業教育更契合企業的實際需求;二是可以培養學生達到更高水平的技能,提高工作崗位的適應性;三是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
4.澳大利亞TAFE模式
TAFE即技術與繼續教育,是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的英文縮寫。TAFE是高級職業教育機構,類似于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它是澳大利亞全國通用的職業技術教育形式,由澳大利亞政府開設的TAFE學院負責實施教育與培訓。TAFE和大學教育一樣是澳大利亞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實際上,這也是有澳大利亞特色的CBE模式,其核心內容還是模塊化教學。區別在于它根據澳洲本國的實際情況,采取了以全國通用的職業資格證書形式把學校教育和企業培訓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獨具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這種職業教育體制體現了終生教育的理念,學生無論年齡大小,只要完成了10年義務教育學習,都可選擇職業教育作為繼續教育,并且可自主地選擇全日制學習或在職學習。
5.新加坡的職業教育
新加坡職業教育僅僅通過10~2O多年時間的發展,就已躋身世界職業教育發達國家行列,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領域都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鑒于新加坡是世界公認的超前規劃和設計,而且實踐證明非常成功。新加坡職業教育對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較大,建設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相結合的智慧型校園;改變圖書館建設的理念,建設高標準的實訓場地,采用大課堂的形式授課,人才培養模式頂層設計清晰、可操作。
6.英國的現代學徒制
英國非常注重學徒制教育,并且把學徒制當成職業教育的主體模式,政府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1993年,英國制定了現代學徒制度計劃,兩年后,現代學徒制在全國54個行業中被普及推廣。其特點是:第一,制定能力與知識并重的培養目標。現代學徒制的培養目標從傳統學徒制單純培養熟練技術工人發展到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新型勞動者,其適用領域有了很大拓展。第二,設置靈活而實用的課程類型,主要有關鍵技能課程、國家職業資格課程、技術證書課程。關鍵技能是指一種從事任何職業都必不可少的跨職業可遷移的關鍵能力;國家職業資格課程是以國家職業標準為導向、以不同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為基礎開發的職業資格課程體系;技術證書課程是為獲得某種具體的國家職業資格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和理解力而開發的相關課程。第三,實施工學交替模式,主要采用現場教學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并在教育體制和體系上將教育與產業緊緊聯系在一起,從課程開發、教學內容、培訓標準、教學方式到師資力量等方面,雙方相互合作,共同參與和承擔。
二、國外職業教育模式對增城市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啟示
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模式,從根本上突破以學歷教育為主、以理論學習為主、以學科知識為本位的觀念、模式、體系,主動適應企業需要,適應經濟活動需要,以職業能力和職業資格標準為核心,突出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并以此來組織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實現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職業教育與社會就業需要的對接。
·域外教育·國外職業教育對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啟示1.重建職校課程結構
增城市職業教育可借鑒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由相關的企業參與制定教學計劃。企業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與企業一起根據某一專業不同崗位(群)所需具備的能力,確定學生能夠勝任這一專業的基本能力需求。然后,由職業學校相關專業教師和專家共同研究探討學生獲得這些專業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的方法和途徑,進而制定出適合本專業的教學計劃,不過我市目前能夠參與到職校教學計劃制定的企業非常少,所以,在課程的設置上應該與企業接軌,進行無縫銜接。
2.實施教學模式改革
我市的教學改革已經在進行當中,而我市的職校的教學模式也應借鑒國際勞工組織制定的MES教學模式,進行課程的模塊化教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塊根據職業能力分析中的能力目標與要求進行設計,使教師教學內容更有實踐性、針對性和綜合性,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此外,還可以借鑒“CBE”教學模式,采用基于生產過程的一體化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組織教學。教學過程中采用討論式、案例式、講座式、任務驅動式等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富蘭克林曾經說過:“tellme,Iwillforget;showme,Imayremember;involveme,Iwillunderstand(告訴我的,我會忘記;教我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就會掌握)”。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監督者和學習輔導者,而不再是教學的主導者。
3.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模式
在考核形式上,變終結性考核為形成性評價,打破一錘定音的考核方式和學生考前突擊復習的學習形式,對學生的學習分階段、分項目、分模塊進行綜合評價,使考核分布于整個專業學習中,避免了一次性考核的偶然性。
4.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
應遵循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一般結構,貫徹現代學徒制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特色,在培養方式上,以師傅帶徒弟為基本原則,具體是“操作學習交替”還是“做中學”、“學中做”,抑或“雙元制”、“三元制”等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需要指出的是,應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實訓基礎,建設校內的“學徒制”。另外,這需要加大教師的實踐技能培訓,使教師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
5.借鑒澳大利亞的繼續教育模式
目前,深圳市已經將企業員工業余進修的課時算作繼續教育的學分,增加員工學習的積極性。增城市的職業教育可以采用與繼續教育相關聯的形式,無論是在校的學生還是在企業里工作的員工,都要通過繼續教育來進修,并且與個人的職稱評定、職位的晉升掛鉤,把學校教育和企業培訓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政府應強制要求企業員工必須選修繼續教育一定分數,而這些分數必須要到職校里接受教育才能得到,得到相應分數才能夠晉升和進行職稱評定,這種職業教育體制體現了終生教育的理念,學生無論年齡大小,只要完成了義務教育學習,都可以選擇職業教育作為繼續教育,并且可自主地選擇全日制學習或在職學習。
6.采用小班制進行教學
采用小班制,沒有純理論課學習,全部采用在實訓現場進行項目技能教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雙師型”教師和學生始終面對面、手把手地教和做,是德國機電職業教育的教學中的五個重要亮點,這是最適合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在我國職業學校的教學中,“大班制”現象很普遍,有時一個教學班有七、八十名學生,造成實踐教學很難安排。教學中安排純理論課學習過多,實踐操作教學偏少。而在技能傳授方式上不能采用師傅教徒弟的方式進行。我國職業學校采用的教科書,大都是多年一貫制,很多知識、技能脫離工廠生產實際。具體采用什么樣的小班制教學,人數多少等可以借鑒德國的小班制教學。
職業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就業教育。采用什么樣的辦學模式進行人才培養是職業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在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國內、外教育界的專家、學者、教師都在探索我國職業學校改革和創新。而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可以為我市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方向與途徑,從而讓世界上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在我市的職業學校教育領域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魏紅武,陸維玲,戴春,周俊.國外高等職業教育模式的特點與啟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2]張繼有,周關茹.國外高職教育模式的分析與借鑒[J].教育與職業,2005(05).
[3]崔濤.德國機電專業職業教育對我國技工學校人才培養的啟示[J].機械管理開發,2013(04).
[4]謝淑潤,夏棟.現代學徒制與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繼續教育研究,2013(08).
[5]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6]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