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城
[摘 要]合唱指揮課在當前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凸顯出越來越明顯的重要性,該課程綜合性極強。筆者針對音教專業畢業生工作后對本課程所反饋的意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合唱指揮 音樂教育 思考
合唱指揮課,是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在當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在我國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主流思想背景下,各高校對合唱指揮課的認知在不斷的深入,隨著大量的中、小學對高水準合唱指揮師資的迫切需求及社會各界對合唱指揮人才需求量的不斷增大,其重要性也在逐步地展現。近年來,高師合唱指揮教育又在參與國內國際重大合唱比賽、合唱新作推廣及合唱理論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較大成績,在高師系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合唱指揮學術群體,為我國合唱事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筆者在對本市中、小學音樂教師進行培訓的過程中,以及在對全省各高校音教專業畢業生調查中了解到,幾乎所有的中、小學音樂骨干教師及高校音教專業畢業生都表示出對在大學里學到的合唱指揮知識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和工作需要而感到困惑,音樂教育專業在合唱指揮課教學及人才培養方面仍有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間。以下是我個人在多年的合唱指揮教學中對本課程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 教學內容應同學生畢業后的工作需要緊密結合
音樂教育專業是以培養我國中、小學音樂師資為最終目的,并非培養高端的藝術人才。而在目前的合唱指揮教學中,據我了解,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均沿襲專業音樂院校培養指揮的模式,這種模式就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不論從作品的選擇還是具體的技法都同他們今后所面臨的工作存在較大差距,會導致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時不能馬上適應工作需要,而要通過較長時間才能慢慢適應。
既然是培養音樂師資,那么音教專業的合唱指揮教學就必須具有其自身的專業特點,即:學生所學知識不一定較深,但規范系統,并具備較強的實用性。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制定上,合唱及指揮作品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畢業后的實際需求來進行。甚至可以以教育部對中、小學音樂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為基礎,結合合唱、指揮專業課具體內容來制定教學計劃及選擇作品,力求教學內容與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發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 加強本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質量的優劣,決定了學生最終水平的高低。在我國目前各藝術院校中,僅有為數不多的幾所院校具備開設合唱指揮專業的條件,而該專業每年招生人數較少,均以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為目的。該專業學生畢業后,絕大多數投身于我國文化事業,而只有很少一些人進入了教育領域。劇作者對我省各高校的了解,經過系統學習的合唱指揮教師極度缺乏,許多學校都是用聲樂或其它專業的教師來擔任合唱指揮課的教學工作。這樣勢必會造成教學的系統性差、隨意性大、教學效果不明顯等諸多不良現象,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已是本課程亟待解決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三、 教學模式的實戰化
近年來,筆者在對多所高校音教專業畢業生進行調查后發現,絕大多數畢業生反映最集中的一個問題是:不知道怎樣運用指揮法來進行合唱排練。大多數高校的合唱指揮教學,均是將合唱課與指揮課分別教授,二者在課堂上一直處于一種分割的狀態。合唱課上,由于學生的識譜能力問題,教師更多的是在糾正學生不正確的音準、節奏及其他基本問題。而對于整個合唱隊的聲音塑造、音樂的表現、合唱排練方法及作品的二度創作等方面則提及較少,學生所承擔的僅僅是一名合唱隊員的角色,對合唱隊及合唱作品的把握與駕馭更是無從談起。介于這種情況的存在,我認為各高校合唱指揮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們運用所學的指揮法知識進行合唱排練實踐,將課堂上所學知識充分運用到具體的音樂作品排練中,從而完成從合唱隊員到合唱團指揮這樣一個重要的角色轉換。在教學中,我個人運用方法是: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合唱小組,每個小組每周輪流由一個不同的人擔任合唱指揮,自己選擇曲目,其他人則擔任合唱隊員,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合唱排練。這樣做的好處在于:1、學生們學會了怎樣根據自己所學的合唱知識,來判斷合唱團實際水平,并選擇適合他們水平的合唱作品。2、能將所學的指揮法知識同實際的合唱作品排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作品中學會實際的操作。3、學生們通過教師對自己排練作品時的指導和聆聽教師對其他同學排練時的評價,積累一定的合唱排練經驗,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四、 擴展教學內容、適應發展需要
近幾年來,我省各中、小學在音樂素質教育的內容中,除仍保留以前的音樂課、小樂器演奏及組建合唱團等形式以外,管樂團、民族樂團、管弦樂團的組建,已成為各中、小學音樂素質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對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樂器法及樂隊指揮法內容的加入是勢在必行了。學生們對樂器基本性能缺乏了解、對樂隊知識的匱乏、以及對樂隊指揮的陌生等情況,勢必造成他們工作上的不適應。為適應發展的需要,本課程在教學內容的制定上,還應增加樂器法基礎知識及樂隊指揮法基礎知識,讓學生在學校里就能對樂隊有一個基本的認知,以適應未來需要。
五、 依據音教專業特點,加強教材建設
音樂教育專業的合唱指揮課所使用的教材,應具有鮮明師范教育特點。縱觀目前市面上不計其數的合唱指揮教材,就音樂教育這一特性而言,在內容和形式上均存在不同的缺陷,找不到一本能準確體現音教特點、全國通用的典范教材。而一套高質量的教材,則是高質量教學的前提和保障。在合唱作品的編配中,應從最簡單的單聲部開始,根據教學進程作品聲部逐步增加。作品調號也應該由少漸多;不同時期、各不同風格、均要有代表作;結合指揮法教學,還應編入不同拍子、不同演唱類型、不同速度等作品。合唱作品進度的編排,最好能同指揮法教學進度大致相同。這樣,合唱作品也能作為指揮法教學作品使用。在教材中,還可把當前中、小學音樂課教材的一些主要內容編入,讓學生們在學校里就對今后的工作有一個提前的介入。
(責任編輯:楊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