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紅
摘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才能,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要做體察學生實際的送“米”者,要做學生寫作的激勵者,要做演員和導演。
關鍵詞:寫作教學;角色;才能
在語文教學中,存在著重基礎知識教學輕寫作的現象。我們可以到基層去翻翻教師在學生中留有的評語,簡直比金圣嘆評點《水滸傳》更“言簡意賅”,用惜墨如金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即使有,大多數也是不著邊際地籠統地對學生的作文做些評價。在各地方的教學檢查和規定中,一般一個學期不得少于8篇習作。所以很多老師為了完成規定的數量,很少注重質量。理論和實踐的不協調,寫和評的不和諧,評判和升格的不匹配,導致學生懼怕作文,教師厭倦批改作文。
畏懼作文的現象很普遍。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很多,我羅列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大部分教師自己對寫作本身存在畏懼心理,輕視指導甚至沒有指導。第二,教師中普遍存在埋怨的心理。學生作文下來總在說他們這不好那不好,卻很少反思造成作文幼稚語言乏味觀點偏頗的因素在哪里。第三,學生普遍存在愿意做題目而不樂意創造,尤其是閱讀數量不到位,生活體驗不深刻。這三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導致學生作文能力不斷下降。要改變這種現象,教師在學生作文過程中到底充當什么角色的問題是關鍵。
首先,教師是送“米”者角色。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口袋里的米實在少得可憐。幾年前呼喚的素質教育如今被應試教育變本加厲地“反攻”。學生絕對被馴化為做題的機器。很少有時間去閱讀各種文學類書籍,閱讀面空前狹窄,再加三點一線的枯燥乏味的生活。馬克思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的生活圈子基本在學校,即使在家里有限的時間也是在父母的監督和嘮叨中度過,接觸社會的機會太少,急迫地等米下鍋。教師這時候就應該雪中送炭,當起送米者的角色。何謂送米?其實就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生活很瑣碎,單調重復,但對于豐富善感的心靈來說,平常當中也能發現美的細節。鼓勵學生走出家門校門,去觀察不同群體的言行舉止及生活狀態。比如城市里的外來務工人員,比如職業乞討者,即使就在學校里,只要留心,那些經常出沒在校園里的工勤人員,食堂師傅,以及身邊的同學,都可以成為長期觀察的對象。他們的平凡和特殊,平凡中的不凡,特殊中的平凡,都可以成為學生作文的素材。就在我們隔壁班,有個腦癱的女孩,每天從教室門前經過,都有人被她企鵝般的行走姿勢吸引,有的嘲笑,有的同情,我就引導他們去觀察她臉上的微笑,觀察她艱難行走中的挺拔的脊背,觀察每天接送她的爺爺的眼神,和把書包掛在她脖子上的動作,觀察食堂大媽對她的格外關照,觀察她的同學對她的態度,在不斷地觀察中,就能發現親情友情,發現堅持執著,發現無處不在的美好。我們確實不能代替學生生活,但我們可以成為生活體驗生活的引導者。拿身邊發生的實例來引導他們去思考生活評判生活。還要不斷介紹閱讀文章,通過不斷的閱讀積累,拓展他們生命的寬度,鍛煉思維的深度。語文教材就是很好的樣板,比如于漪老師的《往事依依》,從內容到結構一目了然,開頭結尾簡潔照應,過渡自然,事例都圍繞中心,是一篇極好的記敘文的樣板,學生仿寫一點問題都沒有,經常性的仿寫訓練后,學生作文自然就得心應手了。所以,作為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雪中送炭”而不是橫加指責的“雪上加霜”。
其次,教師是“激勵者”的角色。第斯多惠曾經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要鼓舞激勵學生,養成勤動筆的習慣。積少成多,集腋成裘,米是一點點累積起來的。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在教導學生作文的時候幾乎天天寫“人生的感悟之N”.我覺得是很有道理的。作家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對同一個學生來說,今天的發現和昨天的感慨說不定就會產生沖突和碰撞,極細小的火花就會引發思維的爆炸,從而產生思想上的飛躍。課堂也是老師激勵學生思考和寫作的極好的營地,老師不僅要傳播知識技能,更要通過課堂來點燃情感和思維。比如我們班的外地孩子特別多,他們對于家鄉的記憶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甚至忘記,那些對家鄉記憶清晰且懷有深厚感情的孩子細細描述家鄉的風光以及相關的親人、往事,那份深情是會感染大部分學生的,學生的尋根意識和情感得到刺激,這時候我就激勵孩子們利用長假回老家看看,學生的視野回歸到廣袤的家鄉,家鄉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一定會勾起他們對故鄉的熱愛,此刻動筆,筆下就會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文字就會因此而生輝。學生對于問題的看法由于社會經驗的不足難免有失偏頗,這時候教師就要激勵他們爭論研討,學習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不斷培養學生看問題的角度,看問題的深度,有條不紊地把思考的問題寫出來,按照一定的思路文通句順地進行完整表達,在完整表達、通暢表達的基礎上進行藝術表達。不斷激勵,才能讓情感生長,讓思維拓展。
第三,教師是“導演”和“演員”的結合體。“導演”是指揮和管理的角色,“演員”是實施導演意圖的執行者。我們很多教師做“導演”很樂意。但很少能做“演員”。指揮者固然能運籌帷幄,但有時候還需要沖鋒陷陣的。我們教師布置作文題目并不難。關鍵是你布置之前有沒有思考過,有沒有關心過士兵的難處,有沒有真正設身處地考慮。你也許在學生寫完以后抱怨批評甚至譏諷挖苦過。私底下學生會說:要不你寫給我看看呢。因此,我覺得教師在布置學生作文以前最好自己先下水試水。不然是不會理解學生的苦衷的。我的QQ空間對學生群開放,每次布置作文我都先寫下水作文,平時也勤于筆耕,記錄生活點滴感悟。和學生一起體會作文的甘苦,讓學生見證教師的文筆和思想,比任何說教都管用。親其師,信其道,老師只有先當好“演員”,才能有資格當好“導演”。
作文教學任重道遠。但我相信,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擔當好以上幾個角色,再付之于批改講評的勤奮努力,學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寫作水平應該都能得到比較大的提升。而這種提升也會促進他們對寫作的熱愛,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成為情感豐富,修養豐厚的現代文明人。
(江蘇省南通市小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