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國土資源局,河南 固始 465200)
GPS技術也就是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主要就是通過導航衛星進行的測距,從而構成的全球定位系統。這一技術是美國國防部進行主持研發的,它以空中衛星作為基礎,能夠進行全天候以及實時、連續的提供服務,在實際生活當中有著廣泛應用,而在土地測繪當中發揮的作用也比較大。
在GPS技術的實際應用當中,其技術自身有著諸多優勢,首先就是能夠在定位方面保證精確度,通過實踐可以證明,GPS技術的定位可以在五十千米內達到十米到六米范圍的精確程度,而在一百千米到五百千米范圍內能夠達到十米到七米的精確度。這和傳統的測量技術相比較而言,在精確度上有了很大的優勢。另外,在觀測的時間方面也相對較短,在測站間不需要進行通視,只要在開闊處就可以[1]。還能夠提供三維坐標,并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已經能夠使得GPS水準滿足四等水準測量精度,最重要的就是測量時進行的操作比較簡單。
和當前的先進GPS測量技術相比較而言,傳統的測繪方法就有著諸多的限制和缺陷,在采取傳統的方法進行測繪過程中,對環境以及地形有著一定要求,不能夠及時的反映動態變化,尤其是在微觀的監測方面。而在傳統的測繪方法中最為常用的就是簡易補測法,也就是通過變更地物和周圍明顯的地物間相關位置關系,采取皮尺以及鋼尺等方法進行測量。這一測繪的方法只適用于范圍較小并且地勢平坦的地區,在測繪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在精度上也不能得到穩定的保持。
在對土地進行測繪的過程中,首先要能夠對整個地區進行控制測量,這就需要通過GPS技術的介入,這是測繪土地數據的一個最為基礎性的工作。然后就是對土地控制的網點密度以及精確度進行控制,這一環節主要就是滿足土地權屬范圍內界址點的服務。對土地進行測繪主要就是確定土地使用界限的范圍,對界樁為位置進行測定以及對用地的面積進行計算等。主要的流程就是先做好測量前的準備工作,對現有的測繪網的評價和加密,測量中的數據組織和編碼,基準站的建立以及圖斑的識別和標識,再者就是對移動站GPS接收機采集數據,最后顯示和存儲數據以及輸出成果和圖件。
對土地的測繪區的范圍可以按照先后的次序進行分類,主要可以分為加密網以及基礎網這兩者類型,所謂的基礎網就是對比較大的區進行控制,對中小城鎮的地籍控制要能夠考慮到城市的長遠規劃以及實際的需求。在地區比較大的測量區域要能夠先控制點密度,從基本網的要求來看是城市三到四等邊長,而后者則是五級小三角網,總而言之要能夠結合具體的情況進行實施[2]。
在對土地的細部進行測量的過程中就顯得比較重要,對每塊土地的權屬界址和測量出線、數量、點等方面的情況是GPS測繪技術的基本功能。能夠在土地的調查規程當中看到,針對土地的細部測量要能夠基于土地平面測控的基礎上,在允許誤差方面相對較小,故此可將其應用布設于全球定位系統點部分測量區內。
對土地測繪中GPS技術的應用基本是和RTK技術相結合應用的,也就是通過動態監測的方式進行的測繪,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一技術會愈加的成熟。在這一動態定位技術的應用上有著諸多優點,可通過這一技術進行勘測定界放樣,如此便能夠有效的避免放樣方法的復雜性,對工作的程序也能夠得到簡化,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RTK技術的支持下,它能夠達到厘米級的精度,是GPS技術的再發展,能夠有效的滿足土地測繪的實際需求,RTK的基準站是通過電子手簿以及GPS天線和放大器等諸多結構組成,能夠自動的給出有著厘米級別的精確度數據,通過相關的軟件傳送到電子手簿上進行實施定界放樣[3]。同時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GPS測繪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發展,也會和GIS得到有機的結合,從而對土地測繪的影響也會愈來愈大,兩者的結合能夠將信息系統的模塊進行合理的改善,從而為土地測繪的現代化以及網絡化的進一步發展做好準備。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背景下,先進的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也愈加重要,它不僅能夠將土地測繪的準確率得以保證,從而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效率,隨著GPS和RS以及GIS技術的不斷發展,這幾種技術的融合也將成為可能,從而對土地測繪的進一步完善將會起到重要保障。
[1]朱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及在現代交通中的應用[J].科協論壇 (下半月),2012,(07).
[2]李元勃.GPS測量技術在泰寧城關至上青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公路與汽運,2013,(05).
[3]張春梅.淺析GPS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及前景 [J].科技致富向導,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