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蘭
【摘 要】中國家族企業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背景下,需要通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適應新階段的發展,而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是有效途徑。家族企業在傳統環境中有其獨特的競爭優勢,而文化建設仍受傳統模式影響,加之全球化與信息化的嚴峻挑戰,因此家族企業應結合中西企業管理文化的精髓,創建可持續發展的多維文化。
【關鍵詞】多元文化模型;家族企業;傳統文化
家族企業是世界各國具有普遍性的企業類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家族企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中國是一個家天下的國度,在我國的民營企業中大部分是家族式企業。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形勢,加之國外企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導致家族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發展正逐步進入全球化競爭的時代。然而,我國家族企業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管理文化的雙重影響,沒有緊密結合雙邊文化精髓,更沒能真正建立起一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企業文化,從而導致家族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很短,都難逃倒閉的厄運,因此對我國家族企業文化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一、文獻綜述
據統計,家族企業在我國民營企業中占據全部份額的65%-80%,創造了社會絕大多數的財富。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中國的家族企業與傳統文化的關系進行了深入分析,而缺乏對構建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企業文化相融合的多元企業文化的研究。
(一)國外學者的研究綜述。小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對家族企業的定義,即企業創始人及其最親密的合伙人(或家族)一直掌握大部門股權,他們與經理人員維持著緊密的私人關系,且保留高層管理的主要決策權,特別是在有關財務政策、資源分配和高層人員的錄用方面。
Leenders和Waarts則提供了一個實用性的框架,對一般企業與家族企業存在的明顯差異方面進行分析,即在信任、社會控制、員工激勵、管理控制、沖突解決、企業延續性、個人生活和企業氣氛等方面的差異。
(二)國內學者研究綜述。錢穆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柱石之一就是“家族”,而這一點對中國人的思維模式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因為人們對于家族成員的信任感是發自潛意識的。黃靜則認為,創業者在選擇創立企業的組織形式時,更傾向于選擇容易保持企業內部凝聚力、防止商業機密外溢、降低出其運營成本和創業風險的家族企業形式。
田祖海、毛朝陽提出,家族成員之間的忠誠與信任節約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家族倫理約束簡化了企業的監督和激勵機制,這些都使得家族企業成為有效率經濟組織。 呂曉文、凌德政則認為,對家族成員較高的忠誠度、較強的凝聚力以及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統一,使得企業內在的激勵機制得到高度的控制。中國儒家傳統的“和為貴”思想,使得企業注重感情投資,注重以人為本,更加關心員工,使企業內部充滿濃厚的家庭氣氛和家庭情感,進而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
二、多元文化模型的提出與闡釋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延續數千年,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企業管理的思想和企業文化的建設。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基石,所形成的家族文化為家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企業成長期的發展帶來了很高的決策效率、高度的凝聚力、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財產安全保障。然而,如果家族企業單憑傳統的家族文化,容易導致用人原則的排他性,這明顯與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本原理相矛盾,同時也違背了我國傳統任人唯賢的原則。同時,也進一步限制了企業委托—代理管理模式的形成,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大。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家族企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對于企業創新高效率和高質量的要求以及信息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家族企業面臨著二次創業的艱巨任務。對于新的挑戰,家族企業只有內外兼顧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積極調整內部管理機制,進行更有效率的內部整合,同時要從外部引進各種資源,內外結合以求更好發展。然而,在此過程中,構建適合時代發展的企業文化是根本性的舉措。本文據此提出多元文化模型(見圖1),在整合傳統優秀文化和當代西方先進管理思想的基礎上,探討能夠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家族企業文化。
我們從圖1中可以看到,在多元文化模型中,可持續的家族企業文化好比一座樓閣,中國傳統文化是堅實的文化基礎,傳統儒家文化是建筑的主干,融合世界各國先進文化傳統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兼收并蓄占據了建筑的高端,這般中西文化之融合所形成的新的家族企業文化正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國企業的發展。當然,在該模型中,我國家族企業基于傳統文化的管理思想,即所謂人本思想、仁愛、誠信、和諧思想,在此基礎上結合西方管理思想,這一文化多元結合必將為企業的成功與可持續發展提供舉足輕重的作用。
全球化與信息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我國家族企業能否得到更好地發展,這取決于企業能否在提升本土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并在知識交流中摒棄不利于企業內外資源最佳配置的因素,加快適合時代發展的文化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企業的二次創業。因此,通過多元文化模型可得知,家族企業內外知識與信息的有效交流可以促使企業文化與世界先進管理文化接軌,完成繼承與揚棄相統一的整合過程。本文通過對我國家族企業的典型——方太集團進行案例分析,得出相關家族企業發展所需的多元創新文化,為我國其他家族企業的發展提供相應建議。
參考文獻
[1] Johnp.Kotter,James.L.Heskett.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M].李曉濤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1.
[2] 小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endprint
【摘 要】中國家族企業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背景下,需要通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適應新階段的發展,而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是有效途徑。家族企業在傳統環境中有其獨特的競爭優勢,而文化建設仍受傳統模式影響,加之全球化與信息化的嚴峻挑戰,因此家族企業應結合中西企業管理文化的精髓,創建可持續發展的多維文化。
【關鍵詞】多元文化模型;家族企業;傳統文化
家族企業是世界各國具有普遍性的企業類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家族企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中國是一個家天下的國度,在我國的民營企業中大部分是家族式企業。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形勢,加之國外企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導致家族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發展正逐步進入全球化競爭的時代。然而,我國家族企業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管理文化的雙重影響,沒有緊密結合雙邊文化精髓,更沒能真正建立起一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企業文化,從而導致家族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很短,都難逃倒閉的厄運,因此對我國家族企業文化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一、文獻綜述
據統計,家族企業在我國民營企業中占據全部份額的65%-80%,創造了社會絕大多數的財富。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中國的家族企業與傳統文化的關系進行了深入分析,而缺乏對構建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企業文化相融合的多元企業文化的研究。
(一)國外學者的研究綜述。小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對家族企業的定義,即企業創始人及其最親密的合伙人(或家族)一直掌握大部門股權,他們與經理人員維持著緊密的私人關系,且保留高層管理的主要決策權,特別是在有關財務政策、資源分配和高層人員的錄用方面。
Leenders和Waarts則提供了一個實用性的框架,對一般企業與家族企業存在的明顯差異方面進行分析,即在信任、社會控制、員工激勵、管理控制、沖突解決、企業延續性、個人生活和企業氣氛等方面的差異。
(二)國內學者研究綜述。錢穆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柱石之一就是“家族”,而這一點對中國人的思維模式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因為人們對于家族成員的信任感是發自潛意識的。黃靜則認為,創業者在選擇創立企業的組織形式時,更傾向于選擇容易保持企業內部凝聚力、防止商業機密外溢、降低出其運營成本和創業風險的家族企業形式。
田祖海、毛朝陽提出,家族成員之間的忠誠與信任節約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家族倫理約束簡化了企業的監督和激勵機制,這些都使得家族企業成為有效率經濟組織。 呂曉文、凌德政則認為,對家族成員較高的忠誠度、較強的凝聚力以及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統一,使得企業內在的激勵機制得到高度的控制。中國儒家傳統的“和為貴”思想,使得企業注重感情投資,注重以人為本,更加關心員工,使企業內部充滿濃厚的家庭氣氛和家庭情感,進而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
二、多元文化模型的提出與闡釋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延續數千年,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企業管理的思想和企業文化的建設。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基石,所形成的家族文化為家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企業成長期的發展帶來了很高的決策效率、高度的凝聚力、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財產安全保障。然而,如果家族企業單憑傳統的家族文化,容易導致用人原則的排他性,這明顯與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本原理相矛盾,同時也違背了我國傳統任人唯賢的原則。同時,也進一步限制了企業委托—代理管理模式的形成,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大。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家族企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對于企業創新高效率和高質量的要求以及信息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家族企業面臨著二次創業的艱巨任務。對于新的挑戰,家族企業只有內外兼顧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積極調整內部管理機制,進行更有效率的內部整合,同時要從外部引進各種資源,內外結合以求更好發展。然而,在此過程中,構建適合時代發展的企業文化是根本性的舉措。本文據此提出多元文化模型(見圖1),在整合傳統優秀文化和當代西方先進管理思想的基礎上,探討能夠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家族企業文化。
我們從圖1中可以看到,在多元文化模型中,可持續的家族企業文化好比一座樓閣,中國傳統文化是堅實的文化基礎,傳統儒家文化是建筑的主干,融合世界各國先進文化傳統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兼收并蓄占據了建筑的高端,這般中西文化之融合所形成的新的家族企業文化正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國企業的發展。當然,在該模型中,我國家族企業基于傳統文化的管理思想,即所謂人本思想、仁愛、誠信、和諧思想,在此基礎上結合西方管理思想,這一文化多元結合必將為企業的成功與可持續發展提供舉足輕重的作用。
全球化與信息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我國家族企業能否得到更好地發展,這取決于企業能否在提升本土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并在知識交流中摒棄不利于企業內外資源最佳配置的因素,加快適合時代發展的文化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企業的二次創業。因此,通過多元文化模型可得知,家族企業內外知識與信息的有效交流可以促使企業文化與世界先進管理文化接軌,完成繼承與揚棄相統一的整合過程。本文通過對我國家族企業的典型——方太集團進行案例分析,得出相關家族企業發展所需的多元創新文化,為我國其他家族企業的發展提供相應建議。
參考文獻
[1] Johnp.Kotter,James.L.Heskett.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M].李曉濤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1.
[2] 小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endprint
【摘 要】中國家族企業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背景下,需要通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適應新階段的發展,而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是有效途徑。家族企業在傳統環境中有其獨特的競爭優勢,而文化建設仍受傳統模式影響,加之全球化與信息化的嚴峻挑戰,因此家族企業應結合中西企業管理文化的精髓,創建可持續發展的多維文化。
【關鍵詞】多元文化模型;家族企業;傳統文化
家族企業是世界各國具有普遍性的企業類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家族企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中國是一個家天下的國度,在我國的民營企業中大部分是家族式企業。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形勢,加之國外企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導致家族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發展正逐步進入全球化競爭的時代。然而,我國家族企業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管理文化的雙重影響,沒有緊密結合雙邊文化精髓,更沒能真正建立起一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企業文化,從而導致家族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很短,都難逃倒閉的厄運,因此對我國家族企業文化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一、文獻綜述
據統計,家族企業在我國民營企業中占據全部份額的65%-80%,創造了社會絕大多數的財富。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中國的家族企業與傳統文化的關系進行了深入分析,而缺乏對構建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企業文化相融合的多元企業文化的研究。
(一)國外學者的研究綜述。小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對家族企業的定義,即企業創始人及其最親密的合伙人(或家族)一直掌握大部門股權,他們與經理人員維持著緊密的私人關系,且保留高層管理的主要決策權,特別是在有關財務政策、資源分配和高層人員的錄用方面。
Leenders和Waarts則提供了一個實用性的框架,對一般企業與家族企業存在的明顯差異方面進行分析,即在信任、社會控制、員工激勵、管理控制、沖突解決、企業延續性、個人生活和企業氣氛等方面的差異。
(二)國內學者研究綜述。錢穆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柱石之一就是“家族”,而這一點對中國人的思維模式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因為人們對于家族成員的信任感是發自潛意識的。黃靜則認為,創業者在選擇創立企業的組織形式時,更傾向于選擇容易保持企業內部凝聚力、防止商業機密外溢、降低出其運營成本和創業風險的家族企業形式。
田祖海、毛朝陽提出,家族成員之間的忠誠與信任節約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家族倫理約束簡化了企業的監督和激勵機制,這些都使得家族企業成為有效率經濟組織。 呂曉文、凌德政則認為,對家族成員較高的忠誠度、較強的凝聚力以及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統一,使得企業內在的激勵機制得到高度的控制。中國儒家傳統的“和為貴”思想,使得企業注重感情投資,注重以人為本,更加關心員工,使企業內部充滿濃厚的家庭氣氛和家庭情感,進而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
二、多元文化模型的提出與闡釋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延續數千年,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企業管理的思想和企業文化的建設。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基石,所形成的家族文化為家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企業成長期的發展帶來了很高的決策效率、高度的凝聚力、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財產安全保障。然而,如果家族企業單憑傳統的家族文化,容易導致用人原則的排他性,這明顯與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本原理相矛盾,同時也違背了我國傳統任人唯賢的原則。同時,也進一步限制了企業委托—代理管理模式的形成,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大。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家族企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對于企業創新高效率和高質量的要求以及信息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家族企業面臨著二次創業的艱巨任務。對于新的挑戰,家族企業只有內外兼顧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積極調整內部管理機制,進行更有效率的內部整合,同時要從外部引進各種資源,內外結合以求更好發展。然而,在此過程中,構建適合時代發展的企業文化是根本性的舉措。本文據此提出多元文化模型(見圖1),在整合傳統優秀文化和當代西方先進管理思想的基礎上,探討能夠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家族企業文化。
我們從圖1中可以看到,在多元文化模型中,可持續的家族企業文化好比一座樓閣,中國傳統文化是堅實的文化基礎,傳統儒家文化是建筑的主干,融合世界各國先進文化傳統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兼收并蓄占據了建筑的高端,這般中西文化之融合所形成的新的家族企業文化正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國企業的發展。當然,在該模型中,我國家族企業基于傳統文化的管理思想,即所謂人本思想、仁愛、誠信、和諧思想,在此基礎上結合西方管理思想,這一文化多元結合必將為企業的成功與可持續發展提供舉足輕重的作用。
全球化與信息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我國家族企業能否得到更好地發展,這取決于企業能否在提升本土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并在知識交流中摒棄不利于企業內外資源最佳配置的因素,加快適合時代發展的文化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企業的二次創業。因此,通過多元文化模型可得知,家族企業內外知識與信息的有效交流可以促使企業文化與世界先進管理文化接軌,完成繼承與揚棄相統一的整合過程。本文通過對我國家族企業的典型——方太集團進行案例分析,得出相關家族企業發展所需的多元創新文化,為我國其他家族企業的發展提供相應建議。
參考文獻
[1] Johnp.Kotter,James.L.Heskett.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M].李曉濤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1.
[2] 小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