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慧
【摘 要】文章結合教學實例闡述了“空白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的幾個方面,并提出了“空白理論”教學的幾點注意事項,介紹了“留白”的技巧和取得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空白理論;留白;大學英語教學
“空白理論”在藝術領域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現實的指導作用,長期以來被古今中外的學者和藝術家們所重視。如今,“空白理論”進入教育領域,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大學英語教學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運用“空白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有助于彰顯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對語言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
一、“空白理論”的闡釋
“空白理論”始源于中國古代傳統繪畫藝術,體現了中國畫的布局與智慧。其本意指在繪畫創作中,整體布局不宜太滿,應留有適當的空白,使畫面更具美感,留給觀畫者更多的想象空間。中國畫理論素有“畫留一份空,生氣隨之發”的說法。這里所謂的空白并非一無所有,而是要力求畫者達到老子所說的“自然無為”之境地。
在西方,接受美學的重要理論家沃夫爾岡·伊瑟爾首先在文學領域提出了“空白理論”。他在“召喚結構”的概念中指出:“作品的意義不確定性和意義空白促使讀者去尋找作品的意義,從而賦予他參與作品構成的權力。”從此以后,空白理論被頻繁地應用在文學作品的創造與評論中。
隨著時代的發展,空白理論已廣泛地應用在各種藝術形式中。筆者認為,課堂教學從廣義上講也是藝術形式的一種,空白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恰當應用必然會給教育工作者帶來更多啟發,獲得更大收益。
二、英語教學中的空白藝術
空白藝術的本質在于“意無所制”,因此英語教學中的空白就要力求過度自然、分寸得當,達到“不著痕跡,盡顯風流”的效果。那么,如何將空白理論有效地運用在英語教學中呢?這就要求教師學會恰當地“留白”。筆者在此提供四種“留白”的技巧,謹供各位參考:
(一) 在教案設計中“留白”
教案設計不僅體現教學內容,而且體現了教師對教學環節的把握和邏輯思維能力。教案設計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變的,某些環節需要根據具體的授課情況和受眾群體進行調整,這就要求我們在教案設計的過程中恰當留白。記得剛入職時,學院教學部的處長就建議我們在設計教案時一定要在每頁留出四分之一左右的空白。起初筆者只把這項建議當成一種規定來完成,后來在教學過程中越來越深地體會到這一習慣帶來的好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空白隨時補充新的教學靈感或者對教學內容進行注釋,還可以把這一環節授課之后的教學反饋寫進去,為以后的工作提供參考。筆者認為,教案設計“留白”的意義在于,教師能夠及時填補最初教學構思的空白。
(二) 在知識講解中“留白”
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靈活性很強,涉獵范圍很廣,如果用心研究,應該是更容易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一門學科。這就要求教師針對當今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采用更恰當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廣泛的思維空間。
例如,在講解校本教材的Unit1 College時,筆者發現課文內容十分貼近學生生活,Passage A的課文How They Dorms Abroad? 主要介紹的是各個國家學生寢室的對比,學生們很感興趣,而且涉及的課文也不難。因此,筆者預設了兩個段落讓學生來講,讓他們體會一下當老師的感覺。學生對此反應很積極,很多人都愿意嘗試,坐在下面的學生也覺得很新鮮,聽得津津有味。學生講課完畢后,筆者又安排了評課討論的環節,讓大家討論一下這堂課怎樣講解效果會更好,講課的重點應該放在哪里,重點的詞匯和語法應該是哪些等等,學生們都十分興奮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從他們的表情中筆者可以看出,他們從被動的聽課狀態已轉變成主動的思考,他們在思考的過程中,已經抓住了課程的重點,甚至比普通授課中掌握的知識還要多,而且其中很多學生的觀點也給筆者很大的啟發。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適當的“留白”,不要事無巨細地說教,要善于開發學生的潛能,這樣往往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利用學生的專業知識“留白”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對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往往更愿意去探究、更有自信。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獲取新知識的效果也更加明顯。大學生與中小學生不同,由于有了專業分科,學生們往往更加重視自己專業領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專業特點引導其對外語學習的興趣。
筆者目前所教授的是藝術類大學生,藝術類大學生的特點是活潑敏感,創造力強,但是普遍文化課基礎知識較弱。根據這一特點,筆者設計了一套有針對性的英語教學方案。
比如,在給動畫專業的學生講解Unit 5 Science 的時候,考慮到藝術類學生對科普知識并不十分感興趣,而且里面涉及的科學術語和極地動物名稱會成為他們閱讀的障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圖片為他們介紹了幾種典型極地動物的英語說法,并對比展示了這些動物的一些著名動畫形象。看到一幅幅對比圖片,學生們的興趣被激發,因為這些動畫形象都是他們非常熟悉和喜歡的。然后筆者繼續展示了一幅漂亮的北極狐圖片,并提問:“Do you know this animal? What is it?” 學生大多能說出是fox,但不知道北極狐怎么表述,筆者借此介紹了“北極”這一詞的英文。講解之后,筆者問:“Do you think it cute?” 學生答:“Yes,very cute!”筆者啟發學生:“We have known that a lot of polar animals have their famous cartoon characters. But the arctic fox doesnt have. As an animator,are you willing to design an animated character of an arctic fox?” 這樣筆者就給學生留下了作業,要求他們自己設計一個北極狐的動畫形象,并用一段英文簡單描述一下自己的設計特點。學生們對這樣的作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作業完成的情況非常令人滿意。通過作業練習,學生在自主學習了相對復雜的英語知識的同時,又鍛煉了專業繪畫能力,開發了他們的想象力,實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endprint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設計。比如向文學專業的學生介紹英文詩歌或者進行詩歌翻譯的訓練,要求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進行英文短片配音練習,或者要求工業設計的學生完成一幅英文建筑設計圖等等。
(四)利用多媒體手段“留白”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為現代化教學提供了新的平臺。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把晦澀難懂的知識點變得易于理解,把枯燥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廣大教師都非常注重課件的質量,在課件設計上花了很多心血。但有些教師生怕有所遺漏,于是把課堂每個知識點都一一展示出來,這樣容易造成大段的文字羅列或者使整個課件重、難點不突出。這樣的教學效果未必好,而且自己也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浪費了很多時間。教師應學會在設計課件時適當地“留白”,做到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并且兼具生動性和趣味性。
三、“空白理論”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留白”處的選擇要有針對性
教師在“留白”之前首先要考慮好“留白”的目的和所達到的預期效果是什么。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留白”,教師應選擇難易適中、能夠引起學生興趣和共鳴的知識點“留白”。一旦目的達到,不要無限制的發散學生的思維,以免影響下一教學環節的進行。
(二)“留白”需掌握好時間尺度
“留白”的時間不宜過長,要恰到好處,點到為止。不能因為“留白”而喧賓奪主,使整節課的重點不突出。教師應學會自然地“留白”,自然地收場,不著痕跡,使整個教學環節進展得連貫有序。
(三)“留白”的廣度和深度需拿捏得當
“留白”的內容要視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文化背景而定,如果“留白”處的范圍過寬,很容易跑題,使課堂節奏不易掌控;如果“留白”的內容過深,學生的水平無法達到預定要求,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結果適得其反。
四、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紛繁復雜,“空白理論”在教學中的研究才剛剛開始。雖然時間不長,但其前景十分樂觀,它所展現的優勢和良好的課堂效果也越來越受到中西方教育家們的重視。筆者在此僅是對其理論略探一二,不成熟之處,懇請各位學者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1] 文秋芳.英語學習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65.
[2]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編譯,背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 陳明輝.激發大學生英語學習冬季的有效方法[J].教育科研,2010(10): 1.
[4] 戴海燕.空白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英語教育,20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