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關于大學生思想工作引起了學者的普遍關注,這就涉及到教育理念問題,和諧是大學和大學生發展的思想基礎,新時期促進大學生和諧全面發展,建設和諧校園就必須堅持德育為先的理念。
【關鍵詞】德育;理念;和諧
一、德育為先理念的重要性
(一)只有堅持德育為先理念才能正確貫徹黨的德育工作方針。德育管理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它必須為一定的階級或者政黨來服務。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堅持德育為先理念放在德育教育工作的首位,黨的幾代領導人都遵循著這樣的思想。黨的德育工作方針在德育管理實際中的體現就是德育為先原則,這樣才能保證為我國的發展和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鮮明標志,因此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就必須從堅持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
(二)只有堅持德育為先原則才能實現有效的德育教育管理。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性體現在它的基本功能上,主要表現在合理配置德育資源、如何是協調德育教育各個方面的關系。德育隊伍和工作的發展關系到整個學校的工作,但是學校由于各種原因會對教育資源進行各種形式的分配,這里就涉及到如何滿足德育教育需求的問題,也就是如何把有限的教育資源分配到德育教育工作上來。而要現實德育的有效管理就必須堅持德育為先原則,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就會挫傷德育工作者的自信心,影響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堅持德育為先原則,對提高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具有現實的重要性。
(三)只有堅持德育為先原則才能夠樹立正確的德育地位觀。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就必須有正確的德育地位觀,也就是德育在整個學校教育所處地位的觀點和看法。它決定著人們的德育態度,而德育態度會對德育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而學校的德育地位觀對學校的辦學方向和學生的培養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有些學校不重視德育工作,往往出現 “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這對我國整體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堅持德育為先原則,既是一種導向,也是一項有力措施,積極創造德育為先的文化環境,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德育地位觀。
(四)堅持德育為先原則才能有助于我國高校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考量高等學校發展狀況的評價標準是各項素質指標綜合的全面發展。德育素質在學校素質結構中居于主導地位,是考量學校整體素質的重要方面。德育發展的如何對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堅持德育為先原則,就意味著對德育工作的重視,就必然會培養出高素質、負責任德育教育隊伍,有助于高校整體質量的提高。
二、德育為先理念下高校德育教育新途徑
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高等教育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探索高校德育教育新途徑。
(一)德育教育要堅持從學生的需求入手。大學德育必須要以大學生為本。大學生是德育教育的受眾者,如果脫離大學生的實際就違背了大學德育教育的宗旨。因此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大學生的思想需求要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大學生的精神需求,這樣才能做到教育與受教的和諧統一,也才能達到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在目前形勢下,把構建和諧社會作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標,從而使大學生樹立和諧發展的新觀念。
(二)高校德育教育必須緊跟的時代發展的脈搏。高校德育不能紙上談兵,必須深人社會,了解社會,參與實踐中才能達到效果。因此必須帶動學生采取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調查與研究工作,通過切實的體驗去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在實踐教學中突出把握時代特色和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此外由于網絡在大學生生活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所以德育教育必須要創新網絡德育教育的新途徑,積極開展網絡德育教育活動。大學生處在特殊的生理成長期,在這一成長過程中將會面臨各種心理上的問題,要想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必須把心理健康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結合起來,這是高校德育教育必須承擔的責任。
(三)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離不開德育工作的新體制。大學德育教育離不開完善的體制管理,包括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德育教育的發展需要高水平的領導隊伍,德育教育不只是德育教師的工作,它是教師、管理人員以及各個部門共同的工作,因此需要把所有教學環節、所有學科課程納入到育人重任的工作機制,營造大學德育教育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德育為先理念指導下構建和諧校園
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堅持德育為先的理念,具體講從以下幾個方面達到協調一致和有機統一:
(一)做到德育教育主體的和諧。德育教育的主體和諧就是教師、學生和學校組織的自身內在和諧。更直接點說就是指教師和教輔人員和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和諧。主體和諧的先決條件是個體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的發展,而實現教書育人使命的重要方面則是人際關系和諧,這也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需要。
(二)做到德育教育載體和諧。德育教育的載體包含的內容比較多,主要是指高校發展的各種體制和機制以及各項規章制度以及校園文化氛圍。這些載體是構建和諧校園必不可少的措施和實現教書育人目的的不可或缺的條件。高校的制度建設應該貫穿學校發展的整個過程,完備的制度才會使學校各項工作有規章可依。而良好的校園文化則是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特征,一個學校的學術氛圍、文化生活、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影響遠遠大于課堂上的說教。
(三)做到德育教育的方式和諧。德育教育方式和諧包括是學校的管理、領導方式、等各個方面的和諧。這些都構建和諧校園必須的重要方面。學校的管理方式決定著學校的發展和前途,學校的領導方式決定著學校發展的方向,而學校育人方式則決定著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只有完善這些方面才能為和諧校園的建立與保持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儲培君.德育論[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2] 詹萬生.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總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
[3] 李全彩.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學校衛生,2002(01).
作者簡介:張建東(1965- ),男,吉林長春人,吉林農業大學生命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