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才光
【摘 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本文擬從密切聯系實際,動手實際操作,組織實踐活動,鼓勵大膽想像等方面分析如何中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實踐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是小學教學的目標,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體現在學生能從不同角度發現實際問題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數學信息,探索用多種方法以解決問題,并能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獨立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實際
陶行知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數學知識實際中應用,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在運用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在豐富多彩在現實生活中輕松愉快的學習數字。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材,要善于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現象,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背景出發,使學生看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就是發生在自己的周圍的事情,自己的生活處處都有數學問題、自己的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本身就是融為一體的,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樣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極大興趣,達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比如在學了“20以內的加減法”以后,我組織班級學生拿30角錢去菜市場買菜。在這次實踐活動中,出現了個別學生不會算賬的現象,有的口算不過關,有的弄不清元、角的關系……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對于生活有多么重要,學好數學的價值有多大,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
二、強化動手操作,提高實踐能力
操作實踐的過程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的一種高效手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便于開展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方式的學習素材,讓學生通過上用眼看,用手動,用口講,用腦想等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培養學生的比較、抽象等邏輯思維能力,從而獲得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這一課時,我采用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互動: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各種圓柱形物品(茶葉筒、可樂罐等),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使學生對圓柱的概念有一個直觀、形象的認知。2、啟發學生聯想,引導學生舉例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的外形是圓柱形。3、讓學生通過四人小組合作,運用各種學具、各種方法驗證上下兩個面的大小,側面的大小與底面周長的關系,從而推導出計算公式。4、讓學生用書上的展開圖形,做成圓柱。5、啟發學生想象三個展示圖分別得出的圓柱是哪一個。6、教師出示小華設計的茶葉筒的展開圖,讓學生根據尺寸判斷哪個符合實際。7、讓學生回家設計一圓柱體的物品展開圖,尺寸要合理。通過逐步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使學生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思考,使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綜合思維能力得以培養,并且能夠學以至用,為生活服務,從而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三、精心組織學生生活實踐,豐富實踐經驗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利用課外活動落實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應用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課后要精心安排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把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例如:在教學《利息與利率》這一課之前,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附近的銀行去參觀,讓學生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并觀察銀行四周宣傳的內容,特別要記錄銀行的利率,學生在觀察記錄中就會發現數學問題:“利率是什么啊?”“為什么銀行的利率會不同啊……”。然后就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新課,到上課的時候學生由于是自己發現問題,自己來解決問題,從而找到符合實際學要的儲蓄方式。通過這種途徑培養學生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起聯系來,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經驗,數學實踐能力也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四、鼓勵學生勇于想象、大膽創新
探索和創新的起點是質疑。發現、發明和創新一般是從實踐或理論中發現了問題、提出了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去探究問題。教師應當珍惜、愛護、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當有學生發現和提出含有某種創新元素或者“新奇”問題時,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或者好苗頭,教師不必著急自己去解答,可以因勢利導,把它作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讓全體同學共同思考、大膽想象,這不僅能極大的鼓舞提出問題的個別學生,還會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勇于大膽想象,喜愛獨立思考的良好環境。比如,我在復習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面積時,要求學生展開想象,1、假如把梯形的上底變得與下底同樣長,這時梯形就變成什么圖形?與梯形面積有什么關系?2、如果把梯形上底縮短為0,下底不變,這時會變成什么圖形?與梯面積有什么關系?這樣的數學問題一提出,學生就把這幾個圖形的關系自然而然地聯系起來了:三角形可以理解為上底為0的梯形,平行四邊形可以理解成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這樣就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平面幾何圖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也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想象思維的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應當爭取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盡可能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選擇的素材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能夠提供已有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盡可能地到現實中去實踐,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朱添斌,張君霞.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三個層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
[2]汪軼.關于數學實踐活動的思考[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2,22
(作者單位:福建省尤溪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