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理論與實踐的探討,運用理論實證分析,參照國內外的城市形象識別系統建設的成功案例,基于受眾的評價調查,對湛江本土城市形象建設中的問題展開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城市形象;海洋經濟;人文環境
城市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所擁有的資源,包括人力人才資源、資金貯備、自然環境條件等,誰擁有越多的發展資源,誰就處有越有利的發展平臺上,這迫使城市必然要更多、更好地推銷與展示自我特色與發展前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與資本,這就需要城市擁有一個能夠充分展示活力、健康、優美形象的城市形象設計系統,以獲得更多的關注與目光。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市可持續發展力集中體現在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構建上,良好的城市視覺識別系統建設亦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表現。
1 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的重要性
視覺識別系統作為城市的臉面,是城市所獨有的一整套識別標志,是最外在、最直觀的一部分,是城市形象傳播的主要途徑。人類主要是憑視覺來獲取外界信息的,認知是城市形象構成的第一要素,所以在城市識別戰略中,建立一個統一的多層次的有機的視覺識別系統,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功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視覺傳達系統中,我們強調個性識別與共性識別,個性識別是使自身城市與眾不同,以其鮮明的審美個性展現在公眾面前,讓公眾易辨并喜愛;共性識別是公眾對城市個性內涵的認同,形成心理定式,在其心目中占據優勢定位,當公眾一見到該城市的標志就聯想到它的特定含義。盡管形象識別的核心是理念識別,但是理念識別是抽象思考的精神意識,難以具體顯現其中的內涵,表達其中的精神特質;行為識別是行為活動的動態形式,偏重其中的過程,并不像視覺傳達系統那樣具體,一目了然,讓人過目難忘。視覺識別的傳播力量和感染力量不僅具體而且直接,能將城市識別的基本精神、差異性充分的表達出來,并讓人們輕而易舉的掌握其中傳達的情報信息,從而達到識別認知的目的。
2 湛江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的現狀與分析
湛江是我國改革開放后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十大宜居城市。多年來盡管湛江在GDP增長、基礎設施、環境改造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知名度和吸引力、國際影響力等仍很欠缺,與同期發展的城市,如大連、寧波等差距很大,具體表現在:
(1)城市定位一直較混亂,缺乏長遠統一規劃?!耙司右藰I的生態型海灣城市”“優秀旅游城市”“大港口、大工業”等等定位口號,令人感覺混亂,只是為了城市定位而提出口號,且與人們感覺到的休閑、舒適的城市印象無法形成統一。
(2)政府為了追求政績和短期經濟效益,忽略長遠的人文環境建設,以致湛江市民素質不高。并且以短期效果為導向進行城市形象建設,對即時經濟效益大的旅游業大力推廣,需要長期培育的產業方向則推廣乏力,對無法產生即時經濟效益的本土特色文化更缺乏推廣。
(3)政府服務意識較差,沒有真正把管理職能轉變為服務職能,無法做到真正的服務社會,以致本土城市形象建設效率低下,落后于同類沿海城市。
(4)因為政府追求短期效果,加之城市定位混亂,在城市形象推廣中采用的手法多變,沒有形成主題統一的、具有延續性、可識別的城市形象推廣方法。例如,2006年9月湛江市政府主辦、湛江市旅游局等承辦的“聚焦南方大港,相約魅力湛江”城市形象推廣系列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時至今日,再也沒有搞過成系列的整合推廣活動;如湛江形象代表南珠小姐的選舉活動,選了幾屆就沒了下文;又如湛江海洋博覽會,當時政府提出“一年一博”,可“博”了幾年以后再也沒有“博”下去。
3 湛江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的對策分析
要建立完整的城市識別系統體系,必須從城市形象建設入手,加強政府導向與控制,以湛江本土文化為核心,以特色經濟為重點,二者相輔相成,真正建立“經濟崛起,藍天碧水”的魅力城市。鑒于上文對湛江城市形象現狀的調查分析,針對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1)發掘湛江自身優勢,明確湛江城市定位。湛江市政府委托中科院編制的《湛江生態市建設規劃(2009年—2050年)》于2010年4月通過湛江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湛江將以“生態型海灣城市”的新姿態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并舉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努力發掘自身優勢,明確湛江“魅力港城、休閑之都”的定位。
(2)利用現有資源優勢發展經濟,建設海洋經濟區域性發展中心和全國海洋經濟強市。作為區域中心城市湛江有一定的地緣優勢,擁有得天獨厚的豐富海洋資源,是我國的海洋大市之一,具有成為海洋經濟強市的現實基礎。湛江已構建較完善的藍色經濟產業體系,形成了臨港石化、海洋食品加工、船舶維修制造、海洋工程裝備、濱海休閑旅游、現代漁業等海洋產業集群,發展藍色海洋經濟,與打造濱海城市形象相輔相成
(3)優化湛江城市人文環境,實施城市文明工程,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在各社區、各單位開展模范市民評選,感動湛江的風云人物等活動。如湛江2012年9月舉辦的首屆“湛江好人”,活動評選出陳光保等9名湛江好人,此舉弘揚了中國傳統美德,提高了公民道德素質,應該長期固化下來,以建立和諧的高素質的湛江人文氛圍,打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4)實施政府形象工程,實施問責制,提升政府的效率和形象。實施政府政策的透明化、網絡化和聽證化,切實轉變政府部門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湛江市政府于2010年7月開通政務公開網,對進一步提高全市政務公開工作水平,加快服務政府、透明政府、高效政府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5)多渠道全方位整合推廣城市品牌。城市品牌形象最直接表現為城市外部的知名度和內部的美譽度城市。品牌宣傳的目標受眾不僅是市民,還包括各組織、企業以及外地的居民,所以在渠道選擇上,湛江政府要利用各種方式進行整合傳播,利用各大傳媒把城市品牌由里往外推廣,把城市最核心的價值呈現給社會公眾,從而提升城市品牌知名度。
湛江市目前正在加快鋼鐵、化工、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步伐,尤其是“生態建市、港口興市、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包括生態城鄉一體化、海洋陸地一體化、港口與城市發展一體化的實施,逐步建立新型的海灣城市形象。同時,不斷的完善了湛江城市識別系統,加強了環境建設,包括城市布局,基礎設施,文化等軟、硬環境的改善;重視城市規劃工作,統一部署城市形象建設,并為其提供政策法規保障等。相信通過城市形象識別系統各環節的研究和探索,一定能充分利用湛江市發展的優勢,準確把握各種機遇,通過對城市精神、城市行為的規范,湛江市的競爭實力一定會逐漸增強,實現城市發展的目標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 王衛平,王亞榮,單穎.南通城市品牌的戰略定位及推廣對策探析[J].江蘇商論,2012(5).
[2] 凱文·林奇(美).城市形態[M].林慶怡,陳朝暉,鄧華,譯.華夏出版社,2002.
[3] 張鴻雁.論城市形象建設與城市品牌戰略創新[J].南京社會科學,2002.
作者簡介:趙陽(1979—),男,湖北人,中共黨員,重慶美術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