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欣新
【摘 要】中學數學與小學數學教育這兩者在教學方法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認真分析并研究這些差異,如何實現中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有效銜接,就成為了擺在諸多中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亟待解決的教學難題。遵循思維發展規律,合理設計課堂教學環節,中小學老師加強交流,融洽的師生關系都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初中數學;銜接;教學方法
從小學進入初中,新知識的增加引發了許多新的變化。受到課程內容、學生思維方式等不同因素的制約,中學數學與小學數學教育這兩者在教學方法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可是不少數學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卻很容易忽略這些客觀差異與聯系,各自局限在自我教學的課程中,導致小學數學教育與初中數學教育在教學方法上無法做到有效銜接、產生了嚴重的脫節現象。而這種脫節使得不少學生感到很難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因此,如何有效排除這樣的現象,筆者做出以下思考。
一、聚焦現實,直面教學現場
中小學數學教學難以銜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七個方面,其一,心理和學習環境的改變。其二,學習目的不明確。其三,教師管理方法的改變。由模擬葫蘆畫瓢到獨立思考的學習方式。其四,家長督促力不從心。很多家長能很好駕馭小學的數學知識,但是難以理解初中的教學知識。小學生對父母有強烈的依賴感,但是初中時他們要克服對父母的依賴。其五,教材內容由直觀轉為抽象。其六,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行為習慣沒有適時的調整。還有最為關鍵的是: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
二、原因剖析,點擊脫節現象
小學教學重在“扶”,中學重在“放”,這個過程是逐步加深,互相聯系的。教學中有較為嚴重的脫節現象,其主要原因有:
小學生的學習多以直觀、形象的思維方式為主,只有進入小學高段的學習中才開始逐漸進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為了充分適應小學生學習特征,將教學內容創造性的融入課堂故事、課堂游戲、動手實踐等組織形式之中,力求實現寓教于樂、寓教與學的最佳教育效果。但中學數學課堂容量大,可時間有限,多數知識只能一帶而過,因此,對學生獨立學習、思考的要求比較高。中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教學方法的銜接方面狠下功夫,找準實現兩者有效銜接的最佳契合點。
三、方法重建,探尋銜接策略
(一)合理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增強方法銜接的過渡性。
1.寓教于樂——抓住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往往顯得較為直觀、簡單、易于理解,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傾向于活潑、生動的教學組織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誘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謀求最佳的學習效果。而初中數學內容與小學數學內容整體比較而言,更為抽象、立體和復雜。與此相適應,教師更側重于概念教學法或者抽象教學法等教學組織形式,在擴大講解范圍的同時卻也很容易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枯燥無味,失去學習的真正目的。初中數學教師要想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實現與小學數學教育的有效銜接,不妨適當減緩教學的節奏與進度,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科學而合理的使用小學數學課堂上慣用的教學方式及模式,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感知初中數學學習有趣性的同時切實提高學習效率及效果,這對于由小學順利融入、過渡到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之中將產生極為積極的促進作用。
2.瞻前顧后——加快適應腳步
初中生正處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過渡時期,已經開始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喜歡新鮮事物,上進心和好奇心都比較強,但對事物的認知度不夠,注意力較差,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對新的環境需要適應。因此教師應在“過渡期”放慢腳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逐步減少機械記憶的含量,增大理解記憶的比重,在教法上完成小學向初中的過渡。在教學過程中,創建愉快的學習氛圍,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遵循思維發展規律,實現方法銜接的科學性。
教育實踐表明,小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思維為主,他們往往依靠耳、眼等感官器官直接對知識進行分析與思考。為了充分契合小學生特有的學習特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通常會借助實物或者創造熟悉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實現對于知識點的更好理解;可是隨著思維的成熟及發展,初中學生逐漸由直觀過渡到抽象的思維方式。這時,他們不再滿足于單純認識知識的表面,而更對知識點背后蘊含的本質以及內部聯系有著濃厚的探究興趣及欲望。
(三)中小學老師加強交流,增強方法銜接的有效性。
中小學數學教師應主動、積極地進行相互間的聯系與交流,了解彼此的教學方式的特點與要求。初中教師在傳授新知識時,必須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指導學生進行類比、對照,并區別新舊異同,從而揭示新知識的本質。
(四)融洽師生關系,加強方法銜接的可行性。
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從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發展,而這個時期在學習上是屬于獨立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同時存在的時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夠穩定和持久。鑒于這些特點,教師必須要注意融洽師生關系,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特別在課內,要根據不同的學生,說理深入淺出,表達形象鮮明,講話幽默風趣,使教與學始終處于和諧民主的氣氛之中,同時還要多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別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計算方法,誘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中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銜接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任重而道遠,但意義非比尋常。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以上僅為個人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教學,總結的粗淺感悟與認識,希望能為廣大教學同仁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些許實質性的建議與幫助,進而推動中小學數學銜接工作的更好實施與進步。
【參考文獻】
[1]祁加萍.《怎樣銜接小學數學與中學數學教育》[J].《數學大世界》,2010-03-15
[2]王聲平,楊曉萍.《小學與初中數學教育銜接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1-01-18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