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琴
【摘 要】“先學后教”的教學方法,以任務驅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有效地促進中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轉變被動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先學”的階段要發現學生問題,這樣有利于“后教”的階段,教師在“后教”中有所側重的教學,可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先學,后教;計算機教學;自主學習
傳統教學方式“先教后學”,學生往往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則是一件“苦差事”。中職學校,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方法、習慣不甚好,最后,學生往往會選擇放棄學習。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提出了“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先學后教,學生帶著教師布置的任務先“學”,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筆者在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做了多年的嘗試,本文談談有關“先學后教”這種教學模式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說“先學”
“先學”是整個教學環節的基礎,如何讓學生能有效的開展學習,這是先學的條件。教師要充分的作好課前準備工作,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的開始先學。
1.定做任務,是學生“先學”基礎。
職業學校重于培養能夠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計算機課程本身就是操作多于理論。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任務相結合,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去學習,這樣為每一位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了開放的空間。教師把課堂教學目標分解為一個個“任務”,而且這些“任務”具有可操作性。任務的設置要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技能水平出發,并能適當創設情境,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貼近學生生活,找學生感興趣任務。選擇設置合適的學習任務,這是學生先學的基礎。
2.學案導學,給學生“先學”的依據。
教師定制的學習任務后,學生能自主有效開展“先學”,還需定制學案,為學生“先學”提供依據。學案導學并不是在學案上詳細描述了每一步操作過程,讓學生依樣畫瓢,這樣做,學生缺少思考,缺少對知識的探索、理解、掌握的過程。較為理想的學案導學要有啟發性,對學生在“先學”過程中,難以理解的內容要有適當的提示;可以設計一些問題,但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教師通過學案引導學生自學,是學生能有效開展自學的保證。
二、說“后教”
在后教的過程中,學生已不是對學習內容無所知,完全陌生的人,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在后教的過程中學習更有針對性。教師在后教的過程應該在更高的平臺上開展教學。“先學”是基礎,“后教”是關鍵,教得好可以點石成金;教不好可能就是炒冷飯,學生聽了索然無味。這就要解決好幾個問題:
1.教學的內容具有針對性。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思維的障礙,重新確定教學內容。要更有針對性,新穎性,更能吸引學生,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教授的內容重點也應有所偏重,如果重點內容學生都已經掌握,那么就沒必要再花過多的時間進行講解,可以適時引導學生向知識更深遠方向拓展。
2.教學的組織方式多樣化。
在后教過程中可以采用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先學”中容易集中犯錯的地方,或是在學生自主學習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由教師講解。同時,“后教”更多的可采用小組討論、組間答辯,師生相互質疑等教學組織形式。
采用質疑問難,集體討論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相互討論,積極探索。教師應突出學生探究熱情和興趣的疑問點或關鍵點,找準有價值的問題。找準問題后,應著重問題的呈現方式及解決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自主質疑的過程,讓學生自己推導出結論。
3.課堂評價的多元化。
在對任務進行討論評估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成果,切記不要片面對學生評論誰對誰錯,要能看到學生的創新處,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要注重過程性的評價,注重學生評價的多元化,如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意志力、操作能力,創新等多方面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要及時評價作出反饋,給出些合理性建議。對于進步的學生及時肯定,并且指出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這樣增強學生探究學習計算機的激情,增強學生“再學”的勇氣和信心。
三、說“再學”
再學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在先學過程中留下的問題、疑點通過再學可以修正,同時可以把先學中散亂的知識系統化,這樣真正做到了教與學的統一。
“再學”中,同樣是自主探究學習和交流合作學習相兼合。在“再學”過程中,學生思路更加清晰,探究方向更加明確,學習起來更加有興趣,從而進入一種良性循環。
四、說“輔導”
在“先學后教”中,個別化輔導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并且更為重要。對于基礎好,自學能力強的同學在這個學習方式下,學得更為輕松,進展更大。對于基礎差或自覺能力不強的同學,更要加強個別化輔導。
輔導可以是教師輔導,還可以是同伴的輔導。教師要善于發現有問題的學生和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輔導,讓每個學生都能跟得上。同伴之間的輔導則是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學習小組相互激勵相互支持共同前進。發揮優生的作用。更大范圍更快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五、結束語
“先學后教”強調了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要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將學習的責任由老師轉移到學生身上,使學生主動擔起學習的責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有效的指導,要做到“導之有方”,“放”之有度。這樣先學后教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自主探索,學會與同伴交往、合作探究問題,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鄒立君,唐玉鳳.職業教育教學論[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
[2]張大均.教與學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孝平.職校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教學?[N].中國教育報,2010年9月23日
[4]何善亮.有效教學批判[D].南京師范大學,2007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