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伸。在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中,開展切實可行、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第二課堂活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1.前言
英語是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對聽、說、讀、寫等能力的綜合應用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Stephen D·Krashen(1982)提出的理解性輸入假設(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認為決定語言習得的關鍵在于接觸大量容易理解的、有趣且有關聯的語言材料。Merrill Swain(1985)在對接受浸入式教學的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研究后,發現其聽力和閱讀能力較強,而說和寫的能力較弱,因此提出理解性輸出假設(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認為要給語言學習者提供大量實踐的機會。要學好一門語言,既要有大量接觸語言的機會——語言輸入,也要有大量使用語言的實踐——語言輸出,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在中國缺少學習環境,學生主要靠課堂教學學習英語。但目前職業學校每周僅有四學時英語課,教學內容也僅局限于課本知識的傳授,學生得不到足夠的輸入輸出訓練。因此,有必要引入英語第二課堂,以彌補課堂學時的不足,使學生有充分接觸、使用英語的機會,提高教學效果。
英語第二課堂是指教師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開展的,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豐富英語文化知識。
2.實施原則
2.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2.2內容安排循序漸進。
2.3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3.實施方式
3.1聽力活動 英國著名外語教學法家Harold Edward Palmer曾指出,學習外語有個“孵化”階段,即在學說話前,要有一段時間默聽,以儲備語言材料,為語言輸出做準備。
在聽力活動中,必須使用合適的聽力材料。課文磁帶、音像公司出版的難易恰當的聽力訓練磁帶和光盤、電臺播出的淺顯易懂的英語教學節目等,都很適合職業學校學生使用,可以反復播放,讓學生聽得滾瓜爛熟。
在學生逐漸熟悉了英語語音語調,積累了一些詞匯和語法知識后,教師應逐步擴大聽力材料的選擇范圍,如CRI、 CCTV9等播出的一些英語新聞、旅游、文化等節目,將其錄音后讓學生收聽。還可以選擇一些情節生動、語言規范易懂的電視劇,如Gilmore Girls、One Tree Hill等,讓學生從網上收聽收看。
在聽力活動中,教師應要求學生不提前看文字或邊看邊聽,而要先把材料完整地聽幾遍,掌握大意,培養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然后帶著問題看文字。例如下面這段聽力材料:A: Shall I cook some spaghetti? B: If you like. A: You dont sound very keen. I thought you like spaghetti. B: No. Im not very fond of Italian food. 在這段對話中,spaghetti是生詞,但學生只要把材料完整地聽幾遍,掌握大意后,就會明白它指的是一種食物,然后通過詞典查詢確切釋義。
3.2閱讀活動 閱讀是吸收語言和信息的重要手段。與做聽力練習時一樣,教師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不宜求難求深;要引導學生將精讀與泛讀結合運用,課文需要精讀,要把單詞的形音義類、常用搭配、句型用法牢牢掌握。當然,要提高閱讀能力,僅鉆研課本中有限的內容是不夠的,學生還需要泛讀,即大量、快速地閱讀。可以選用經過改寫的、篇幅不長的簡易讀物做泛讀材料,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書蟲系列從書等。
在閱讀前,教師可以根據材料內容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在閱讀后做出回答,如在閱讀上述新書蟲系列中的Little Women 前,在黑板上寫出如下問題: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sisters? Who plays the piano very well? Did Jo go to Europe with her aunt?
在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后,可以讓學生讀一些小說原著、報刊雜志,還可以讀一些通知、簡歷、合同、產品說明書等。總之,讀的內容要寬泛。教師要幫助搜集各種閱讀材料,復印后分發給學生。
3.3口語活動 口語是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在第二課堂活動中,教師要盡量用英語與學生交流,鼓勵學生也用英語與教師、同學交流。只要學生開口說英語,教師就應該表示贊許,以激發學生的自信,使他們樂于練習。
教師可選用課文中的對話做練習材料,例如A: Good morning. My name is Yang Fan. Id like to apply for a position in your company. B: what job would you like to apply for? ...讓學生分飾不同角色,然后互換,反復操練。也可以讓學生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詞匯、句型,編一些對話,兩人一組做練習。
在每次口語活動中,可留出一部分自由交談時間。讀過的好書、生活中的趣事等,都可以作為交談的內容。教師可以先說,例如:“Yesterday I saw an interesting movie, The Sound of Music. Have you guys seen the movie before?”,鼓勵學生做出回答,從而展開對話。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協助,提供需要的詞匯,適當糾正語音語調和語法錯誤。
3.4寫作活動 寫作活動的開展應遵循以下要求:從單句練習開始;運用學過的詞匯和句型;以真實生活作為寫作內容。
隨著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漸增加完整的文字練習,如讀書報告、電影觀后感等。教師還可以按時布置一些貼近生活的、學生感興趣的作文題,如My Hometown 、A Letter to My Family等。
寫作對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在寫作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指導。以My Hometown為例,首先幫助學生審題,明確寫作目標。讓學生搜集自己家鄉的資料,確定寫作內容,擬定提綱。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詞匯,供學生參考使用,如county,located,scenery等。學生根據提綱寫出文稿,和同學討論,對文稿進行自改和互改,謄寫清楚后,交給教師評閱。教師在評閱意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和語法正確,用詞恰當,條理清楚。要求學生揣摩修改意見,與教師、同學討論,進行改進。
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綜合性的英語活動,如短劇表演、朗讀比賽、辦英文黑板報、為教學樓和宿舍樓設計英文標識等,增強第二課堂的活力和吸引力。
英語第二課堂時間安排靈活,學習方式豐富多彩,解決了知識講授與實踐練習、課堂學時少與學習任務重的矛盾,是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朱樂奇,李養龍.外語教學面面觀[C].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吳慶(1978-),女,安徽省合肥市人,安徽省輕工業干部中等專業學校助理講師。
(作者單位:安徽省輕工業干部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