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憲偉
【摘 要】音樂欣賞對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有著重要作用。湘教版高中音樂教材安排了不少音樂欣賞的內容,音樂教師如何緊扣高中生實際,有效借助教材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本文從在靜心聆聽中感悟;突破傳統音樂欣賞模式;緊扣作品音樂曲調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音樂欣賞;靜心聆聽;創新模式;緊扣曲調
高中音樂作為一門培養音樂審美能力的學科,對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湘教版高中音樂教材安排了不少音樂欣賞的內容,音樂教師如何緊扣高中生實際,有效借助教材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一、在靜心聆聽中感悟,有效培養音樂欣賞能力
在學生的音樂素養中,對音樂的聽辨能力是學好音樂的重要要素之一,每個學生由于自身音樂基礎不同,導致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也不一樣,而聽作為音樂學習最基礎的要素,是培養學生感知音樂、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必不可少的過程。教師要抓住不同的音樂欣賞內容,創設條件讓學生去靜心聆聽,從而提高學生聽覺的敏感性,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如在學習湘教版《音樂與民族》時,如何讓學生抓住節奏、調式、旋律等音樂要素來分析民族音樂風格,并能借助聽覺有效識別蒙古族民歌中的長調音樂和短調音樂?民族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區域特點,而要讓學生真正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教師需要通過創設多種條件讓學生去感受。課堂開始,我以經典音樂《愛我中華》入手,讓學生說說歌曲的名字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由于學生對這首歌曲比較熟悉,優美的旋律一下子將他們吸引住了。接下來,在學習蒙古族音樂時,教師先簡單地介紹下內蒙古的風土人性及習俗,然后讓學生聽辨區分長調音樂和短調音樂,這個環節是培養學生聽覺能力的重要過程,教師將長調音樂和短調音樂特點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理解長調音樂所表現的節奏較為自由,具有濃厚的抒詠特色和草原氣息;而短調音樂則一般是在宴請或者集會上所演唱的歌曲,節奏規整具有敘述性特征。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辨別長調音樂和短調音樂,教師讓學生欣賞《遼闊的草原》,學生為了能更好地辨別這首歌在節奏、詞曲結合、旋律上的特點,就要認真聆聽才能在大腦中建立對音樂的感覺,而這個感覺就是培養學生最重要的音樂素養的過程。
二、突破傳統音樂欣賞模式,有效培養音樂欣賞能力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由于受教學手段的限制,不少音樂欣賞課教師只能通過自己的演奏、示范或播放磁帶等方式進行。但作為教師應該意識到隨著信息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學生所能接受到音樂媒介已經越來越多了,他們會在課余生活通過互聯網接觸到更多的多元化音樂。特別是高中生,課后會根據自己喜愛的方式去學習、欣賞一些音樂。教師如何結合高中生的認知基礎,創新欣賞模式?
如在欣賞湘教版《悲劇美》時,如何讓學生體會戰爭題材所蘊含的音樂情感,通過欣賞《一個華沙辛存者》和歌曲《松花江上》體會悲劇美的樂曲并且感受作品中表現的音樂意境?在欣賞課時,我借助多媒體展示“欣賞舞蹈—即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作為伴奏的舞蹈”,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所聽到的配樂及所看到的舞蹈的感受,從而有效地切入新課。接下來,教師展示畢加索的繪畫作品《格爾尼卡》,然后和學生一起分析作品中的幾個重要形象,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二戰給你們帶來的悲痛,這樣學生的情感就開始融入到本課的欣賞主題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悲劇美,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辛德勒名單》的劇情,然后讓學生欣賞影片中的配樂《童聲合唱》,分析演唱形式及音樂的表現意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多媒體只是輔助手段,切不可以將音樂欣賞課上成電影展示課,如這個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著重從音樂的角度去理解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正是多媒體的幫助,學生學會借助畫面去更生動地感知音樂。接下來的音樂欣賞教師同樣結合多媒體來讓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受到震撼。這樣的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教師簡單的播放磁帶有著不一樣的優勢。當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后自主去搜集有關悲劇美作品,如《周總理,你在哪里》,《羅密歐與朱麗葉》,《竇娥冤》……從而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音樂視野。
三、緊扣作品音樂曲調,提升音樂綜合欣賞能力
音樂是一種審美藝術,而音樂作品融入了創作者的心血,它們強烈地表達了創作者的訴求,它可能是緊扣時代背景的贊歌,也可能緊扣時代背景的呼喚;它可能表達了某個人物的內心心理,也可能表達某個群體的生存狀態等。每個經典的音樂作品都有自己獨特音樂魅力,以自己的音樂曲調展現在欣賞者面前,音樂欣賞課如何緊扣作品曲調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如欣賞《美洲民族民間音樂》,美洲民族音樂是美洲地區悠久音樂文化的集合,它融入了古代印第安人創造的瑪雅、阿茲臺克、印加三大文化;隨著殖民的統治,又融入了大量的歐洲文化,特別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也帶來了非洲的文化藝術,這些文化在長期的滲透下,形成了獨特的美洲民族音樂。因此,在音樂欣賞時,教師就要結合不同時間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如在欣賞探戈舞曲《化妝舞會》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感受節奏強烈、熱情奔放的音樂。在欣賞秘魯《飛翔的鷹》時,教師可以緊扣作品的曲調來讓學生感受馬里亞奇樂隊的表演形式及所運用的樂器,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排簫是拉丁美洲極具地理特色的樂器,其音色優美空靈,象征著自由的生活情緒。可以說,緊扣作品的曲調,緊扣作品所產生的音樂背景及所處的地域,是培養學生音樂綜合欣賞能力的關鍵,教師要學會去挖掘、引導,才能讓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總之,音樂欣賞作為學生音樂素養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師要緊扣學生的音樂認知水平,立足教材,積極創設音樂欣賞平臺,多角度、全方位地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作者單位:內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