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雪艷
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讓學生主動學習而獲得知識,主動學習與獲得知識的關系就是“釣”與“魚”,而教師則是兩者之間的聯系紐帶。
一、怎樣讓學生去“釣”呢
1.興趣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任何環節中都要有探究性的研討,一堂課中教師就是一場戲的導演,要在適當的時機設定各種懸念,讓學生在故事情節中去尋找答案,環環相扣直到課程結束。如,我在教學《氓》這課時,就用一個類似的現代愛情故事來演示,男女主人公在遇到挫折時,讓學生自己去做選擇對與錯,從而再去感受詩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歷程,把現代愛情故事與《氓》中的故事互相穿插,讓學生一步一步去分析理解,問題也會逐漸明朗,懸念也會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如果單純就原課文去講解,學生也只能保持短暫注意力,一旦放松,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2.生動原則
“沒有笨學生,只有笨老師。”我們在教學中沿襲老套路,不鉆研課改理念,一條道走下去,只是為了教而教,而不是為了學而教,那學生還有什么興趣去學習呢?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課堂有了聲情并茂的朗讀,有了真實場景的再現,有了喜怒哀樂的表演,這些都讓課堂生動起來,但要真正觸碰到學生的心靈深處,還是要讓我們教師去導演。作為課堂導演,教師絞盡腦汁,讓課堂里有讀書聲、討論聲、笑聲,更應有探討性的爭吵聲,從學習形式通過提問、思考、討論、交流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歸納、反思、小組討論,形成思維碰撞,激發思想火花。包括在學生作業中都要留有歸納反思的空間,迫使學生進行思考。
3.梯度原則
“因材施教”,孔夫子的理念要引起教師的深思。教師用自己的“歸納法”,即先把規律和方法以口授、板演、印發資料的方式灌輸給學生,甚至讓學生死記硬背,甚至截止俎代皰,全體學生都照單全收。優等生不費吹灰之力,中等生欣然接納,學困生囫圇吞棗,如,在別處題型稍有變動,中等生、學困生有時難以招架。要優等生更優,就要有深度探究,就要有創新,教師創新了學生也會創新。中等生要前進,就要有推動他們的動力,教師的問題就要有針對性的引導。學困生要不差,教師就應該有鼓勵性的問題,讓他們有信心學下去,不產生厭倦情緒。一堂課要有層次、有梯度去設計,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二、怎樣讓學生得到“魚”呢
1.自學原則
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觀能動性,自愿去讀書,去收集資源,從中獲得大量信息,大腦中就儲存了大量知識。我在實際教學中就會讓學生準備工具書和大量美文書籍,哪怕每人只一本,那全班互相循環利用,資源就豐富了。課前教師布置針對性自學內容,課中教師要適當抽查,課后還要留給學生探討的空間,不能敷衍了事,學生也會重視。只要教師細心運作,學生自學的知識是豐富多彩的。
2.合作原則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是主導,多讓學生探討問題,合作分析理解,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各抒己見,經過磨合撞擊,得出最佳效果。在實踐教學中,我會讓一個小組或兩人、三人組共同做一個題目,但學生要把每個人的思路簡略地記錄下來,這樣就避免了投機取巧的行為。讓學生資源共享,思維共享,學習成果共享,這樣,學生之間雙贏,老師與學生之間也取得雙贏的效果,何樂而不為?
3.表揚原則
學生需要鼓勵,每個個體都希望得到肯定。在教學中每個環節,都要充分肯定學生,在某些時候還要夸大其詞地去表揚他們,讓學生覺察自我價值的體現,但也不能毫不原則去浮夸。教師一手拿著糖,一手拿著棍,“糖”要多多益善,“棍”只是警示作用。有個調皮搗蛋學生,上課總是敷衍,我經過細致觀察,總抓住一些細節去肯定他,久而久之,上課時態度改變許多。
在知識的殿堂里“魚”太多,要“釣”到“魚”,學生要下工夫,老師肩負重擔,只要老師“為伊消得人憔悴”,學生就會滿載而歸。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南漳縣高級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