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賢+包偉
【摘 要】課題主要研究和闡述了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化教程的內容,針對機床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教材按“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要求,每個項目包括任務描述與分析、相關知識與技能、任務實施與拓展、實訓操作、項目考核五個部分編寫。教材內容面向企業、服務企業,培養出的學生能夠快速適應企業機電設備操作、調試、維護等方面技術崗位要求。確立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參與主動性,尋求企業與高職院校的利益共同點,推動高職人才培養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校企合作;項目教程;開發研究
0 引言
教材以行動為導向,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為基礎,按“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體現了高職教育最新的“項目化”教改精神。要求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崗位能力,能夠適應生產第一線需要的具有“現代班組長”以上潛質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1 項目化教材內容體現培養技能人才
教學內容和職業標準相融通,實施過程中將企業管理引入教學過程,實施“課堂教學”+“車間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人才培養質量展現獨特優勢。“教、學、做”三位一體化教學,將課程的教、學、動手、實踐循環交叉進行,通過實物模擬和現場教學,教師學生講練結合,反饋和實踐循環。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完成與企業崗位的零距離接軌,學生在完成項目案例的過程中達到掌握相應知識點的目的,學生每完成一個項目案例的學習,就可以立即應用到實際。
《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是機制、模具、數控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平臺課程,根據機械制造自動化專業畢業生所從事職業的實際需要,確定學生應具備的能力結構與知識結構。在保證學生具有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性教學內容,為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供了條件。具體項目有C650臥式車床電氣控制、可編程控制器硬件與認知、電動伸縮門自動開關、磨床電動機運行控制、順序相連的傳送帶控制、軋鋼機的控制、皮帶運輸機控制、單軌懸掛自行小車輸送線、組合機床液壓動力滑臺、鍋爐的鼓風機和引風機控制、液體混合裝置控制設計、專用鉆床自動加工圓盤狀零件、剪板機控制設計、硫化機控制設計。它主要闡述C650臥式車床電氣控制原理和PLC的工作原理及應用技術。重點熟悉機床常用電器的結構、工作原理及用途,并能正確選用和簡單維護。熟悉機床控制電路的基本環節,初步具有對不太復雜的機床控制電路分析能力。掌握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的基本工作原理、指令系統、編程特點和方法,能根據生產工藝過程和控制要求正確選用PLC和編制用戶程序。
項目教材共14個項目31個任務組成,每個項目包括任務描述與分析、相關知識與技能、任務實施與拓展、實訓操作、項目考核五個部分。項目教程可作為大專院校的機械制造自動化、模具、數控技術等專業的配套項目教材和高級工考核培訓參考教材,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參考。
2 項目化教材特點體現崗位實踐能力
根據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為落實“十二五”期間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實現加快培養一大批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班組長”辦學特色,編寫了《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項目化教材。
項目教程以PLC控制功能實現為主線,高職教育的特色是培養高技能人才,以項目任務為核心展開知識體系,充分體現“懂理論”與“會操作”的高職教育理念。懂理論就是理論知識強調“必需、夠用”, 會操作就是以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培養為主。
本項目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以機械制造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就業為導向,根據行業專家對專業所涵蓋職業崗位群進行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以本專業從業人員共同具備的崗位職業能力為依據,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緊密結合職業資格證書中維修中、高電工技能要求,確定本書的項目選擇和教材內容。
(2)在項目的選取確定上充分考慮了技能的通用性、針對性和實用性,所選取的工作任務兼顧學生的知識、技能、素養等全面發展,使學生形成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3)編寫體例新穎,充分體現“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改思路。本指導書共14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包括任務描述與分析、相關知識與技能、任務實施與拓展、實訓操作、項目考核五個部分。
(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倡導通過仿真實訓、技能訓練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材在編寫中還突出了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和新標準的傳授。
(5)項目簡單到相對復雜,培養學生掌握四個能力,設計梯形圖程序能力、PLC硬件接線操作能力、仿真調試控制程序能力、PLC應用能力。提倡考核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考察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知識、職業創新、團隊合作精神。
3 項目化教材要點貫徹工作任務理念
校企合作,企業專家全程參與融入教學,共同研究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培養方案,在教學方面發揮企業專家的指導作用,充分利用企業資源開展教學。項目導入,任務驅動,重構課程內容,企業參與學院教學大綱修訂和培養方案的制訂,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途徑,廣泛采用“項目導入、任務驅動”人才培養新模式,根據市場需求將相關課程進行整合和拓展。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針對性。
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工作任務邏輯結構圖,如圖1所示。
任務鏈是根據項目化教材中某個模塊教學內容而統籌考慮并設計的一組任務,其特征是:任務之間有循序漸進的梯度,一環扣一環;任務鏈中的任務一般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存在體系和內容上的聯系;任務鏈中的任務,具有順序性和部分內容上一定的重復性。
項目教材要點充分體現了項目教學化、任務情景化、知識實用化、編排過程化、語言形象化特點。項目教學化:教材中引入的項目應該是實際項目的簡約化和教學化,同時項目的工作任務體(下轉第15頁)(上接第32頁)系設計應能覆蓋課程的主要知識點。任務情景化:讓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在一定的工作情景中完成,將工作情景作為構建工作任務的必要和重要組成部分。知識實用化:按“必需、夠用”的原則進行取舍,讓知識及技能盡可能貼近生產實際,根據應用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級別化劃分,突出重點。編排過程化:根據項目的工作過程來編排和重構知識體系,對一些比較重要但不直接與任務相關的知識點用任務拓展等其它形式來體現。語言形象化:教材用語和書面設計盡可能生動形象、圖文并茂,避免呆板的陳述,保證良好的可讀性和實用性。
4 結論
《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是職業院校機械制造自動化、模具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平臺課程之一。本教程通過典型工作任務的選取與實施,使學生具備從事從事機加工工藝編制、設備操作維護、產品造型設計和自動化技術改造等工作的中小企業的生產能手、技術骨干和中高級生產技術管理人員。形成綜合職業能力打下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江賢.企業參與高職人才培養主動性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9).
[2]吳江賢.職業教育與現代班組長培養[J].成人教育,2004(3).
[3]吳江賢.高職人才職業素養培養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12).
[4]吳江賢.校企合作與高職人才培養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7).
[責任編輯:湯靜]endprint
【摘 要】課題主要研究和闡述了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化教程的內容,針對機床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教材按“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要求,每個項目包括任務描述與分析、相關知識與技能、任務實施與拓展、實訓操作、項目考核五個部分編寫。教材內容面向企業、服務企業,培養出的學生能夠快速適應企業機電設備操作、調試、維護等方面技術崗位要求。確立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參與主動性,尋求企業與高職院校的利益共同點,推動高職人才培養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校企合作;項目教程;開發研究
0 引言
教材以行動為導向,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為基礎,按“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體現了高職教育最新的“項目化”教改精神。要求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崗位能力,能夠適應生產第一線需要的具有“現代班組長”以上潛質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1 項目化教材內容體現培養技能人才
教學內容和職業標準相融通,實施過程中將企業管理引入教學過程,實施“課堂教學”+“車間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人才培養質量展現獨特優勢。“教、學、做”三位一體化教學,將課程的教、學、動手、實踐循環交叉進行,通過實物模擬和現場教學,教師學生講練結合,反饋和實踐循環。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完成與企業崗位的零距離接軌,學生在完成項目案例的過程中達到掌握相應知識點的目的,學生每完成一個項目案例的學習,就可以立即應用到實際。
《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是機制、模具、數控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平臺課程,根據機械制造自動化專業畢業生所從事職業的實際需要,確定學生應具備的能力結構與知識結構。在保證學生具有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性教學內容,為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供了條件。具體項目有C650臥式車床電氣控制、可編程控制器硬件與認知、電動伸縮門自動開關、磨床電動機運行控制、順序相連的傳送帶控制、軋鋼機的控制、皮帶運輸機控制、單軌懸掛自行小車輸送線、組合機床液壓動力滑臺、鍋爐的鼓風機和引風機控制、液體混合裝置控制設計、專用鉆床自動加工圓盤狀零件、剪板機控制設計、硫化機控制設計。它主要闡述C650臥式車床電氣控制原理和PLC的工作原理及應用技術。重點熟悉機床常用電器的結構、工作原理及用途,并能正確選用和簡單維護。熟悉機床控制電路的基本環節,初步具有對不太復雜的機床控制電路分析能力。掌握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的基本工作原理、指令系統、編程特點和方法,能根據生產工藝過程和控制要求正確選用PLC和編制用戶程序。
項目教材共14個項目31個任務組成,每個項目包括任務描述與分析、相關知識與技能、任務實施與拓展、實訓操作、項目考核五個部分。項目教程可作為大專院校的機械制造自動化、模具、數控技術等專業的配套項目教材和高級工考核培訓參考教材,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參考。
2 項目化教材特點體現崗位實踐能力
根據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為落實“十二五”期間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實現加快培養一大批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班組長”辦學特色,編寫了《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項目化教材。
項目教程以PLC控制功能實現為主線,高職教育的特色是培養高技能人才,以項目任務為核心展開知識體系,充分體現“懂理論”與“會操作”的高職教育理念。懂理論就是理論知識強調“必需、夠用”, 會操作就是以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培養為主。
本項目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以機械制造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就業為導向,根據行業專家對專業所涵蓋職業崗位群進行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以本專業從業人員共同具備的崗位職業能力為依據,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緊密結合職業資格證書中維修中、高電工技能要求,確定本書的項目選擇和教材內容。
(2)在項目的選取確定上充分考慮了技能的通用性、針對性和實用性,所選取的工作任務兼顧學生的知識、技能、素養等全面發展,使學生形成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3)編寫體例新穎,充分體現“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改思路。本指導書共14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包括任務描述與分析、相關知識與技能、任務實施與拓展、實訓操作、項目考核五個部分。
(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倡導通過仿真實訓、技能訓練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材在編寫中還突出了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和新標準的傳授。
(5)項目簡單到相對復雜,培養學生掌握四個能力,設計梯形圖程序能力、PLC硬件接線操作能力、仿真調試控制程序能力、PLC應用能力。提倡考核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考察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知識、職業創新、團隊合作精神。
3 項目化教材要點貫徹工作任務理念
校企合作,企業專家全程參與融入教學,共同研究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培養方案,在教學方面發揮企業專家的指導作用,充分利用企業資源開展教學。項目導入,任務驅動,重構課程內容,企業參與學院教學大綱修訂和培養方案的制訂,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途徑,廣泛采用“項目導入、任務驅動”人才培養新模式,根據市場需求將相關課程進行整合和拓展。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針對性。
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工作任務邏輯結構圖,如圖1所示。
任務鏈是根據項目化教材中某個模塊教學內容而統籌考慮并設計的一組任務,其特征是:任務之間有循序漸進的梯度,一環扣一環;任務鏈中的任務一般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存在體系和內容上的聯系;任務鏈中的任務,具有順序性和部分內容上一定的重復性。
項目教材要點充分體現了項目教學化、任務情景化、知識實用化、編排過程化、語言形象化特點。項目教學化:教材中引入的項目應該是實際項目的簡約化和教學化,同時項目的工作任務體(下轉第15頁)(上接第32頁)系設計應能覆蓋課程的主要知識點。任務情景化:讓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在一定的工作情景中完成,將工作情景作為構建工作任務的必要和重要組成部分。知識實用化:按“必需、夠用”的原則進行取舍,讓知識及技能盡可能貼近生產實際,根據應用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級別化劃分,突出重點。編排過程化:根據項目的工作過程來編排和重構知識體系,對一些比較重要但不直接與任務相關的知識點用任務拓展等其它形式來體現。語言形象化:教材用語和書面設計盡可能生動形象、圖文并茂,避免呆板的陳述,保證良好的可讀性和實用性。
4 結論
《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是職業院校機械制造自動化、模具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平臺課程之一。本教程通過典型工作任務的選取與實施,使學生具備從事從事機加工工藝編制、設備操作維護、產品造型設計和自動化技術改造等工作的中小企業的生產能手、技術骨干和中高級生產技術管理人員。形成綜合職業能力打下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江賢.企業參與高職人才培養主動性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9).
[2]吳江賢.職業教育與現代班組長培養[J].成人教育,2004(3).
[3]吳江賢.高職人才職業素養培養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12).
[4]吳江賢.校企合作與高職人才培養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7).
[責任編輯:湯靜]endprint
【摘 要】課題主要研究和闡述了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化教程的內容,針對機床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教材按“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要求,每個項目包括任務描述與分析、相關知識與技能、任務實施與拓展、實訓操作、項目考核五個部分編寫。教材內容面向企業、服務企業,培養出的學生能夠快速適應企業機電設備操作、調試、維護等方面技術崗位要求。確立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參與主動性,尋求企業與高職院校的利益共同點,推動高職人才培養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校企合作;項目教程;開發研究
0 引言
教材以行動為導向,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為基礎,按“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體現了高職教育最新的“項目化”教改精神。要求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崗位能力,能夠適應生產第一線需要的具有“現代班組長”以上潛質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1 項目化教材內容體現培養技能人才
教學內容和職業標準相融通,實施過程中將企業管理引入教學過程,實施“課堂教學”+“車間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人才培養質量展現獨特優勢。“教、學、做”三位一體化教學,將課程的教、學、動手、實踐循環交叉進行,通過實物模擬和現場教學,教師學生講練結合,反饋和實踐循環。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完成與企業崗位的零距離接軌,學生在完成項目案例的過程中達到掌握相應知識點的目的,學生每完成一個項目案例的學習,就可以立即應用到實際。
《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是機制、模具、數控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平臺課程,根據機械制造自動化專業畢業生所從事職業的實際需要,確定學生應具備的能力結構與知識結構。在保證學生具有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性教學內容,為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供了條件。具體項目有C650臥式車床電氣控制、可編程控制器硬件與認知、電動伸縮門自動開關、磨床電動機運行控制、順序相連的傳送帶控制、軋鋼機的控制、皮帶運輸機控制、單軌懸掛自行小車輸送線、組合機床液壓動力滑臺、鍋爐的鼓風機和引風機控制、液體混合裝置控制設計、專用鉆床自動加工圓盤狀零件、剪板機控制設計、硫化機控制設計。它主要闡述C650臥式車床電氣控制原理和PLC的工作原理及應用技術。重點熟悉機床常用電器的結構、工作原理及用途,并能正確選用和簡單維護。熟悉機床控制電路的基本環節,初步具有對不太復雜的機床控制電路分析能力。掌握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的基本工作原理、指令系統、編程特點和方法,能根據生產工藝過程和控制要求正確選用PLC和編制用戶程序。
項目教材共14個項目31個任務組成,每個項目包括任務描述與分析、相關知識與技能、任務實施與拓展、實訓操作、項目考核五個部分。項目教程可作為大專院校的機械制造自動化、模具、數控技術等專業的配套項目教材和高級工考核培訓參考教材,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參考。
2 項目化教材特點體現崗位實踐能力
根據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為落實“十二五”期間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實現加快培養一大批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班組長”辦學特色,編寫了《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項目化教材。
項目教程以PLC控制功能實現為主線,高職教育的特色是培養高技能人才,以項目任務為核心展開知識體系,充分體現“懂理論”與“會操作”的高職教育理念。懂理論就是理論知識強調“必需、夠用”, 會操作就是以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培養為主。
本項目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以機械制造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就業為導向,根據行業專家對專業所涵蓋職業崗位群進行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以本專業從業人員共同具備的崗位職業能力為依據,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緊密結合職業資格證書中維修中、高電工技能要求,確定本書的項目選擇和教材內容。
(2)在項目的選取確定上充分考慮了技能的通用性、針對性和實用性,所選取的工作任務兼顧學生的知識、技能、素養等全面發展,使學生形成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3)編寫體例新穎,充分體現“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改思路。本指導書共14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包括任務描述與分析、相關知識與技能、任務實施與拓展、實訓操作、項目考核五個部分。
(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倡導通過仿真實訓、技能訓練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材在編寫中還突出了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和新標準的傳授。
(5)項目簡單到相對復雜,培養學生掌握四個能力,設計梯形圖程序能力、PLC硬件接線操作能力、仿真調試控制程序能力、PLC應用能力。提倡考核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考察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知識、職業創新、團隊合作精神。
3 項目化教材要點貫徹工作任務理念
校企合作,企業專家全程參與融入教學,共同研究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培養方案,在教學方面發揮企業專家的指導作用,充分利用企業資源開展教學。項目導入,任務驅動,重構課程內容,企業參與學院教學大綱修訂和培養方案的制訂,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途徑,廣泛采用“項目導入、任務驅動”人才培養新模式,根據市場需求將相關課程進行整合和拓展。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針對性。
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工作任務邏輯結構圖,如圖1所示。
任務鏈是根據項目化教材中某個模塊教學內容而統籌考慮并設計的一組任務,其特征是:任務之間有循序漸進的梯度,一環扣一環;任務鏈中的任務一般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存在體系和內容上的聯系;任務鏈中的任務,具有順序性和部分內容上一定的重復性。
項目教材要點充分體現了項目教學化、任務情景化、知識實用化、編排過程化、語言形象化特點。項目教學化:教材中引入的項目應該是實際項目的簡約化和教學化,同時項目的工作任務體(下轉第15頁)(上接第32頁)系設計應能覆蓋課程的主要知識點。任務情景化:讓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在一定的工作情景中完成,將工作情景作為構建工作任務的必要和重要組成部分。知識實用化:按“必需、夠用”的原則進行取舍,讓知識及技能盡可能貼近生產實際,根據應用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級別化劃分,突出重點。編排過程化:根據項目的工作過程來編排和重構知識體系,對一些比較重要但不直接與任務相關的知識點用任務拓展等其它形式來體現。語言形象化:教材用語和書面設計盡可能生動形象、圖文并茂,避免呆板的陳述,保證良好的可讀性和實用性。
4 結論
《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是職業院校機械制造自動化、模具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平臺課程之一。本教程通過典型工作任務的選取與實施,使學生具備從事從事機加工工藝編制、設備操作維護、產品造型設計和自動化技術改造等工作的中小企業的生產能手、技術骨干和中高級生產技術管理人員。形成綜合職業能力打下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江賢.企業參與高職人才培養主動性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9).
[2]吳江賢.職業教育與現代班組長培養[J].成人教育,2004(3).
[3]吳江賢.高職人才職業素養培養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12).
[4]吳江賢.校企合作與高職人才培養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7).
[責任編輯:湯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