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彬彬
摘 要: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在新形勢下,要培養(yǎng)焊接高技能人才,唯有強調“做中學”和“學中做”的理念。任務驅動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模式。本文以焊接技能訓練課程為例,闡述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在課堂中的應用。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 焊接技能 訓練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的發(fā)展,焊接技術的應用已遍及國防、造船、電力、機車車輛、機械制造等各行各業(yè),而焊接技能訓練也成為鈑焊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同時,很多機械制造專業(yè)把焊接技能訓練作為選修課程。盡管技工院校非常重視焊接技能課程的教學,但實際中,很多學生因受到焊接特定環(huán)境的影響,很難練習好焊接技能,一些先進的焊接方法更無從下手。筆者認為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學模式較陳舊,焊渣的飛濺、弧光的輻射、怕臟、怕累等使很多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如何改變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焊接技能,是任課教師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一、什么是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主張教師將教學內容隱含在一個或幾個有代表的任務中,以完成任務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動機驅動下,通過對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并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主動應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過程中,找出完成任務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意義的建構。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焊接技能訓練課程中的應用
技工院校焊接技能訓練課程內容包括手工電弧焊、CO2保護焊、氬弧焊等。焊接作為一門技術,顯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因此在許多知識點上,可以設計成一些“任務”,將教師的示范與學生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焊接技能訓練課程的任課教師,首先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展示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的圖片,告訴學生航空母艦有很多地方需要焊接;二是讓學生欣賞往屆學生焊接的優(yōu)秀作品,用直觀、無聲的語言,使學生產生學習焊接技能的欲望;三是抓住學生喜歡表揚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運用賞識教育,只要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就毫不吝嗇地表揚,以此調動學生練習焊接技能的積極性。
2.講解焊接技能訓練課程的基礎知識
在進行焊接技能的教學時,任課教師要打破教材的局限。首先在前面幾節(jié)課應著重強調焊接的安全知識點,再講解最基本的引弧和平敷焊的知識,讓學生懂得如何用面罩來保護眼睛,如何采用敲擊或劃擦法引弧。
3.提供“技能訓練任務書”,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當學生對焊接知識內容有了一定認識后,教師可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產品”,讓學生模仿制作,這是學生能動性發(fā)揮的關鍵。因為完成任務的是學生,教師的作用只是指導。這個“產品”實踐的過程既是學習過程,又是工作過程。學生的能力與素質會綜合表現出來,學習方法、工作態(tài)度、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就每一個項目任務來說,都有質量評定標準,告訴學生完成任務不能僅僅達到及格,而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優(yōu)良工程”,鼓勵但不強求。例如3位學生中,學生丙成績不及格,這時候我們不能就此結束,而要向學生反饋這些評價信息,鼓勵學生針對同一技能訓練項目做第二、第三遍,甚至更多。告訴學生,相信自己后一次會比前一次做得更好,這個過程是任務驅動法的亮點所在。“任務驅動法”的名稱也來源于此。它有效地發(fā)揮了“教師導”“學生學”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生內在的動力。學生在一次又一次“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了焊接的規(guī)范要求,具備了得心應手的焊接技能,體現了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通過以上步驟,使學生“學到知識”“練得焊接技能”“養(yǎng)成良好素質”。
三、任務驅動法教學評價
焊接技能訓練對學生的天賦有著一定的要求,面對當前生源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要求教師在焊接技能教學中必須客觀地看待每一位學生的“產品”。如學生在完成焊接后,可將大家的“產品”一起放在教室展示,讓學生自己評價,最后教師進行客觀評價。學生成績的確定依據是“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和“任務完成后所獲得的成果”。在過程中評價素質,以學習成果為依據評定技能。
總之,任務驅動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整個實訓過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體現了理論與技能訓練一體化的教學,提高了焊接技能訓練的質量。
(作者單位: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