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滿
【摘 要】電工技能教學是中職機電類專業的必修課,對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有重要意義。在電工技能教學中,要始終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創新意識和創造潛能,使電工技能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從概述中職電工技能教學要求入手,對中職電工技能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職 電工技能教學 創新意識 創造能力
一、中職電工技能教學要求
中職電工技能教學的基本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電子信息類、電氣電力類等專業必備的電工技術基礎技能,會使用電工工具與儀器儀表,能識別、檢測電工元件,掌握電工技能實訓的安全操作規程,具備分析和解決生產生活中一般電工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此,中職電工技能教學應滿足以下要求:
(一)以學生發展為本。中職電工技能教學要始終以學生發展為本,著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對電工技術崗位提出的高要求,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模塊教學內容,強調教學內容的差異性,使教學內容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并將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培養也融入其中。
(二)堅持“做中教、做中學”。在電工技能教學中,要積極探索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使電工技術基本技能訓練貼近于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引導學生制作和維修典型的電工產品,從而激發學生的操作興趣,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中職電工技能教學應整合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教學,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為學生創建個性化的學習氛圍,強化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教學環境,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推動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二、中職電工技能教學中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電工技能教學中,要以理論知識為指導,使學生不僅要掌握操作技能,而且還要明白操作的理論依據。如,在電力拖動電路的安裝與維修教學中,學生必須在掌握電路及元器件原理和構造等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才能檢測出故障,從而順利完成維修任務;在安裝電路訓練中,教師可只提供原理圖,讓學生遵循線不架空、線與線之間交叉的原則自行設計安裝配線圖,既鍛煉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每次實訓完成后,要求學生對電路進行檢測,若出現運行故障,則讓學生自主檢修,實在解決不了故障問題,再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一起討論解決方案。在電工技能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使學生掌握技能技巧,突破固定思維模式的束縛,重視學生探究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分階段實施教學目標。為了實現中職電工技能教學目標,教師應根據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將教學目的分階段來執行,以確保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具體如下:第一階段,教師應將識別、熟悉、維修、保養元件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熟知各元件的作用。第二階段,教師應將線路原理和布線圖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能夠自主畫出布線圖,并用軟線在線路板上裝接線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第三階段,教師要在學生掌握接線技能的基礎上強調工藝要求,檢查學生的接線質量,以及學生接線過程是否規范。第四階段,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嘗試動手解決故障線路問題,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通過分階段實施教學目標,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在扎實掌握電工操作技能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三)運用適宜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現階段,隨著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一體化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模式、模塊化教學模式、仿真教學、電化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被廣泛應用于電工課程教學中。對于電工技能教學而言,主要包括電工儀表使用、電氣控制線路安裝、照明電路安裝、調試及故障排除、電子電路焊接與調試、電機與變壓器的拆裝與維修等內容,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最為適宜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如,在電工儀表使用教學中可采用“教”與“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師結合真實的電工儀表講解其原理、結構和操作方法,而后讓學生進行相關的操作訓練,使教與學交替進行,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在電力拖動的基本控制線路教學內容中,由于各類常用低壓電器的原理、結構等理論教學內容相對獨立,而電器控制線路安裝等教學內容又突出強調實踐性,所以教師可采用模塊化教學模式,以三相異步電動機正轉控制線路為例進行教學。在理論模塊教學中,講解組合開關、按鈕、交流接觸器、熱繼電器等低壓電器的原理和結構,以及控制線路工作原理等理論內容。在實踐模塊教學中,安排學生進行控制線路安裝、調試及故障排除等實訓,確保各模塊教學內容緊密相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四)改革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是電工技能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應改革傳統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拓寬實踐性教學路徑,提高實踐性教學成效。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增加設計性實驗教學。在傳統電工技能教學中,一般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教師在實驗前安排好實驗內容、步驟、電路和儀器,而學生只需要按照老師的指導和既定的實驗步驟完成實驗操作即可。通過驗證性實驗,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以及常用儀器儀表的操作技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用進行過多的主動思考,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為此,有必要對傳統的電工實踐性教學進行改革,在開展驗證性實驗教學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設計性實驗。具體要求如下:讓學生在實驗之前預習實驗過程,撰寫預習報告,畫出初步的實驗電路。預習報告包括方案的選擇、電路分析、參數計算、實驗步驟和測試方法等。而后,再讓學生自己確定實驗所需的儀器和設備,開始進行實驗。在設計性實驗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只需要負責檢查學生的電路設計是否合理,以及操作結果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如此一來,不僅有利于調動起學生參與實驗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而且還有利于強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2.實施實訓效果評價。在每項技能實訓之前,教師都應制定一個評分標準,讓學生了解實訓的具體要求,以便對學生操作技能做出客觀評價,調動起學生參與技能實訓的積極性,激勵學生主動思考,充分發揮創造能力,順利完成實訓任務,從而確保實訓教學目標的實現。實訓評價中,教師既要肯定學生的想法和實訓成果,增強學生自信心,又要通過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改進不足。
3.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為了讓學生鞏固已掌握的技能,增強對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成立電工制作和維修興趣小組,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教師可指導學生制作簡單的電路,如聲控燈、報警器、門鈴、調頻無線話筒等。在布置制作內容時要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創造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制作電路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調動起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興趣。如果在制作電路中遇到難題,教師應與學生一起對難題進行分析,找出電路故障的原因,提高學生對故障的處理能力。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處理身邊的小電器故障,讓學生掌握簡單的維修技巧,在實踐中增強創新意識。
結論
總而言之,中職電工技能教學是強調實際操作的課程,必須改變以往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加大電工技能實踐教學的比重。電工技能教學要始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之中,運用適宜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綜合知識應用能力,為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姬蕾.重視中職電工教學培養高技能人才[J].成才之路,2013(10).
[2]王吉平.中職電工技能訓練教學方法的探索[J].數字化用戶,2013(8).
[3]段朝暉.在中職電工技能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J].學園,2013(10).
[4]黃巍.淺談“三段式”訓練法在中職維修電工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2(6).
[5]張靜.模塊化教學在電工技能實訓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