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足于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教育學、心理學、民俗學和生態學理論基礎入手,以民間剪紙為載體,以學前藝術教育為依托,積極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民間剪紙藝術資源,實現民間剪紙與學前藝術教育的有機整合,使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在幼兒啟蒙教育中發揮其獨有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剪紙 學前教育 啟蒙教育
作為我國民間傳統藝術的一朵奇葩,民間剪紙濃縮了中華民族濃郁的民族精神,具有其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我國傳統哲學、美學、民俗學等方面的“活化石”[1],是我國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典型代表。民間剪紙具有教育、審美、認知、娛樂等多種功能,開展以民間剪紙為主要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啟蒙教育是幼兒園發揮文化傳遞功能的有效途徑,將幼兒教育導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之域,從教育的視野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問題,是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途徑。
一、民間剪紙啟蒙教育的教育學理論價值
美國近代教育思想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的教育理論,他認為兒童應該“從經驗中學習”,“教育應該符合兒童的生命本性,應當尊重兒童的生活本質,應該滿足兒童成長的需要。”[2]從杜威的經驗論課程觀中可以看出,課程應該是從兒童現有的經驗和生活出發,教師傳遞給幼兒的知識不應該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必須尊重兒童的發展和認知規律,尊重兒童的興趣。在學前藝術教育過程中,開展民間剪紙啟蒙教育則正好符合了幼兒的生活實際,是能夠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是能夠促進幼兒對美的感受、藝術表現和創造能力的發展的。
二、民間剪紙啟蒙教育的心理學理論價值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是有不同的認知發展規律的,而每一階段的發展都是主題和客體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下,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而學前藝術教育資源中對民間剪紙的開發和利用,是符合幼兒年齡階段的認知特點的,是幼兒能夠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的。開發民間剪紙藝術資源將主要從探索幼兒學習動機、好奇心、興趣點著手,通過欣賞、游戲、操作、娛樂、交流等形式,摸索有益于幼兒學會思考、想象、創造、探究等個性綜合心理素質的有效策略。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3]。日本醫學專家也指出:“如果要培育出智力開闊、頭腦聰明的孩子,那就必須經常使他鍛煉手指的活動,由于手指的活動能刺激大腦皮層中的手指運動中樞,從而促進全部智能的提高。”民間剪紙藝術需要各種折、剪、刻等組合動作,都是精微細致的指尖活動,因而是鍛煉手指、開發智力的良好途徑。
三、民間剪紙啟蒙教育的民俗學理論價值
民俗學是一門研究民間風俗習慣及生活文化傳承的社會科學,它與發生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生活現象息息相關。民俗是在民眾中傳承的社會文化傳統,它具以下幾種功能:教化功能、規范功能、娛樂功能、審美功能和維系功能[4]。民間剪紙作為一項傳統的民間藝術,其本身所蘊涵的社會文化含義恰恰是具有的民俗“共性”和“完整性”特征的。作為一項民間民俗文化,民間剪紙具備的民俗學這些功能都是能在學前教育領域中得到具體實現的,同時所有這些功能及相關理論也都為民間剪紙在學前藝術教育資源中開發和利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四、民間剪紙啟蒙教育的生態學理論價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美國問題學前兒童啟蒙計劃創始人布朗芬布倫納在《人類發展生態學》中提出了著名的人類發展生態理論,他認為個體的發展會受到其所聯系的生態環境的影響。布朗芬布倫納的人類發展生態理論在我國學前教育領域得到廣泛運用,朱家雄教授提出:“人的發展是與其生存的生態環境不可分割的,特別是與文化不可分割。”[5]。民間剪紙啟蒙教育正是基于幼兒當前所處的“生態環境”,是能夠找得到民間剪紙與幼兒藝術教育之間的切合點的,也是能夠讓幼兒接觸到最佳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同時注重民間剪紙與幼兒教學互動、主題環境的緊密聯系,從教育生態學的角度出發,準確把握民間剪紙藝術與學前藝術教育的生成課程目標,將幼兒藝術教育活動置身于這種“生態系統”中,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總之,民間剪紙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質樸的民俗氣息和深厚的藝術底蘊在學前藝術課程資源探索中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和開發價值。民間剪紙作為幼兒非物質文化遺產啟蒙教育,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保護和傳承與幼兒啟蒙教育巧妙地結合到了一起,從教育的視野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問題,既充分利用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里所蘊含的各種教育價值,又利用了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促成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吳銳.淺談傳統民間剪紙藝術對平面設計的啟示[J],美與時代(中),2012(05):107-109.
[2]朱家雄. 中國視野下的學前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10-11.
[3]蘇霍姆林斯基. 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J].新課程(綜合版),2009(9):1.
[4]陶立璠. 民俗學[M].學苑出版社,2003(9):235.
[5]薛燁,朱家雄等. 生態視野下的學前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4):17.
【作者簡介】
肖友興,男,1978年7月出生,云南華坪人,大理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學前教育、民間剪紙教學及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