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軍
摘 要 近年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已經成為學者們的共識,但是關于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實施文化導入的研究仍處于起始階段。本文從導致跨文化交際失誤中的語言文化因素入手,結合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與之對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 大學英語教學 文化導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ultural Impor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ANG Wenjun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ai'nan University,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mporte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cultural knowledge, studen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scholars, but on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cultural introduc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 In this paper, resulting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lunders in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factors, combining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ultural import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urrent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strategy.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ultural import
0 引言
眾所周知,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為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現象提供符號編碼;另一方面,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語言的使用及發展都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和規約。正如Sapir 所言,“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因此,沒有對特定文化的了解就不可能對某些語言現象有深刻的理解,就不能恰當地使用目標語言。事實上,不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及不同文化對語言使用的規約,是造成跨文化交際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見,為了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以適應國際交流的需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知識非常必要。2007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也明確把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和社會文化能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1 跨文化交際失誤中的語言文化因素
跨文化交際失誤究其原因主要有語言文化因素和非語言文化因素,這里主要從詞匯和語用層面來探討語言文化因素。語言是文化的符號表現形式,作為語言的基本構建單位的詞匯往往被打上文化的烙印。一方面由于人類活動、情感體驗等方面的共性,使得不同語言中有一部分詞匯在內涵與外延意義上都非常接近。 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環境、生活習俗、宗教信仰、文化傳統、倫理觀念上的不同,又使得不同語言中的語義近似詞匯常常有著文化內涵上的差異,甚或在另一種語言中找不到與之對應的詞匯表達。這種詞匯文化內涵上的差異是跨文化交際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一位國內學者在和一位外國女性專家在進行了一番學術討論后。很想贊揚對方治學嚴謹、很有上進心時用了 “aggressive” 一詞,從外國專家有點尷尬的表情可容易看出,漢語中的“有上進心”和英語中的“aggressive” 還是有一定差異的。還有一些漢語詞匯表達中國文化中的特有現象,在英語中很難找到對應詞,而這些詞與中國學生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對于中國學生表達自己思想也非常重要。例如,“女媧”、“儒家思想”、“辛亥革命”等。
在語用層面上,同樣不同文化之間既有共性也有差別。在很多情況下這些共性可以幫我們將母語中的交際方式與技巧成功的應用與跨文化交際中。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由于交際雙方對對方文化中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及交際規則不夠了解,在不恰當的時候說了不恰當的話,即使在詞匯和語法上都沒有錯誤也會同樣造成跨文化交際的失敗。例如,我們中國人熱情好客邀請客人時可能會說:“ 今晚六點來我家玩,我過生日!” 但是再邀請國外友人時候如果說: “I invite you to my birthday party, six olock my place.” 就顯得生硬,太過于直接,沒有給對方留有余地。再比如中國人在介紹自己親友時往往要謙虛一番,使用一些自嘲或貶低己方的語言,這對于經常以自豪、褒獎的語言介紹自己親友的西方人士來說,可能會很難想象。
2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實施現狀及對策
十多年來,眾多學者對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進行了比較充實的論證,其中也不乏對實施文化導入的方法與策略提出的有價值的嘗試。但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實踐中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包括:文化導入比較零散,不夠系統;文化導入中中國文化缺失,造成文化導入與語言學習和語用能力培養脫節;以及忽視對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的正確態度的培養,文化導入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針對這一情況,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更加高效地進行文化導入,以提高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1 提高教師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知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轉化是有一個過程的。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師本身的跨文化知識體系不夠系統,或者都來自書本,并沒有在充分的實踐中將其轉化為自覺運用的能力,就不能在教學中營造輕松的跨文化交際語境,以及通過言語示范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另外,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人們對不同文化差異的了解在加深,對不同文化差異的態度也在變化,文化潮流本身也在變遷,這些都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更新自己的跨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跨文化素質,才能真正做到貫通中西,提高文化導入的效率,做到游刃有余。
2.2 利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展現形象的跨文化交際場景
現代多媒體手段的應用無疑給外語教學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使課堂語言輸入在質和量兩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和教學效率。在大學英語課文化導入中尤其如此,通過多媒體手段可以在短時間內較全面地展現文化中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例如影片《刮痧》的某些片段中就包含了豐富的中西文化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碰撞與消融。在課堂中引入這樣的影片再加上觀后討論,既能增加學生對語言文化學習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更直觀地了解文化沖突帶來的問題,同時也能讓學生認識語言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宣傳中國文化的使命感。
2.3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適當導入中國文化勢在必行
首先,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是學以致用,也就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進行語言學習。生活在中國的學生的經歷體驗、思想態度無不帶有濃厚的中國文化色彩,而在中國以往課堂教學中,似乎更加重視“原汁原味”的語言文化,導致“學”與“用”的脫節。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元素,比如教學材料中選取一些中國的外宣材料、中國歷史、哲學思想以及經典文學等就顯得十分必要。 其次,人類的認識和學習過程無不是通過利用原有知識對新事物進行分析理解并將其納入原有知識體系的過程,語言文化的學習當然也不例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中國文化因素與目標語文化進行對比,能在短期內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總之,我國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還做得不是很理想,還需要廣大的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充分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地提高自身和學生們的跨文化知識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的文化導入,也不應只停留在講解對學生理解語言有幫助的“文化碎片”上,還需要挖掘其深層的價值觀念或歷史淵源,從而幫助學生從整體和概括的高度對目標語文化有所把握,并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最后,跨文化交際不是單行道,而是至少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當代的大學生也應該通過兩種文化的對比學習更加了解,甚至能夠宣傳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燦爛文化。
參考文獻
[1] 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es[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21.
[2]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教高廳【2007】第3號.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