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珍 饒志明 段作營 徐巖
摘 要:創新性實驗設計對工程應用類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它是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要,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實驗設計應該結合工業生物技術人才的培養特點,以培養生物工程創新創業型人才為目的。通過實驗課題的創新性設計,實驗室和專業技術的耦合,創造出理論聯系實際的工程環境。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克服傳統工科教育中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弊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將創新性實驗設計融入教學環節,在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所以,創新性實驗設計是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創新性實驗設計;工程應用型人才;主體積極性;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我國現行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重”知識傳授而“輕”能力培養,“重”積累繼承而“輕”創造發現。學生的書本知識掌握較好,但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自主設計的創新意識、靈活應變整合資源的創業能力都亟待提高。如何設計創新性實驗,激發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實踐,培養工業生物技術領域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形勢迫切、意義深遠。
創新性實驗設計是工業生物技術人才培養中最有成效的手段之一。針對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實驗應秉承“彰顯輕工特色、服務國計民生、創新培養模式、打造行業中堅”的理念,立足輕工、能源、環境和生命科學技術領域國家需求,通過交叉融合生物學、工程學與化學學科知識,提升跨學科能力,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實踐能力,以探索工業生物技術領域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為目標。
為實現該目標,在培養方案上要改革創新: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突出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培養,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前提,激發學生的主體積極性為手段,倡導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實踐,著力培養“一高兩創”人才。創新性實驗設計的內涵,應包含多元、主動和創造三大元素。
一、堅持多元導向,培養創新創業精神
倡導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重視學生個性,堅持多元導向,圍繞創新創業,培養創新創業的情感與精神。通過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邀請本學科領域的知名教授、行業龍頭企業領軍人物和杰出校友專門為生物技術專業學生進行名師領航。即在名師們的引領下,圍繞專業、學業、就業、創新、創業等師生共同感興趣的課題,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討論,以他們成長成功的切身經歷和深刻感悟,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求真務實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
二、立足主動實踐,激發創新創業潛能
“被動實踐”是絕大多數中國高等教育的現實狀況,即實踐的對象、方法、程序等關鍵要素都是由老師制定的,學生在老師規定的框架中,沿著老師制定的路線去完成既定的實踐任務。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的創新潛能肯定被抑制,創業的夢想可能被扼殺。
主動實踐就是讓學生盡可能地作為主體參與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通過質疑力、觀察力、協同力、領導力的培養,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訓練學生自主實踐的能力,激活學生創新的潛質,激發學生創業的潛能。主動實踐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本基地擬構建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主動實踐教育體系。
三、強化引導互動,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創新性實驗主張創設直觀生動的情境,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強化引導互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建構知識。互動的內容,涉及工業生物技術領域的理論前沿和行業發展的方向標。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聯系不同的相關經驗,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讓創新創業成為師生間、生生間形成互動的良好愿景,促進學生主動地、有效地形成自己對工業生物技術的認知結構,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創新創業平臺
創新性實驗應該結合工業生物技術人才的培養特點,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生物工程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平臺,創造出理論聯系實際的工程環境。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克服傳統工科教育中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弊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聯動工業生物技術應用領域一流企業,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共同培養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創業新人才,提高學生生產實踐的效果,一批創新創業型人才脫穎而出。
近年來,有20人次在國家、省市級競賽中獲得包括全國“挑戰杯”大賽一等獎在內的獎勵,有48名學生在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3篇,申請發明專利5項。錢鼎、嚴敏的“用于紡織工業清潔生產的新型酶制劑-PVA降解酶的研制”,獲得第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高敏杰、周彩明等的“耦合式生物反應器”,獲得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二等獎;任增亮、程力的“21世紀超級食品粘合劑——谷氨酰胺轉氨酶”,獲得“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王明星、方海等的“發酵法生產丙酮酸”,獲得江蘇省第二屆創業計劃競賽銅獎;聶薇、王松華等的“發酵法生產谷胱甘肽”,獲得江蘇省第三屆創業計劃大賽銀獎。
參考文獻:
[1]李崎.加強產學研合作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J].中國輕工教
育,2006(2).
[2]黃敏,邱建平,張影陸,堵國成,陸健,徐巖.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培養
工程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以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為例
[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
[3]石貴陽,堵國成,石克煌.校企合作培養高層次工程實踐型人才的
探索[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3(3).
[4]張榮珍,饒志明,堵國成,徐巖.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實驗基地巡
禮[J].中國輕工教育,2009(2).
[5]王守倫.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J].中國高等
教育,2007(7).
[6]黃慧琴.產學研合作是企業最靈活有效的技術創新手段[J].科技
和產業,2004(10).
[7]張云峰,羅玉明.生物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J].淮陰師范
學院學報,2006(4).
[8]謝鴻芳,周美珍,黃曉輝.實驗室建設與創新人才的培養[J].實驗
室研究與探索,2008(6).
[9]王啟田,蔣茂東.深化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山東水利職
院校刊,2007(4).
[10]阮文權.產學研相結合培養實踐型人才[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
2002(4).
(1.江南大學工業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基金項目:教育部國家級特色專業——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專業建設點基金資助,江南大學教學改革項目JGA201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