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要:對洛陽市區主要街道行道樹的種類、胸徑、高度、冠幅等進行了抽樣調查,分析了洛陽市區主要行道樹的生長狀況、景觀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以期呈現出古都洛陽市區行道樹的風貌,為城市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行道樹;街道景觀;生長狀況;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S73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09303
1引言
行道樹種植是城市道路綠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城市的“窗戶”和“名片”,在創造美麗城市街景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森林引入城市, 城市坐落在森林中, 是當今世界城市建設的共同發展趨勢”。因此現代化城市的行道樹樹種的選擇要兼有觀賞價值、生態學價值和經濟價值。為此, 作者對洛陽市區主要干道的行道樹進行了調查研究。
有“三十里長街”美譽的洛陽市中州路上,法桐參天蔽日,國槐濃蔭蓋地,欒樹瀟灑飄逸,垂柳婀娜俊秀,像一條綠帶,貫通了整個東西向延伸的洛陽市區。本文通過對洛陽市區主干道行道樹的生長狀況以及景觀效果等的調查,分析各功能區特點和行道樹綠化現狀,以此對行道樹的區域性選擇以及存在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2調查地點與方法
本次調查選擇中州路、九都路、凱旋路、西苑路、啟明路、夾馬營路等近十條街道進行實測,采取典型抽樣調查的方法。實測的具體操作如下:首先確定要調查的不同路段,然后在每一調查路段上選擇有代表性的區段,在區段范圍內隨機選擇1株樹作為起點,兩側對稱連續測量各10株,最后整理數據,計算分析。
測量項目: 胸徑、樹高和冠幅。
測量工具:主要選用的是林業調查常用的哈爾濱光學儀器廠制造的2m圍尺和測高器以及上海匯一尺業有限公司生產的30m皮尺。
測量方法:用圍尺測量樹木1.3m高處的胸徑。用皮尺和測高器配合測量樹木的高度。用皮尺測量以樹干為中心四個方向的樹冠直徑,取平均值作為冠幅。
3結果與分析
3.1調查結果
在外業調查資料的基礎上,運用統計學計算方法分不同樹種計算各調查項目的算術平均數和標準差,即: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和平均冠幅。調查情況如表1所示。表1洛陽市區主要街道行道樹種一覽
調查路段樹種平均胸徑/cm標準差平均樹高/m標準差平均冠幅/m標準差西苑路法桐(Platanus orientalis L.)49.986.2326.850.7213.171.44中州中路
(黃眉路以西百貨樓以東)國槐(Sophora japonica L.)31.265.5512.551.509.361.61中州東路
(啟明路以西熙春路以東)國槐36.866.4417.040.511.242.01中州東路
(啟明路以東至高速路口)法桐25.396.8310.751.188.391.71九都路
(華林路以東啟明路以西)欒樹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26.974.5210.451.277.170.81九都路
(飲馬街以西定鼎橋以東)垂柳
(Salix babylonica L.)34.073.7813.501.158.481.41夾馬營路垂柳27.645.0115.800.756.571.48啟明南路國槐26.244.409.051.237.071.18南昌路法桐26.374.6616.400.718.901.47從以上調查數據分析:標準差存在著大小差異,標準差大,說明所測數據與平均數的差異大,反之小,說明數據與平均數接近。結合實地生境來看,不同路段相同樹種存在著差異;不同綠化樹種之間也存在著不同。西苑路法桐的胸徑、樹高、冠幅都明顯高于中州東路及南昌路的法桐;中州路國槐的胸徑、樹高、冠幅都高于啟明南路的國槐;九都路飲馬街以西定鼎橋以東垂柳的胸徑、樹高、冠幅也都高于夾馬營路的垂柳。在同一時期的種植環境下,西苑路法桐的胸徑、樹高、冠幅數值最大,中州東路啟明路以西熙春路以東的國槐次之,九都路飲馬街以西定鼎橋以東的垂柳數值最小。
3.2生長狀況分析
表1中,各路段樹種的胸徑差別較大,尤其是啟明路以東至高速路口、啟明路以西熙春路以東、西苑路等路段,這些路段有些樹干粗壯繁茂,有些樹干則顯羸弱,粗細有別。冠幅標準差普遍不大,樹形整體比較飽滿整齊,因而在諸多路段呈現出良好的樹蔭,比如,西苑路、九都路華林路以東啟明路以西等路段。樹高在正常生長過程中均體現出了不大的差別,但也有些特殊情況,比如,影響到居民正常生活和交通的,人工進行了修剪甚至砍伐,中州路百貨樓解放路口以西的國槐、牡丹廣場北側的毛白楊(Populus tomentosa Carr.)就是此類情況。
行道樹對區域性的選擇也很明顯:中州西路及玻璃廠路的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 Loud),枯枝死枝比較多,針葉普遍發黃,甚至有死樹。主要原因為:中州西路沿途為工業區,環境污染嚴重,煙塵、有害氣體等較其他路段嚴重,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了雪松的正常生長。夾馬營路沿途是商業區和生活區都集中的典型路段,垂柳表現出樹形凌亂,枝干有枯死枝,病蟲害時有發生,主要原因在于沿途餐飲和生活垃圾較多,另外疏于管理也是原因之一。
3.3景觀效果分析
表1中,多數道路中的樹高以及冠幅的差異并不是很大,胸徑的差別比較大,對街道市容的美觀有一定影響。不過,各樹種的生長特性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以商業區為主的中州中路,法桐雄偉的樹形,開闊的樹冠,光滑的干皮,與分車綠帶的法桐形成了封頂開平型綠蔭景觀。以居民生活區為主的中州東路,國槐樹冠寬廣,枝葉繁茂,每到夏季槐米綻放,其景可觀。九都路所種欒樹,樹形端正,樹冠傘形,夏花滿樹金黃,秋果似盞盞燈籠,為繁忙的交通增添了不少情趣。endprint
樹木的色彩、花絮等也是影響美觀的重要因素。中州西路主要為工業區,有洛軸集團、一拖集團、洛銅集團等一批老工業基地及生活區,由于污染嚴重,雪松莊重青翠的“容貌”已成灰頭土臉,嚴重影響了周圍環境的景觀效果。夾馬營路、飲馬街、柳林南路等地方的柳樹景觀,枝條細長,柔軟下垂,隨風飄舞,姿態優美瀟灑,只是每到春天,柳絮漫天飛舞,破壞了空氣質量,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降低了其景觀性。
4討論與建議
洛陽市區行道樹種植整齊劃一,街景秀麗,逐漸成為廣大市民休閑娛樂、散步健身、交流社交等的公共場所,廣受關注,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4.1存在問題
(1)樹種選擇單一,街景缺乏個性。從表1可以看出,整個洛陽市區主要交通干道選擇的行道樹主要是法桐、國槐、欒樹等,雖然能滿足組織交通等要求,遮蔭和景觀效果較好,但許多路段景觀雷同,缺乏個性特色。位于中原地帶的洛陽,可以綠化的樹種遠不止這些,并沒有充分利用。每一城市應有重要樹種(包括基調樹種和骨干樹種)和一般樹種。其中基調樹種1~4種, 是全市應用最廣泛的鄉土樹種或已引種成功的外來樹種, 代表一個城市綠化的風格,形成全城綠化的基調; 骨干樹種5~12 種,是在不同區域根據不同條件栽植的樹種,構成全城綠化的骨干; 同時一般樹種種類多少不拘。針對這個標準, 雖然法桐數量最多, 分布也最廣泛,但其果實及葉片上的刺毛和微毛極易隨風飄揚至空氣中, 在春夏季形成污染,還會堵塞汽車排氣筒而造成交通事故。柳樹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些現象已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一些有識之士也強烈呼吁改變懸鈴木一統天下的單調局面, 要求適當引進一些污染小、又能突出城市特色和個性的優良基調樹種。
(2)樹種規格不統一,街景連續性不高。從表1中看到各路段苗木胸徑都存在著較大差異,尤其在西苑路、中州東路的部分路段,粗的超過了50cm,細的不足30cm;有些路段,如玻璃廠路、唐宮中路,樹木偏冠嚴重,再加上建筑以及工程電纜的“排擠”,甚至有些“七扭八歪”,嚴重影響了街景的美觀性和連續性。
(3)沿街樹木距離建筑過近,影響了街道的通風采光。街道中心距離建筑物的距離一般不小于5m,否則就會影響室內的通風采光。在中州路的部分街道則出現了樹木被伐去枝頂徒留主干的現象,尤其在解放路以西以及牡丹廣場北側的商業街上,由于建筑密集,商鋪眾多,有些樹木因距離過近而被“剃頭”,很是不美。
(4)管理不精細,更新不及時。各路段幾乎都能看到有蟲洞、枯死枝、干黃的枝葉,長勢不佳的個體樹木,既影響了街景美觀,又抑制了其他個體的生長。在中州西路的松柏“灰頭土臉”;夾馬營路的柳樹“歪七扭八”,這都是管理不精細、更新不及時所致。
4.2提出建議
(1)根據不同的區域功能特點,因地制宜地選擇行道樹。工業區的沿街兩旁,可以選擇耐煙塵、抗污染的樹種,比如大葉女貞(Ligustrum lucidum Ait)、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樸樹(Celtis tetrandrassp.slnensls)、榆樹(Ulmus pumila L.)、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 ) Hemsl.)等;在商業性的臨街道路,可以增加些有觀賞性的樹種,如櫻花(Prunus subhirtella(Miq.)Sok.)、紅葉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cv.Atropurpurea Jacq)、火炬樹(Rhus typhina L.)等;在居民區集中的道路兩旁,可以選擇生長迅速而健壯的鄉土樹種,可以增加親近感,如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柿樹(Diospyros kaki Thunb.)、白玉蘭(Magnolia denudata Desr.)、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在文化濃郁的老城區,可以考慮具有文化和古樹氣息的樹種,如銀杏(Ginkgo biloba L.)、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doides)、七葉樹(Aesculus chinensis)等。
(2)選擇多種配置方式,以增強行道樹的景觀性。單一的樹種景觀也缺乏多樣性,可以采取多樹種混栽或間植的方式增加景觀變化。比如在王城大道、河洛大道,就選擇懸鈴木與大葉女貞、廣玉蘭等植物混栽,大大豐富了景觀的內容和變化,對于景觀性良好、生長穩定的路面模式可以適當進行推廣。
(3)加強管理。養護管理是貫穿在行道樹整個生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必須強化。一是普及行道樹養護管理規范,加強行道樹日常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二是在積極開發鄉土樹種的基礎上,嘗試選擇多樣的新品種,以豐富行道樹種類和景觀;三是探索多樣的修剪技術,滿足不同路況的景觀需要,增加景觀變化;四是行道樹日常管理的同時,加強對病蟲害的監控和防治;五是完善行道樹基礎資料歸檔,為城市規劃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5結語
懸鈴木、國槐、欒樹、垂柳均為鄉土樹種,在洛陽市已經被大量應用,并為廣大市民所接受,既具有比較優良的生物生態學特性和抗逆性,而且具有較高的景觀價值,因此可以作為洛陽市區的骨干樹種大力推廣應用。但在推廣應用的同時也應該適當推廣生長狀況、景觀效果均穩定的其他綠化樹種。
參考文獻:
\[1\] 劉少華,陳濤,任淑輝.古都洛陽的行道樹現狀與發展建議\[J\].防護林科技,2006(11).
\[2\] 陳俊愉.關于城市園林樹種的調查和規劃問題\[J\].園藝學報,1979(1).
\[3\] 袁秀云,葉永忠,田自強.鄭州市行道樹的調查及其樹種的區域性選擇\[J\].河南科學,1999(s1).
\[4\] 盧從德,胡必利.安康市中心城區行道樹調查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0(Z2).
\[5\] 黃婷,和太平,黃壽先.廣西柳州市的行道樹調查與分析\[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9(1).
\[6\] 吳蘭,張顯.楊凌農科城行道樹現狀調查與分析\[J\].西北農業學報,2006(5).
\[7\] 聞治江.行道樹種植設計\[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8\] 邵青.北京城區行道樹現況調查分析和建議\[J\].北京園林,2008(2).
\[9\] 段品三.西安地區歷代行道樹及園林樹種的研究\[J\].園藝學報,1964(2).
\[10\] 戴新宇.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及其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
\[11\] 王振超.城市行道樹綠化探討——以鄭州市為例\[J\].河北農業科學,2007(5).
\[12\] 劉欣,高源.大連城市行道綠化樹種的選擇及配置原則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
\[13\] 陳明贊,夏克云.城市行道樹存在的問題及養護管理措施\[J\].農技服務,2012(6).
\[14\] 王清濤.吉林市園林綠化樹種調查\[J\].現代園藝,2011(19).
\[15\] 馮俊俊.太原市公園樹種的調查分析及其應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endprint
樹木的色彩、花絮等也是影響美觀的重要因素。中州西路主要為工業區,有洛軸集團、一拖集團、洛銅集團等一批老工業基地及生活區,由于污染嚴重,雪松莊重青翠的“容貌”已成灰頭土臉,嚴重影響了周圍環境的景觀效果。夾馬營路、飲馬街、柳林南路等地方的柳樹景觀,枝條細長,柔軟下垂,隨風飄舞,姿態優美瀟灑,只是每到春天,柳絮漫天飛舞,破壞了空氣質量,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降低了其景觀性。
4討論與建議
洛陽市區行道樹種植整齊劃一,街景秀麗,逐漸成為廣大市民休閑娛樂、散步健身、交流社交等的公共場所,廣受關注,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4.1存在問題
(1)樹種選擇單一,街景缺乏個性。從表1可以看出,整個洛陽市區主要交通干道選擇的行道樹主要是法桐、國槐、欒樹等,雖然能滿足組織交通等要求,遮蔭和景觀效果較好,但許多路段景觀雷同,缺乏個性特色。位于中原地帶的洛陽,可以綠化的樹種遠不止這些,并沒有充分利用。每一城市應有重要樹種(包括基調樹種和骨干樹種)和一般樹種。其中基調樹種1~4種, 是全市應用最廣泛的鄉土樹種或已引種成功的外來樹種, 代表一個城市綠化的風格,形成全城綠化的基調; 骨干樹種5~12 種,是在不同區域根據不同條件栽植的樹種,構成全城綠化的骨干; 同時一般樹種種類多少不拘。針對這個標準, 雖然法桐數量最多, 分布也最廣泛,但其果實及葉片上的刺毛和微毛極易隨風飄揚至空氣中, 在春夏季形成污染,還會堵塞汽車排氣筒而造成交通事故。柳樹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些現象已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一些有識之士也強烈呼吁改變懸鈴木一統天下的單調局面, 要求適當引進一些污染小、又能突出城市特色和個性的優良基調樹種。
(2)樹種規格不統一,街景連續性不高。從表1中看到各路段苗木胸徑都存在著較大差異,尤其在西苑路、中州東路的部分路段,粗的超過了50cm,細的不足30cm;有些路段,如玻璃廠路、唐宮中路,樹木偏冠嚴重,再加上建筑以及工程電纜的“排擠”,甚至有些“七扭八歪”,嚴重影響了街景的美觀性和連續性。
(3)沿街樹木距離建筑過近,影響了街道的通風采光。街道中心距離建筑物的距離一般不小于5m,否則就會影響室內的通風采光。在中州路的部分街道則出現了樹木被伐去枝頂徒留主干的現象,尤其在解放路以西以及牡丹廣場北側的商業街上,由于建筑密集,商鋪眾多,有些樹木因距離過近而被“剃頭”,很是不美。
(4)管理不精細,更新不及時。各路段幾乎都能看到有蟲洞、枯死枝、干黃的枝葉,長勢不佳的個體樹木,既影響了街景美觀,又抑制了其他個體的生長。在中州西路的松柏“灰頭土臉”;夾馬營路的柳樹“歪七扭八”,這都是管理不精細、更新不及時所致。
4.2提出建議
(1)根據不同的區域功能特點,因地制宜地選擇行道樹。工業區的沿街兩旁,可以選擇耐煙塵、抗污染的樹種,比如大葉女貞(Ligustrum lucidum Ait)、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樸樹(Celtis tetrandrassp.slnensls)、榆樹(Ulmus pumila L.)、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 ) Hemsl.)等;在商業性的臨街道路,可以增加些有觀賞性的樹種,如櫻花(Prunus subhirtella(Miq.)Sok.)、紅葉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cv.Atropurpurea Jacq)、火炬樹(Rhus typhina L.)等;在居民區集中的道路兩旁,可以選擇生長迅速而健壯的鄉土樹種,可以增加親近感,如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柿樹(Diospyros kaki Thunb.)、白玉蘭(Magnolia denudata Desr.)、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在文化濃郁的老城區,可以考慮具有文化和古樹氣息的樹種,如銀杏(Ginkgo biloba L.)、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doides)、七葉樹(Aesculus chinensis)等。
(2)選擇多種配置方式,以增強行道樹的景觀性。單一的樹種景觀也缺乏多樣性,可以采取多樹種混栽或間植的方式增加景觀變化。比如在王城大道、河洛大道,就選擇懸鈴木與大葉女貞、廣玉蘭等植物混栽,大大豐富了景觀的內容和變化,對于景觀性良好、生長穩定的路面模式可以適當進行推廣。
(3)加強管理。養護管理是貫穿在行道樹整個生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必須強化。一是普及行道樹養護管理規范,加強行道樹日常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二是在積極開發鄉土樹種的基礎上,嘗試選擇多樣的新品種,以豐富行道樹種類和景觀;三是探索多樣的修剪技術,滿足不同路況的景觀需要,增加景觀變化;四是行道樹日常管理的同時,加強對病蟲害的監控和防治;五是完善行道樹基礎資料歸檔,為城市規劃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5結語
懸鈴木、國槐、欒樹、垂柳均為鄉土樹種,在洛陽市已經被大量應用,并為廣大市民所接受,既具有比較優良的生物生態學特性和抗逆性,而且具有較高的景觀價值,因此可以作為洛陽市區的骨干樹種大力推廣應用。但在推廣應用的同時也應該適當推廣生長狀況、景觀效果均穩定的其他綠化樹種。
參考文獻:
\[1\] 劉少華,陳濤,任淑輝.古都洛陽的行道樹現狀與發展建議\[J\].防護林科技,2006(11).
\[2\] 陳俊愉.關于城市園林樹種的調查和規劃問題\[J\].園藝學報,1979(1).
\[3\] 袁秀云,葉永忠,田自強.鄭州市行道樹的調查及其樹種的區域性選擇\[J\].河南科學,1999(s1).
\[4\] 盧從德,胡必利.安康市中心城區行道樹調查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0(Z2).
\[5\] 黃婷,和太平,黃壽先.廣西柳州市的行道樹調查與分析\[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9(1).
\[6\] 吳蘭,張顯.楊凌農科城行道樹現狀調查與分析\[J\].西北農業學報,2006(5).
\[7\] 聞治江.行道樹種植設計\[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8\] 邵青.北京城區行道樹現況調查分析和建議\[J\].北京園林,2008(2).
\[9\] 段品三.西安地區歷代行道樹及園林樹種的研究\[J\].園藝學報,1964(2).
\[10\] 戴新宇.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及其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
\[11\] 王振超.城市行道樹綠化探討——以鄭州市為例\[J\].河北農業科學,2007(5).
\[12\] 劉欣,高源.大連城市行道綠化樹種的選擇及配置原則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
\[13\] 陳明贊,夏克云.城市行道樹存在的問題及養護管理措施\[J\].農技服務,2012(6).
\[14\] 王清濤.吉林市園林綠化樹種調查\[J\].現代園藝,2011(19).
\[15\] 馮俊俊.太原市公園樹種的調查分析及其應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endprint
樹木的色彩、花絮等也是影響美觀的重要因素。中州西路主要為工業區,有洛軸集團、一拖集團、洛銅集團等一批老工業基地及生活區,由于污染嚴重,雪松莊重青翠的“容貌”已成灰頭土臉,嚴重影響了周圍環境的景觀效果。夾馬營路、飲馬街、柳林南路等地方的柳樹景觀,枝條細長,柔軟下垂,隨風飄舞,姿態優美瀟灑,只是每到春天,柳絮漫天飛舞,破壞了空氣質量,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降低了其景觀性。
4討論與建議
洛陽市區行道樹種植整齊劃一,街景秀麗,逐漸成為廣大市民休閑娛樂、散步健身、交流社交等的公共場所,廣受關注,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4.1存在問題
(1)樹種選擇單一,街景缺乏個性。從表1可以看出,整個洛陽市區主要交通干道選擇的行道樹主要是法桐、國槐、欒樹等,雖然能滿足組織交通等要求,遮蔭和景觀效果較好,但許多路段景觀雷同,缺乏個性特色。位于中原地帶的洛陽,可以綠化的樹種遠不止這些,并沒有充分利用。每一城市應有重要樹種(包括基調樹種和骨干樹種)和一般樹種。其中基調樹種1~4種, 是全市應用最廣泛的鄉土樹種或已引種成功的外來樹種, 代表一個城市綠化的風格,形成全城綠化的基調; 骨干樹種5~12 種,是在不同區域根據不同條件栽植的樹種,構成全城綠化的骨干; 同時一般樹種種類多少不拘。針對這個標準, 雖然法桐數量最多, 分布也最廣泛,但其果實及葉片上的刺毛和微毛極易隨風飄揚至空氣中, 在春夏季形成污染,還會堵塞汽車排氣筒而造成交通事故。柳樹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些現象已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一些有識之士也強烈呼吁改變懸鈴木一統天下的單調局面, 要求適當引進一些污染小、又能突出城市特色和個性的優良基調樹種。
(2)樹種規格不統一,街景連續性不高。從表1中看到各路段苗木胸徑都存在著較大差異,尤其在西苑路、中州東路的部分路段,粗的超過了50cm,細的不足30cm;有些路段,如玻璃廠路、唐宮中路,樹木偏冠嚴重,再加上建筑以及工程電纜的“排擠”,甚至有些“七扭八歪”,嚴重影響了街景的美觀性和連續性。
(3)沿街樹木距離建筑過近,影響了街道的通風采光。街道中心距離建筑物的距離一般不小于5m,否則就會影響室內的通風采光。在中州路的部分街道則出現了樹木被伐去枝頂徒留主干的現象,尤其在解放路以西以及牡丹廣場北側的商業街上,由于建筑密集,商鋪眾多,有些樹木因距離過近而被“剃頭”,很是不美。
(4)管理不精細,更新不及時。各路段幾乎都能看到有蟲洞、枯死枝、干黃的枝葉,長勢不佳的個體樹木,既影響了街景美觀,又抑制了其他個體的生長。在中州西路的松柏“灰頭土臉”;夾馬營路的柳樹“歪七扭八”,這都是管理不精細、更新不及時所致。
4.2提出建議
(1)根據不同的區域功能特點,因地制宜地選擇行道樹。工業區的沿街兩旁,可以選擇耐煙塵、抗污染的樹種,比如大葉女貞(Ligustrum lucidum Ait)、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樸樹(Celtis tetrandrassp.slnensls)、榆樹(Ulmus pumila L.)、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 ) Hemsl.)等;在商業性的臨街道路,可以增加些有觀賞性的樹種,如櫻花(Prunus subhirtella(Miq.)Sok.)、紅葉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cv.Atropurpurea Jacq)、火炬樹(Rhus typhina L.)等;在居民區集中的道路兩旁,可以選擇生長迅速而健壯的鄉土樹種,可以增加親近感,如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柿樹(Diospyros kaki Thunb.)、白玉蘭(Magnolia denudata Desr.)、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在文化濃郁的老城區,可以考慮具有文化和古樹氣息的樹種,如銀杏(Ginkgo biloba L.)、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doides)、七葉樹(Aesculus chinensis)等。
(2)選擇多種配置方式,以增強行道樹的景觀性。單一的樹種景觀也缺乏多樣性,可以采取多樹種混栽或間植的方式增加景觀變化。比如在王城大道、河洛大道,就選擇懸鈴木與大葉女貞、廣玉蘭等植物混栽,大大豐富了景觀的內容和變化,對于景觀性良好、生長穩定的路面模式可以適當進行推廣。
(3)加強管理。養護管理是貫穿在行道樹整個生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必須強化。一是普及行道樹養護管理規范,加強行道樹日常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二是在積極開發鄉土樹種的基礎上,嘗試選擇多樣的新品種,以豐富行道樹種類和景觀;三是探索多樣的修剪技術,滿足不同路況的景觀需要,增加景觀變化;四是行道樹日常管理的同時,加強對病蟲害的監控和防治;五是完善行道樹基礎資料歸檔,為城市規劃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5結語
懸鈴木、國槐、欒樹、垂柳均為鄉土樹種,在洛陽市已經被大量應用,并為廣大市民所接受,既具有比較優良的生物生態學特性和抗逆性,而且具有較高的景觀價值,因此可以作為洛陽市區的骨干樹種大力推廣應用。但在推廣應用的同時也應該適當推廣生長狀況、景觀效果均穩定的其他綠化樹種。
參考文獻:
\[1\] 劉少華,陳濤,任淑輝.古都洛陽的行道樹現狀與發展建議\[J\].防護林科技,2006(11).
\[2\] 陳俊愉.關于城市園林樹種的調查和規劃問題\[J\].園藝學報,1979(1).
\[3\] 袁秀云,葉永忠,田自強.鄭州市行道樹的調查及其樹種的區域性選擇\[J\].河南科學,1999(s1).
\[4\] 盧從德,胡必利.安康市中心城區行道樹調查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0(Z2).
\[5\] 黃婷,和太平,黃壽先.廣西柳州市的行道樹調查與分析\[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9(1).
\[6\] 吳蘭,張顯.楊凌農科城行道樹現狀調查與分析\[J\].西北農業學報,2006(5).
\[7\] 聞治江.行道樹種植設計\[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8\] 邵青.北京城區行道樹現況調查分析和建議\[J\].北京園林,2008(2).
\[9\] 段品三.西安地區歷代行道樹及園林樹種的研究\[J\].園藝學報,1964(2).
\[10\] 戴新宇.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及其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
\[11\] 王振超.城市行道樹綠化探討——以鄭州市為例\[J\].河北農業科學,2007(5).
\[12\] 劉欣,高源.大連城市行道綠化樹種的選擇及配置原則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
\[13\] 陳明贊,夏克云.城市行道樹存在的問題及養護管理措施\[J\].農技服務,2012(6).
\[14\] 王清濤.吉林市園林綠化樹種調查\[J\].現代園藝,2011(19).
\[15\] 馮俊俊.太原市公園樹種的調查分析及其應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