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崇忠
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以實事求是為依托促進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必須以自身實際為基礎,利用合理手段、從不同角度出發,著力于創建創新、高效的教學管理體系,確保教學管理制度的逐漸完善,切實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關鍵詞:教學管理制度;精細化管理;人文關懷
一、緒言
教學管理是學校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在教學管理中,如何切實提高教學管理效果是學校管理的重大課題。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對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有了新的評價標準,促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應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革,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以精細化管理手段促進教學管理的順利實施,圍繞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實際情況開展教學管理工作,在這一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到人文關懷的重要性,用人本思想提升管理效果,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從而實現高中教學管理的跨越與發展。
二、課改——教學管理的破冰機
教學作為學校的工作中心,是學校管理的基礎,教學管理涉及的范圍大,內容繁雜,在教學管理中,要以最有效的手段開展管理工作。如何全面貫徹素質教育中心思想,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管理實施面臨的主要困境。在教學發展過程中,大力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成為打破教學管理僵局的破冰機。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形式,是課改實施的舞臺,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需從實際出發,結合自身特色開展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引導者,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合理的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探究式、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促進課改的實施:
2.1 以教材為基礎,構建全面、立體的教學模式
教學內容要以教材為中心,確定目標任務,對教學計劃進行合理、周密的安排,將教學任務落實到各班各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集思廣益,拓展學生思維,通過網絡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進行情境模擬,使課堂教學呈現多元化、趣味化的特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展師生互動,以教材為基礎,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全面、立體的教學模式,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管理的實施。
2.2 明確教學目標,開展合作交流,促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了解課程重點、難點內容,明確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工作。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進行教學管理,先對各組分別布置學習任務,然后通過組內討論的方式形成教學成果,鼓勵對其進行分析講解,通過對各組情況的實際掌握,開展分析和交流活動,達到展示和交流的目的,將教師與學生置于同一平面,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而不僅僅是被動接受,通過實際行動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為教學管理奠定良好的改革基礎。
三、校本研修——學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是教學水準的主要表現方式,目前我國學校普遍出現教師高齡化的特點,學科比例嚴重失調,在偏遠地區,由于教學設施落后、教學資源匱乏,教師基礎學歷普遍偏低,專業發展停滯,無法達到改革教學管理的基礎要求。
要以課改為基礎,推進教學管理實施,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利用多種手段開展校本研修工作,其具體措施包括:
3.1 開展課題研究,為課改提供理論支持。
3.2 鼓勵集體備課,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提出和解決教學問題,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3.3 開展培訓交流活動,對教師進修、師資培訓,加強管理,創造有利條件,引領教師深化學習,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準。
四、精細化管理——高效管理的核心
實施精細化管理有利于促進學校發展,推進教學工作,是實現教學管理高效化的核心思想。
4.1 用實際行動推進教學管理精細化,學校領導及教學管理人員要樹立服務教師、服務學生的思想,熱情周到,嚴密細致地為師生服務;端正管理態度,戒驕戒躁,堅決杜絕不良風氣,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認真負責地開展教學管理工作。
4.2 學校的一切工作最終都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學校領導和教師要深入學生實際、關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學校領導和教師要以學習者的身份、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這些措施才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學習進步、健康成長。
五、人文關懷——管理效果大幅度增強
人文關懷是對人思想與價值的尊重與認同,在教學管理中融入人文關懷思想,可以有效的彌補制度條例的不足,促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發展,大幅提高教學管理效果。
在教學管理中實現人文關懷,要求以人為本,一方面,學校管理著要對全體教師的生活和工作給以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樣可以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并且愉快地致力于學校的教育教學,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管理要求,創造性地鉆研教學,切實推進學校工作。另一方面,學校領導和教師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想學生之所想、憂學生之所憂,用無限的愛去教育感化學生,學生就可以把教師的愛轉化為極大的學習動力。與此同時,學校領導和教師要關注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形成與轉變,通過合理手段對學生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讓學生意識到個人發展與社會訴求彼此關聯,個人發展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條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制定層次分明的發展目標,根據學生需求完善教學設計,使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以平等的理念開展師生交流。堅持以疏導為主,以科學的理論基礎培養學生,使學生明理守信,提升自己的修養。針對部分行為偏差的學生,應當以感化作為主要的疏導方式,積極為學生排憂解難,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可以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啟發學生思維,傳播美育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思想價值觀念。
六、結語
開展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是長期、不間斷的管理行為,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做到以人為本、實事求是,認真細心的完成管理工作,從實際出發,解決迫切、實際的問題,以新課改為基礎,大力促進校本研修,提升教師教學管理水平,實施精細化管理,將人文關懷貫徹到教學管理的每個步驟中,切實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確保教學管理制度的創新、高效、有序。
參考文獻:
[1] 王志文;淺談以現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從以人為本的角度[J];管理觀察;2013(11)
[2] 劉根厚;學生權力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建構[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