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
摘 要:高職院校的發展需要學生的就業需求、教師的能力提升、企業的用工要求和學校的特色辦學共同推進,而校本教材是達到以上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辦學水平的重要環節。本文闡述了目前校本教材在高職院校中的作用,并通過對其困境及其成因分析,提出解決措施,提升高職院校辦學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本教材;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8-0164-02
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教學改革是關鍵,教材改革和建設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和關鍵。要真正體現職業教育教材的本質特點、學校的辦學特色,教材建設必須充分體現“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導向、以就業為核心”的指導思想。在教學內容和體系框架上,要徹底打破傳統教材的影響,大膽地進行改革創新,要從過去大綱規定什么內容就教什么內容給學生、從教師會教什么實操內容就教什么實操內容給學生轉變為“以高就業為導向,以高技能為核心,以高素質為靈魂”的教學模式。同時,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教師與技術員共同把握和駕馭教材內容、組織教學,使企業與學校緊密結合、知識與能力緊密結合、理論傳授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緊密結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得益彰,教書與育人和諧統一。
一、職業院校校本教材建設的必要性
首先,較統編教材而言,校本教材的顯著特點在于建設的時間短,即能在教材中反應瞬息萬變的社會變革、技術變化,傳達飛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文化信息等,而建設校本教材也有利于克服統編教材某種程度上內容滯后、形式呆板等弊病。
其次,校企合作、實現雙贏是當今高職學院發展的方向,而要校企合作、實現雙贏必須有一個合作的平臺。校本教材的建設就提供了這樣的平臺。把企業崗位需求作為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把企業實際工作程序引入課程設計中,把學生終身職業教育理念引入教學設計之中。通過“訂單式”模式培養企業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不但解決了企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短缺問題,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穩步發展,而且促進了校企雙方的實質性合作辦學,實現了校企雙方雙贏的合作目標,調動了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突顯辦學特色,校本教材建設需要學校明確自己的辦學方向和辦學理念,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同心協力地實現既定的目標,促使學校特色的形成。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世界知名企業迅達(中國)電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創辦電梯技術學院,校企合作進入新階段。
最后,教師在校本教材建設中得到了培養、鍛煉和提高。教師與企業共同參與校本教材建設的目的是使學校教材更加適合學生和企業的需要,促進學生最大程度的發展和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在校本教材建設的實踐過程中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所以教師參與校本教材建設不僅是編制出一系列的教材文本,更重要的是參與校本教材建設過程本身。
二、校本教材建設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一)教師準備不足,缺乏指導
部分教師由于工作負擔和時間限制等原因缺少對外交流機會,并且在校本教材建設過程中缺乏專家的指導和參與,原有的觀念無法得到改變。專家的權威性缺失導致教師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編已有的校本教材,致使教材無法得到改進。再加上目前校本教材編寫時沒有《校本課程標準》的指導和規范,因此依靠自己的獨立經驗完成校本教材編寫工作,甚至為了完成編寫工作東拼西湊和大幅度抄襲其他教材的內容或別人的研究成果,這種方式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和校本教材的建設。
(二)觀念功利
在目前校本課程建設的潮流下,無論是從學校特色建設還是教師自身發展都被這種潮流推動,積極進行本校的校本課程建設。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效果如何,主要還是校本教材來體現。因此,在為了完成學校下達的任務或緊跟時代的潮流,這種功利主義的趨向導致校本教材建設緊緊是一種成果展示,而無實際意義。對于已在運用的校本教材缺乏效果反饋回收和再次修訂,反而功利性地開發新的校本教材。
〖BW((5mm,,)〗〖BG(〗〖BHDWG5mm,WK17mm,WK144mm,WK17mmW〗〖SQ*6〗·〖HT5"H〗問題探討·〖HT5SS〗校本教材在高職院校中的作用探討〖BHDFG0.5mm〗〖BG)〗〖BW)〗
(三)交流不暢
校本教材建設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為了達到“學生最需要的知識,學生能學會的知識”要求,對教師編寫理論和行業技術要求較高,而在校本教材的建設過程中,教育行政部門與教師的交流甚少,使校本教材建設的一線教師看不到使用校本教材的宏偉藍圖,對校本教材的編寫是否成功也琢磨不透。同時,教師與企業之間的交流不暢也是導致校本教材與實際脫節的一個重要因素。校本教材建設的內容要符合行業基本要求,適合企業定位特點和技術要求。缺乏校本教材建設所需的實踐操作能力是難以解決教材建設中的實際問題。
三、對職業院校校本教材建設的建議
破解職業院校校本教材建設中的困境,使其更好地發揮對職業教育發展的作用將是職業院校校本教材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一)加強校本教材管理,強化頂層設計
重視校本教材建設管理工作,是實現校本教材優秀化的重要措施;健全學校對校本教材的頂層設計,是實現校本教材建設有效化的重要保證。校本教材建設的首要目標是隊伍建設,強化頂層設計,構建支撐體系,有針對性地加強隊伍建設,組成由專業帶頭人帶領的學術造詣深、理論水平高、教學經驗足的編寫隊伍。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專家為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使其明確校本教材建設目標、構建方式、教材內容和法律法規,破除教師的后顧之憂。只有從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校本教材的建設,才能制定出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杜絕粗編亂造和侵犯他人著作權的校本教材,使教材成為師生教與學的良師益友。
(二)加強與企業的溝通,掌握行業信息
加強推進校企合作,由學校層面與企業搭建平臺,主動“走出去”和“請進來”,實施校企“雙向掛職”。通過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實踐,從事相關的技術和管理工作,提高專業技能操作水平,了解本專業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了解本專業對員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練掌握工藝流程和操作規范,據此研究技能教學的新方法、新途徑,最終把到企業學到的新知識、技能及時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再就是聘請企業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把行業信息和企業所需的技術要求帶給學校,努力尋求校企之間的合作無縫化,取長補短、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共同完成校本教材建設工作。
(三)完善校本教材建設評估體系,建立激勵制度
從校本教材的材料選擇、材料組織、材料表達等內容系統科學地對教材進行全面評價。通過匯報行業信息專家論證、督學和專業帶頭人聽課、召開學生座談會等方式廣泛收集師生對所用校本教材的反饋意見,還可以向頂崗實習學生了解教材內容與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情況是否相符等。從選題立項、編寫人員、內容更新及使用效果等方面對校本教材建設進行監督和審核,建立完善的教材評價體系。同時建立激勵機制,通過合理的經濟性報酬鼓勵教師編寫優秀校本教材。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學校專項撥款、企事業單位的資助及捐贈和申報國家和省市有關教材建設的專項補貼以此為主設立校本教材建設專項資助基金,主要用于立項校本教材的、資料費、材料費、組織或參加與本項目有關的學術活動費、調研活動差旅費、勞務費等,并可在總資助經費中提取總額的20%作為項目組成員的勞務費。此專項資助基金由教務處負責日常管理,向學院教學委員會匯報使用情況并制定相應的管理與使用辦法。學校資助的立項教材分為重點資助和一般資助兩種,重點資助的額度為6000元,一般資助的額度為3000元。通過激勵制度,充分調動教師的教科研工作積極性,編寫出高質量、體現學院辦學特色、符合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的校本教材孵化學院的教科研成果。
綜上所述,處在職業院校校本教材建設井噴期,只要學校發展頂層設計重視、校企合作深度化、管理手段現代化和激勵制度合理化,合理開發校本教材,并且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完善校本教材,對于提高職業院校辦學質量、強化校企合作和突顯辦學特色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BF〗參考文獻:
[1]黃祐.德國職業學院“雙元制”辦學模式及其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2005(9).
[2]蔡偉.校本教材應用的困境及策略研究[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11:25-26.
[3]吳文君.新型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初探[J].職業技術教育
,2010(12).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