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德鳳
摘要:課改已推行了好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身處一線,親身經歷基層課改的過程,真切感覺到很多學校都是搞形式,背離了課改精神。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課堂教學的現狀,并提出應對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關鍵詞:課堂改革 現狀 對策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旋律。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主渠道是學科教學。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明確指出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并踐行新的教育理念。因此,在當前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進行課堂改革勢在必行。但現實不容樂觀。
一、當前課堂教學現狀透析
1.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教學效率卻不高。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唾沫橫飛,一堂課兩堂課下來大呼累死了;而課堂上除少數學生回答問題外,很多學生都游離課堂之外,更有甚者埋頭大睡。因為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毫無參與樂趣、思維樂趣、學習樂趣可言。久而久之,本來學生可以快樂地學習卻最終變得很痛苦,課堂自然就會變成低效課堂甚至無效課堂。
2.變“教師講,學生聽”為“教師問,學生答”。當前,不管是平時上課,還是公開課、優質課等都會看到“滿堂問”現象。許多教師認為這樣做就是課改,因為課堂上講的少了,學生回答問題多了。而實際上這是對課改的一種誤解,雖說與“滿堂灌”相比較形式上有一定的進步,但學生疲于回答問題,精神高度緊張,學生缺乏主動地學、主動地問。因此,我認為這種形式實質上還是教師起決定性作用、主導性作用,這是與新課改精神背道而馳的。
3.預設問題多,激發思維少。有的教師不敢放開課堂,認為學生質疑、提問會影響課堂難以駕馭,于是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向自己預設好的教學問題上引導,其實這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缺乏教學藝術的表現;有的教師預設問題簡單化、知識化,缺乏思維深度和廣度;還有的干脆就用“是”或“不是”“對”或“不對”的封閉方法來提問,這幾乎沒有激發學生思維的空間和余地。總之,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更不利于學生探索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4.教師總結多,學生探究少。當前課改大背景下,許多教師都有意識地進行了課改嘗試,課堂上也有意識地讓學生討論探究一些問題,但過程太單一,時間太少,趨于形式。許多概念、定理、規律本該由學生探索概括總結的,但是教師怕時間來不及,影響了教學進度,而由教師自己包辦代替,直接把結論告訴了學生。所以,往往會造成學生不知道這個結論、答案、規律怎么來的,只好死記,最終導致不能靈活應用和遷移。
5.小組合作徒有虛名,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質量。只重視討論熱烈度而不重視參與的有效性。課改實踐中,經常會見到這樣的現象,甚至一些領導、學科教研員都認為課堂要氣氛熱烈、要有花樣,其實這也是對課改的片面理解。如果不以內在思維的深層主動建構為目的,盲目追求課堂教學的熱熱鬧鬧,為參與而參與,那只能使學生的主動參與流于形式,使得大部分的課堂參與時間成了對學生的發展沒有多大價值的無效參與時間,因為學生不能真正得到什么。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當前課堂改革的現狀不是那么令人滿意。要么教學理念轉變得不徹底,要么教學方式依然陳舊“穿新鞋走老路”,要么學生的學習方法依然傳統。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二、課堂改革的方法與對策
1.教師的教學觀念要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是教學行為的先導,教學行為是教育觀念的實踐。新課改背景下,一要更新、秉持新的教學理念。要做到以人為本,樹立新的學生觀,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人文素養。二要轉變教師的角色。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而應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把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是在關鍵時機加以適當的組織和點撥。
2.注重開放和生成,打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布魯姆說:“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因此,我們要讓每一節課都少一些預設,多一些生成;少一些沉悶,多一些活力;少一些循規蹈矩,多一些即興創造。
3.要推行新課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體驗與學習興趣,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研究去獲取結論,發現規律;改變那種先給出結論,再進行分析、論證的傳統做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讓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關注人的發展,始終是教育的核心,而“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認真踐行這種教育理念、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