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摘要: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師生共同創造豐富多彩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激發他們的潛能和創造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和求異意識,培養其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創新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感染力和吸引力;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增添課堂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思想品德 激發興趣 優化學習方式 培養創新能力
在科學發展觀的影響下,新課程改革對思想品德課教學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無論是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還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型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思想品德課在基礎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當前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關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筆者在此就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課教學,發揮學生個體的心理優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參與能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這說明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發展創新的內驅力。興趣表現為學生的專注程度和參與程度,參與程度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應運用多種手段把漫畫欣賞、寓言分析、詩歌賞析,尤其是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巧妙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才能使學生參與欲望強烈,課堂氛圍鮮活,才能使學生主動地探求知識,提高能力。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果教學總是老一套,教師講、學生劃,劃完了背、背完了考,只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喪失對思想品德課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求教師富有創新意識,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設計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這樣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二、教師是最好的同學
師道尊嚴的倫理要求,禁錮著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僵化了教學氛圍。教師是知識的化身和權威,學生理所應當聽教師的話,服從教師的安排。教師高高在上,不容置疑,學生附耳恭聽,小心翼翼,這樣的教學談不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談不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程改革要求師生共同創造豐富多彩的學習方式,要求師生之間形成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教師授課的過程也是與學生共同學習,自我提升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而言,教師也是學生的同學。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的能力得到肯定,人格得到尊重,才華得以發揮,情感價值得以展現,使學生在正確的自我價值評價中,激發他們的潛能和創造力。
三、求異是創新的開始
好的學習方式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應該主動克服對學生科學的學習方式形成的不利影響,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和求異意識,鼓勵學生敢于質疑,贊賞學生獨特化與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沒有求異就沒有創新,求異往往是創新的開始。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是從好奇開始的,求異則是學習主動性的表現。不好奇就不會去求異,不求異就不能去創新,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好奇和求異加以正確引導和鼓勵。好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以創新為鮮明特征的,創新從質疑開始,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提升,教師要發揮正確的引領作用,培養其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創新能力。
四、科技是學習的手段
科技進步為現代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手段,加速了課堂教學由單一性向層次性、平面式向立體式教學的轉化。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大大豐富了課堂信息和增大了課堂容量,使教學具有了感染力和吸引力,使知識由抽象化變為形象化,學生的思維也隨著教學情境的層層展開而步步深入,其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F代科技在為我們學習提供便利的同時,對教師也具有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還應具有指導學生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搜集資料開拓視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五、實踐是創新的途徑
知識是實踐的積累,也是對實踐的指導,尤其思想品德會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需要不斷修正和補充,脫離開社會實踐去談創新,顯然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要強調理論聯系時政、聯系生活,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材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
例如,在講“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時,可讓學生以記者身份對全班同學做一次民意調查,談談自己有沒有上當受騙的消費經歷;可拿出一些商品讓學生當場鑒別真偽,列舉一些“李逵和李鬼”的案例,這些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是他們感興趣的一些話題,在增添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也使學生增長了生活經驗和法律知識。教師再從生活中的表象引申到知識和法律層面,讓學生談談感受,最后引導回答提出解決辦法等等。實踐是印證結論最好的辦法,是提高創新能力最好的途徑。
總之,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適應教改發展的潮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結合思想品德課的自身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真正貫徹新課程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真正還課堂于學生。努力突出教學的常態性,把握教學的思維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彰顯課堂的時代性,把傳統教學的優勢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把體現時代特征的創新理論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構建和諧性,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條逐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新路子。
參考文獻:
[1]馬琳.創建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課堂[J].學理論,2010(22).
[2]關文慶.運用多媒體.增強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8).
[3]劉勁松.淺談多媒體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利與弊[J].教育教學論壇,2011(15).
[4]李興英.信息技術優化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初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Z1).
[6]于文鳳.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學周刊,2010(15).
[7]鄺敏慧.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整合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1).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