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來紅
摘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方針的要求,是二十一世紀培養人才的要求,也是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筆者在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長期實踐中,不斷探索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研究初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試圖從四個不同的層面探索分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途徑和內容。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 德育教育 內容 方法
語文學科是進行德育滲透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應實施德育與智育的統一,不能離開語文訓練去進行德育,更不能讓語文訓練從屬于德育。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又在領會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語文教學應有的效果。下面,筆者從四個方面分析探索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內容。
一、引導學生構建積極向上的社會價值觀
當前社會,青少年大多沉溺于網絡的世界,都是網上聊天,發短信、看電子書,很少看見有學生捧著名著苦讀,也沒有幾個人還在書信來往,浮躁、淺薄、功利化的思想在青少年的心靈里占據著越來越多的位置,這已經嚴重影響著國家、民族未來的建設者的素質。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為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重要職責。
在學習《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教師先讓學生寫了一篇對幸福的感受的短文,有的學生寫到天天有個電腦陪伴,隨時隨地能玩游戲,沒有太多的作業束縛,就是很幸福的;有的學生寫到當父親從外面掙回錢來,買了好多新衣服、好吃的,自己能夠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就很幸福。我又深層次地提問,這些幸福的源頭是什么呢?學生回答是父母的付出,以及勞動人民的辛勤。再進一步想到什么呢?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新課《誰是最可愛的人》,當年的志愿軍戰士在冰天雪地為國獻身,他們想到的是國內人民的幸福安寧的生活。現在我們的戰士在南海、在東海勇敢地保衛著祖國的海疆,那我們也要為國家的未來努力學習,拋棄狹隘的幸福觀念,俯下身子,潛下心來,為自己、為別人的幸福的生活開始打基礎。學生在課后的日記中,都表示自己的心理開始了變化。
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精華
古老的漢字可以稱得上是最富有想象力、最神奇的表意最準確的文字,可塑性強,構詞能力強,區區幾千個漢字,就能組成無窮無盡的詞匯,能組成精美雋永的詩歌,能組成形神俱備的散文,許多成語數千年來,仍然瑯瑯上口,經久不衰。可當前,一些網絡語言充斥著學生的作文,連日常交流也都“偶”“偶”(第一人稱“我”)不斷,一些流行歌曲里面,又有英文詞語,又有網絡詞語,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語文,肯定會帶來漢語言文字傳承的弱化、變異。
教師應指導學生從大量的閱讀中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和美感,使之深深愛上祖國的語言文字。
例如,陸游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似寫景,實寫心情更透出了一種人生哲理;再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個名句,指出了人們要積極進取,不要被眼前的流言蜚語所左右、影響。在表情達意以及特定環境的支配下,作者熟練運用漢字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學生需要細細品味,不斷分析、積累、吸收,擴大自己的詞匯量,研究作者所在時代特點以及作者性格、水平,從而體味漢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蘊含的生活哲理。
三、培養學生全面的審美情感
中學語文教學擔負著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任務,這是語文學科的特點所決定的。審美情感產生于人類對美好事物欣賞而引起的一種特有的情感體驗,是主體作用于客體所出現的反映形式。審美形象是客體自身的美好形象,是美感的前提和基礎。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挖掘事物自身的美好因素,以情感人,借助美的形象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教師通過對美好的藝術形象如優秀人物、感人的事件、美好的景色的描述,使學生感受美、發現美。
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對瀑布的描述,散文《春》對春雨、春風、春花的描寫,都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教師要借助優秀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教會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
美的形象給人以情感上的愉悅,讓人感到快樂、享受、陶醉,讓人的情操得到陶冶,給人以哲理上的啟迪。語文教師要不斷通過對課文中美好的因素的挖掘,使學生追求真、善、美,使學生會欣賞美、創造美,養成健康的、積極的人格。
四、將寫作教學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
寫作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賴于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和水平,而寫作能力的提高又反過來促使學生關心生活、熱愛生活、體驗生活。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在指導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要激勵學生從自己日常生活瑣事出發,通過以點代面,讓學生通過對身邊的人和事的分析,去了解社會的變化,了解世間百態,從中悟出人生哲理。通過學生自己命題作文,使學生學會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小中見大,感悟人生,實現思想上的升華。教師可以在學習一篇文章后,指導學生進行類比,展開聯想,進行仿寫。
例如,教師可在學完《小桔燈》后,讓學生根據作品中的小姑娘形象,寫一篇隨感,寫寫現在自己的幸福生活,從中感受到新社會青少年的愉快、幸福、舒適,學會珍惜、感恩。
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是所有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教師應該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情操,以自己較高的道德修養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不斷研究、學習新時期德育教育規律,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