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榮青
摘要:初中數學試卷評析發揮著檢驗教學效果、鞏固學科知識、提高學習實效的作用,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在講評中要著重解決好考試內容的綜合性和學生成績的差異性關系、試卷評析的系統性和學生收獲的認同性關系、評價體系的單一性和學生成長的層次性關系等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教育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 試卷評析 問題
初中數學考試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考查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邏輯思維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檢驗教師教育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的有效方式。數學試卷評析是教師對試題進行講解和分析,讓學生達到鞏固數學知識,發現存在問題,開闊解題思路,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然而,教師在評析數學試卷時,存在著考試內容的綜合性和學生成績的差異性關系、試卷評析的系統性和學生收獲的認同性關系、評價體系的單一性和學生成長的層次性關系等方面的問題,制約著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如何科學有效地解決好這些問題,對教育教學改革和培養學生成長具有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
一、試卷內容的綜合性和學生成績的差異性關系問題
初中數學在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過程中,具有高度抽象、邏輯嚴密、廣泛應用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學生在學習時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考試作為檢驗教學效果的必要手段,在教改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現實工作中,部分教師在出試卷時,存在應付現象,不能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缺乏系統性、層次性和針對性,導致考試結果出乎意料。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由于個體之間存在著智力因素、學習基礎、心理素質等因素的不同,成績往往出現較大的差異。初中生思維活躍、敢于競爭、性格叛逆,他們十分重視考試成績,把每次考試當作相互競賽的平臺。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能夠贏得教師、家長的信任和同學們的尊敬;中等生則處于教師“抓兩頭,漏中間”的盲區,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受到打擊;學困生則會產生失落情緒,容易喪失進取的勇氣和信心。
一份好的試卷,凝結著教師的智慧和辛勞,能夠客觀真實、重點突出、全面綜合的反映出本學科知識點的分布,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發揮著“試金石”的功能。根據新課標的培養目標,數學試卷不僅要重視考查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做到層次清晰,難易適度,同時要考查學習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在試題設置上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提高學生開展發現性、探究性、研究性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要客觀看待考試結果,反思整個教學的完成情況,不斷提高教學實效。對于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提出更高目標和要求,提升其數學學習的探究能力,讓其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美麗和魅力。對于中等生,教師要針對其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著重進行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的傳授,培養學習興趣,挖掘學習潛力,提高其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對于學困生,教師要主動為學生承擔責任,用“你沒學好,我有責任”來減輕其思想包袱,幫助其找出成績差的原因,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進一步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二、試卷評析的系統性和學生收獲的認同性關系問題
考試結束后,學生就會彼此進行交流,渴望盡快了解考試結果,如果在第一時間進行講評,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一些教師在試卷批閱和講評中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處理不及時。一些教師不能夠及時批閱試卷,在學生的期待中錯失了評析試卷的最佳良機;二是認識不到位。一些教師在試卷講評時,沒有做好評析前的準備工作,認為評析試卷就是講題對答案,沒有在解題思路和方法方面進行探索;三是缺乏激勵作用。在試卷評講時,一些教師面對學生不理想的成績,容易指責和批評學生,缺乏自我反思,造成學生心理壓抑,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四是缺乏互動效應。試卷講評常常出現教師“一言堂”現象,缺乏師生互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體現,最終導致試卷評析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優秀的試卷評析是新課改的迫切要求,是教師遵循教育規律、尊重教育對象、提高教育實效的具體體現,這需要教師作出極大的努力,把握好評析過程的每個環節。第一,提高工作效率,及時批閱試卷。考試成績既是觀察學生學習效果的“窗口”,也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的“風向標”。考試結束后,學生總是懷著激動、忐忑的心情期待結果,教師應當了解和理解學生的心理,在第一時間進行批閱試卷。在認真批改試卷的基礎上,及時總結成績,詳細收集學生考試中存在的多錯點和易錯點,進行分類歸納,做好試卷的分析統計工作,為下一階段的講評做好充分準備。第二,重視講評過程,把握講評策略。在試卷評析時,教師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講評。一是傳授解題方法。教師在講評時要給學生講授正確的審題方法、巧妙的解題技巧,不斷探索解題規律,提高解題速度,使學生通過試卷評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二是查找知識不足。教師在講評時要找出學生在數學知識和思維方法上存在的缺陷,選擇試題中容易混淆和容易出錯的知識點作為講評的內容,將重點放在方法和思路的探索上,避免學生在同一知識點多次出現錯誤,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第三,講評詳略得當。教師在講評過程中,要根據試題難易及考試情況,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避免面面俱到,耗時低效;四是做好評后延伸。由于受課時限制,教師要有策略地對試卷進行講評,根據講評的重點和難點,在講評后編制同類型的平行訓練題讓學生練習,從而提高學習實效。第四,客觀看待成績,公正對待學生。對于考試結果,教師要客觀理性的態度面對,認真負責做好分析,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分析存在的問題,找出其原因,提出改進辦法。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使每次考試講評課成為加強師生溝通,激勵學生進步的舞臺。第五,尊重教育主體,調動積極因素。教師在評講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讓學生積極參與,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總結規律,提煉思維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評價體系的單一性和學生成長的層次性關系問題
當前,依然存在著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標準的現象,學習成績優異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單一的評價體系反映出一些教師的功利思想和短視行為,他們缺乏對學生的深入研究,不能正確認識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思維特點、性格特點和個性發展潛能,不能從長遠角度看待人才成長的規律,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教育效果。
有效的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師生溝通,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助推器”。只有擁有真摯的師愛,教師才能夠客觀公正地看待學生,及時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積極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其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期待,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成為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榮霄.初中數學試卷,我這樣評價[J]. 教育科學論壇,2010(04)
[2]王曉林.初中數學試卷分析課的有效性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3(01)
[3]楊迎春.提高初中數學試卷講評有效性的措施[J].甘肅教育,2013(21)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