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大為
摘要:本文從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始談起,闡述了提問和先學后教的方法,最后對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做了分析。私人管見,略陳固陋,期待同仁共同商榷。
關鍵詞:數學教學 先學后教 信息技術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引領者,也是最好的老師,它使得學生的學習具有十足的動力。學生的求知興趣一旦被激發,新知很容易被吸收,積極參與的力量不可小覷,努力探索的樂趣永不枯竭,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第一步就是引發學生對學習有好奇心,有求知欲,這是好成績的根本。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缺乏持久力,活潑好動、自控能力不強,在課堂上教師就要盡己所能,借助各種先進的教學器材,將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的、單純的知識教學變得有聲有色,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能夠安心,為了得到高效率的教學,教師上課時一定要風趣幽默,精神飽滿,語言有誘惑力,生動誘人,讓學生聞之心動,樂此不疲。讓學生的學習有成就感,讓學習有娛樂性。教學不必循常習故,學生爭強好勝,喜歡表現,我們就投其所好,讓他們都來做小教師,讓他們講解,讓他們評判。比如,對發言的學生,就可以讓其他學生評價,如:他講的對嗎?不足在哪里?需要補充的地方在何處?你給他什么建議等等。由于讓學生參與了,所以,很多時候,學生興致勃勃,專心傾聽之際,吸收新知也非常迅速,在專心聽講的基礎上,進一步努力讓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在小學讓他們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
二、數學語言的形成來自潛移默化
數學語言為數學所特有,讓學生懂得了如何表達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其文字抽象,符號簡潔;作為數學思維的工具,數學語言促進思維活動,幫助和完成數學學習活動。學生好奇心強,善于模仿,因此,教師要正確、熟練、全面地運用數學語言,要求條理清晰、前后順暢,富有邏輯性。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一定會耳濡目染,逐步地提升他們的語言素養,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在“乘法運算定律的簡便運算”的教學中,有大量如下的運算,44×25=?這種題,可以這樣做,44×25=11×(4×25),任何一個數,都可以化解為兩個數相乘,之后運用乘法結合律,乘法也會非常簡易,甚至會變為口算一般。算理清楚了,規律明了,多舉一些例子,來回算一下,熟能生巧,語言訓練的機會大為增加。讓學生做小教師,鼓勵他們上講臺講解,讓他們擁有成就感,從而對數學語言有了很好的掌握。
三、開展有效教學
所謂“教學”,是一種巧妙的引導,教師帶領學生,依照教材的順序,引領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一系列的行為。所謂有效教學,第一是學生學習有積極性,能夠主動地學習,不需要教師強拉硬拽,學生“想學、愛學”的效果非同小可,這樣才能夠迅速地吸收新知識,能夠力學不倦。第二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控學生的心理,做引領,不做灌輸,引導學生水到渠成地進入學習活動,群情踴躍、其樂融融,趣味濃濃。第三是授課方式,活潑生動,饒有趣味,每一個學生都喜歡學習,沒有壓力,大家能夠聽得懂、學習起來你追我趕,勁頭十足。至于學習內容,可以做到舉一反三,達到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彼此論證。否則,教師教得辛辛苦苦,學生聽得徒有勞苦,了無收獲,結果是讓教師大傷腦筋。
總之,數學教學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使用數學語言進行閱讀,教學中巧妙提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渲染課堂氣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教學事業奉獻出自己的全部光熱,讓學生的學習津津有味其樂無窮,溫馨和煦。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