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靜
【摘 要】合作情境的重點在于“情”和“境”,情就是課堂中因為合作而產生的情感,境是指由于設置特殊的相處模式而使學生協同互助的教學氛圍,情與鏡的生成和維持皆需要教師的介入。由此看來,在課堂上教師倘若只管布置合作任務,不去激發、維持合作的欲望和情緒,不去營造、渲染和諧的境,只能叫布置合作任務,不能叫創設合作情境。
【關鍵詞】生物教學;合作情景;創設
近年來課堂中的情境教學是教學研究熱點,合作情境的研究也不乏佳作,但筆者認為需要用新的思路來研究創設過程,而研究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辨析合作情境的內涵和價值。
筆者發現在大多數研究成果中創設合作情境的目的都是為了輔助達成學術目標,即認為創設合作情境是為學術目標服務的。筆者認為這種觀念有點本末倒置,至少是偏狹隘。認知分享理論(shared Cognition Theory)中將教學情境分為物理性和社會性。社會性的情境可以簡稱為社會情境。在課堂上,社會情境重在呈現具有社會屬性的學生和教師交互活動的場景,在這些場景中,他們體驗到的是濃縮的各種人際關系的交叉和碰撞帶來的體驗,發展的應該主要是各種人際交往技能。而從分類上講,合作情境毫無疑問是社會情境的一種。所以筆者認為發展合作技能才應該是創設合作情境最重要的價值,而輔助達成學術目標是次要價值。而且在現代社會,大部分的創造價值的過程都不再是個人的杰作,需要多個人甚至多個機構的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合作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合作情境的創設步驟
合作情境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情境創設的思路和步驟。
1.選擇合作內容
合作的內容要符合兩點:第一,學術內容不是太難——學生的精力有限,如果該教學內容學術性過強,那么學生的精力大抵只夠完成學術任務,將無暇顧及合作的技巧、目標;第二,學術內容不是太易——通過合作才能完成任務,這表示該任務能夠引起學生合作的欲望。
2.闡述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包括兩類:學術目標和合作技能目標。在往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只注重學術目標,而忽略了后者,這是不明智的。在合作情境中我們應該兩者兼顧,使其相互交融。對于中小學生而言,重要的合作技能有以下幾項:傾聽、進行有效地求助、給予精細化的幫助、核實、建設性反饋、試著理解他人的觀點、表達與接受不同的意見。
3.編組和分配角色
教師可以采取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經典原則分組。一般認為,小組規模在2—6人之間為宜,小組內每個人都要擔當不同的社會角色,比如組織者、記錄員等。分組后教師要額外花時間向學生認真解釋每種角色的任務,因為具體而清楚的任務是避免學生混亂的關鍵。
4.觀察和糾正情境
筆者認為這種觀念從表面看是過于理想化,本質上看是根本不了解教學的現實性和復雜性。情境確實需要引入,引子可以是一個場景或者一個任務,當這個場景或者任務切入學生的經驗系統,與學生的心理發生相關地互動,學生才進入了情境。但學生進入情境后,學生因為自身的不足和復雜性會在情境中呈現不良的狀態,比如暫時游離在情境外或者出現破壞情境的行為等,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教師此時要做的是仔細觀察情境并作出適當調整。比如在學生正式合作時,教師應該不時地走下講臺駐足觀察,對學生合作時出現的問題進行適時的提醒和引導,這樣才能及時的維護情境和深化情境,讓合作情境充滿課堂的整個時空,自始至終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
5.評價
由于創設合作情境的首要價值是發展合作技能,所以合作完成后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合作技能做出評價,但這種評價應主要通過觀察學生在合作中表現來進行,不需要獨立于合作過程的專門檢測。因為合作技能本來就是通過實際的互動體現出來的。
二、創設合作情境面臨的問題
1.改變觀念
觀念決定行為。應當指出,不少人對生物課堂上發展合作技能持懷疑的態度,認為學科課堂上僅應該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學科技能。筆者認為這種思想不妥,至少偏狹隘。因為我們很清楚學生終將走向社會,他們需要各種生存的知識和技能比如學科知識和技能,可也包括合作技能等人際交往技能,而且就其實際情況而言,我國的學生嚴重缺乏人際交往技能的訓練。推行素質教育關鍵在政府,執行在學校,基礎在課堂,課堂就主要是由各個學科的課堂集合得到的。所以學科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合作技能的任務。反之,如果說這些人際交往的技能僅僅依賴于少的可憐的集體活動或者班會活動,那么培養這些技能的設想也就是一紙空文,所以生物課堂培養合作技能是非常吻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的。當然我無法說通過一堂課使學生的情感發生多大的變化,但能夠通過測試學生反應來評估一堂課是否使學生獲得合作的意識,體驗到與同伴合作過程中種種情緒,我想經過日積月累,學生在課堂上對于“合作”的受益肯定的超出我們想象的。
但另一方面又要謹防合作情境創設走向另一個極端,即過于注重合作技能的培養,這種誤區會導致課堂上出現下列現象:合作過程拘泥于合作技能的各種細節而裹足不前;合作過程偏離學業目標的達成;教師不對合作課題做出篩選,能合作皆合作。我以第三種情況為例說明其弊端:教學是要考慮成本的,創設情境培養合作技能同樣要考慮成本,如果這個合作課題里面涉及的學業目標難度比較大,那么硬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也會給教學帶來沉重的負擔。
2.面臨的困境
與傳統的合作學習不同,創設合作情境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精力,畢竟學生長期缺乏合作的能力和習慣,教學中容易出現比較亂的局面,這些都是正常的,這需要我們的老師在課后拓展視野,多研讀些社會心理學的書籍,從理論和實踐上加強自身對合作的指導能力,而不是逃避困境,要知道任何一種新理念的實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總之,在生物探究中創設合作情境是一個既老又新的課題,老在于這個話題研究的成果不少,新在于用社會學的視角挖掘其價值的研究尚少,對于此點本文僅做了些拋磚引玉的工作,筆者認為,該視角可以做的很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湖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