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寧生
【摘 要】筆者對當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學習探究,提出了科學高效的應對策略,以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切實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改革創新;應對策略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要體現新課改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心,新增加的實驗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本文針對生物實驗教學的改革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對策,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切實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一、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生物學是一門建立在大量實驗基礎上的學科,實驗得出的數據能支撐起生物學的發展,形成了實驗——數據——理論——再實踐的循環過程。現行的很多不良因素影響著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生物實驗教學模式老化
當前生物實驗課的實驗條件較差,儀器老舊,達不到規定的標準,難以獲得核定數據;學生動手機會太少,只能用眼看黑板,聽老師口述實驗步驟,或觀看實驗視頻,死記硬背實驗結果和結論,雖可應付考試,但難以適應新課改要求。面對新課改,有些老師不愿主動深入參與,依然沿用老辦法、老思路,草草實驗,囫圇吞棗,或只教要考的部分,不考的涉及較少,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生物課程失去了興趣。學生被動地學,教學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不高的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2.生物實驗教學沒有動力
不少生物老師因循守舊,延續了傳統的程序化實驗教學。以單純的機械操作為主,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驗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在規定的程序內按固定步驟試驗,難以得出精確數據;在毫無彈性的教學框架內重復幾個最為簡單的初級試驗,僅能讓學生知道實驗是怎么一回事,慢慢地學生們厭煩了這種觀看、模仿、機械的實驗,喪失了學習動力;自主性和能動性得不到發揮,興趣得不到激發,能力得不到培養,在理解上留下了深深的缺憾。沒有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使“一切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成為一句空話!
3.學生實驗能力普遍低下
生物學屬于理科類,有數據、有記錄、有結果。學生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受到不同老師和地域環境的影響,對生物實驗的重視情況各有不同,導致其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各有差距,這種差距給高中教學的老師帶來一定的困難。在生物實驗中,學習能力強,動手能力好的學生,成績提高快;基礎薄弱,動手能力欠缺的學習很吃力。學生們的實驗動手能力,理解能力的不一樣,給高中實驗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老師一方面要協調處理好后進生和能力強的學生的整體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按照規定完成應有的實驗教學任務,這樣就造成了老師教學進度上的緩慢,影響了整體教學。
二、轉變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觀念
1.突破常規限制,合理安排實驗
由于課時太緊,老師在上課時若一味地按照課程進度安排實驗任務,必然導致不能系統全面地做完實驗活動,或者某些實驗步驟缺失。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這要根據不同的實驗計劃來進行高效組合,根據實驗用品、實驗結果等相關度比較高,聯系度比較緊密的幾種實驗整合在一起進行,一方面能提高實驗的效率,另一方面節約了很多實驗用品消耗,對能用替代品的材料,老師也可穿插在實驗中進行。
2.改變教學方式,培養實驗技能
新課改的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老師在實驗的設計和學生的組織方面都要充分把握到學生的成長,不僅關心其對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能力,還要關心其情感體驗和興趣培養。教學的時要進一步重視實驗教學的目的性和實踐性。要從以前那種書本到考試、實驗在口中的生物實驗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大力倡導學生自主討論式學習,小組負責制學習,要結合授課內容和實踐經驗,創新實驗,引導學生喜歡實驗,配合學生探究生物實驗的各種嘗試,有意識培養學生們創新、創造和實踐能力,利用能夠實驗的器材,提高生物實驗的質量。
3.培養動手能力,開發創新思維
新課改要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把知識講授轉變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開展大量有趣的高中生物學實驗能引導學生參與到生物實驗中去,能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微觀理解,讓其自行發現生物學中的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
4.轉變教師角色,發揮指導作用
教師要變課堂教學的“主宰者”為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協助者。教師對教學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學情的掌握、對教學的設計、對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對深化學習問題適當點撥、有針對性地指導上。
三、改變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措施
教師要做“站在學生后面的”參與者,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逐漸從講臺上“走下來”,要更多地“參與”到小組學習中,駐足在學生的課桌旁。要強調教學方式轉變中“生進師退”、“學進教退”的理念,具體體現在“五步”的要求上。
“讓一步”:在指導學習預習時,不要“嚼爛再喂”,要“讓一步”空間,由學生自主發現、感知,提出問題;
“慢一步”:在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問題、學習中的基本問題時,不要忙于指出問題、給出答案,要“慢一步”挑明,給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講出來”的“話題”;
“退一步”:在交流展示、質疑拓展中,不要變成“教師秀”,要“退一步”,把黑板和講臺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講出來”;
“停一步”: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要在教室中盲目走動,要“停一步”,在需要幫助和指導的學生課桌旁駐足觀察,發現問題,“一對一”教學;
“緩一步”:在教學任務即將完成時,不要急于總結、概括,要“緩一步”,給學生想一想、悟一悟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講出來”學習成果。
總之,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推進和課程改革的開展,學習新課改理念,改變學校實驗條件,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實驗時獨立自主負責任的態度,使他們在實踐中能夠互相合作,逐步的適應高中生物實驗,提高對生物這門學科的興趣,才能促使教學方式的改進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