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 要】在平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助于強化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師能將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與書本知識的融通,使學生體會到書本知識的重要意義,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創新教學實踐,優化教學結構,關注學生的周圍生活環境,點化教學智慧,服務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效益。
【關鍵詞】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學實踐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主張“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注重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為現實生活服務。
一、教學目標生活化
傳統的教育教學中,教育的目標一直偏重于書本知識的授予,即重視知識目標。教育除了應該讓學生受到知識教育的同時,還應該讓學生感覺到,教育就是一種生活,學校教育的目的不但是要讓學生考上大學,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學會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一切為了升學而教學,嚴重忽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等方面的教學目標。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觀察生活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分析和比較問題,通過調查、實驗以及探究等方式實現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自主建構,將生活知識與學科知識融為一體,從而使他們學會解決和解答生活中有關生物方面的疑難問題,獲得成功的信心。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生物新課標的教材圖文并茂,大大豐富了生活化課堂教學。每一個章節開始處都會以美麗的圖片、名人名言或者動人的詩篇來引導我們進入生命科學的學習,使我們感嘆生命的魅力和奧秘。這里面有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現象,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等知識,又有我們未知的前沿科學,這些方面的研究更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生活、生產和發展。教學內容通過不同的生活化設計方式,如問題探討、資料分析、科學技術社會專欄、與生物有關職業等等,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新課標的教材特點之一,就是每節內容前都精心設計了一個問題探討。問題探討的內容與生活聯系的非常緊密。比如:必修1第二章第2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一課時,教材給出了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的圖片,并結合以下問題:①、你能說出生活中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嗎?②、你知道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作用嗎?③、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呢?通過這一問題探討學生從生活中熟知的蛋白質入手進入學習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以及蛋白質的功能這些生物學知識,還可以通過實驗學會鑒定食物中得蛋白質。教師還可以結合三聚氰胺事件,叫大家討論蛋白質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相應的食品安全事件。
三、教學形式生活化
在傳統的教學觀和實踐中教學任務被直接規定為傳遞人類社會所積累的系統的文化知識和形成學習知識的技能、技巧,教學過程被簡化為教師以講授為主導,學生以記憶和練習為主的被動接受過程。忽視了文化知識與人類及兒童經驗世界的豐富關聯,與社會生活嚴重脫節。新的教學價值觀需要我們重新理解教學活動的性質重新理解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建立起新的教學觀,課堂教學形式要實現生活化。合作教學不僅指師生合作,通過對話交流互動,教師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師生間建立平等互助的生活關系。合作教學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合作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必修2的課題調查《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因為涉及的面比較廣,必需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調查工作,每個小組成員調查周圍熟悉的4-10個家庭(或家系)中遺傳病的情況,可以是色盲或高度近視這種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為了保證調查的群體足夠大,小組數據要在班級和年紀進行匯總,小組再進行發病率的計算,遺傳方式的判斷。
四、教學評價生活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既然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那么,就要重視評價主體的交互作用,關注評價過程的動態情境性。新課程就要求教師在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等方面來給學生進行綜合評定,而且評定時也不是只憑一次觀察或一次考試來完成,應該收集和分析反映學生發展過程和結果的資料來全面地評價學生,提倡評價標準的多元性、生活化。評價不僅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生物學習情況,還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生活化的教學關注學生的生物課堂生活質量,課堂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對提升學生的生物課堂生活質量有重要的作用。生活化的教學評價“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在具體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要以生活化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多以生活化的問題、運用及問題的解決來評價學生的知識目標的達成,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否參與交流與合作,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評價學生的情感目標及能力目標的達成。
總之,生物科學源于生活、生產、科學實驗的實踐,它至高無上的目的,是要造福于人類。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促自身的全面發展,并且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服務。生物課堂教學就是要把學習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課堂即生活,生活即課堂。
【參考文獻】
[1]劉國秀.貼近生活緊扣熱點,體現課標核心導向[J].中學生物學.2012(8):35
[2]王富平.素質教學評價引論[M].西安:西安出出版社,2003
[3]張明.在購案中生物新課程中落實“生活化教學”的矛盾與困惑[J].中學生物學.2012(3):61-62
[4](蘇聯)B.A.蘇霍姆林斯基.編譯:杜殿坤.《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給教師的建議(修訂版)(全1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17-18
[5]行知教育論著百篇[M].北京:中國和平教育出版社,2005:195-196
[6]葉瀾.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92-193
(作者單位: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江蘇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