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摘 要:本文主要探究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本質,為分類培養、分層教育等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分”的理論支撐。提高獨立學院整體人才培養質量,踐行“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獨立學院;成績;分化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選題背景: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較明顯,呈現出兩極甚至多極分布的現象較為普遍。既有高考錄取時二本分數線和三本分數線跨度大的客觀原因,也有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方案適配性、學生學習觀等主觀方面的原因,分化現象與普通高校相比更為突出。
(二)理論意義:①探究影響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主要成因與一般規律。②探究成績分化的本質,為分類培養、分層教育等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分”的理論支撐。③提高獨立學院整體人才培養質量,踐行“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
(三)應用價值:大學期間學生學習成績分化決定著學生學業生涯的走向,還影響著學生就業方向的選擇。針對成績分化主要成因與一般規律,形成有效解決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基本策略,從而最大限度地減緩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進程,減少或消除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差異度。
二、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
(一)當前研究現狀:近些年,關于學生成績分化問題的研究較多,但主要集中在對某一課程中的成績分化表現的研究,在全課程中的表現的研究探索較少,尤其是獨立學院全課程成績分化的研究更少。有代表性的專家的觀點有①北京師范大學劉儒德教授從學生學習觀的內涵、學習觀的形成因素及學習觀對學習的影響等方面闡述了學習觀在學習中的重要意義與作用。②山西的張愛萍調研員開展了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適切性評價研究,主要是針對當前教材多樣化的現象,提出選擇教材必須對教材的適切性進行綜合評價,以及如何來評價等。③江蘇省的徐健湖校長從教育渠道的多元化發展、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觀的培養等方面對小學三年級學生學習成績分化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教育不能單靠課堂教育,要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觀有利于緩解成績分化等觀點。
(二)存在的不足:①劉儒德教授主要是在宏觀的角度上剖析了學習觀的價值與作用,而沒有具體涉及到哪一個層面、哪一個學齡段學習觀的特征。②張愛萍調研員的研究主要是提出選擇教材必須對教材的適切性進行綜合評價,及如何來評價等,并沒有深入探析其它教學因素的適配性問題,也沒有深入探討其對學生學習成績分化影響。③徐健湖校長的研究,主要是針對處于少年兒童階段的小學生,因為兒童的學習觀和學業情緒與大學生有較大差別,其研究不能推廣到高等教育階段。
(三)研究發展方向:①選擇具體探討某一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觀的基本特征及培養策略,更加注重微觀領域的實踐操作研究。②既要探討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結構的適配性問題,又要通過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結構的適配性研究,從中找出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主要成因。
三、荊州兩所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成因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問卷隨機抽取了長江大學文理學院、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兩個獨立學院的8個學生班級為標本,其中,本科班級4個,專科班級4個;大一班級4個,大二班級4個。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92份,其中,男生79份,女生213份。調查問卷共設置有15個問題,分為三個版塊,一個是學習主體主觀方面的因素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問題;一個是教學客體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問題;一個是客觀環境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問題。所有問題均為單項選擇題。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學生認為調查問卷中所列舉的15個因素中對學習成績影響最大的排名前五的因素分別是:(1)良好的環境,共有250名學生選擇有并且重要;(2)父母的關心,共有247名學生選擇有并且重要;(3)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共有246名學生選擇有并且重要;(4)上一階段的學習,共有245名學生選擇有并且重要;(5)平時嗜好,共有245名學生選擇有并且重要。接受調查的學生認為調查問卷中所列舉的15個因素中對學習成績影響最弱的排名前五的因素分別是:(1)同學之間的相處關系,共有71名學生選擇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2)教材,共有68名學生選擇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3)學習動機,共有68名學生選擇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4)老師的教育方法,共有68名學生選擇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5)課堂教學方式,共有57名學生選擇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
四、問卷調查的幾點啟示
(一)獨立學院的教學內容要求與學生認知結構的適配性、獨立學院學生心理發展特征與學校教育主渠道的適配性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較為重要的成因。在對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兩個重要因素——學習觀的分化和學業情緒分化等方面的研究來探析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成因。獨立學院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結構適配性調整的原則。對教學內容的結構、體系、目標、重難點等方面全方位的設計調整方案,以實行分類培養,分層教學。
(二)獨立學院要培育具有特色的立體教育體系,建立三位一體(學校、家庭、社會)、互動連動、整體推進的多渠道教育教學體系。主要通過促進獨立學院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課程的銜接管理來完成對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主要成因的研究。研究教育渠道發展的多元互動立體化。研究多元立體化的教育渠道,突破原有的“學校課堂教育主渠道”的模式,包括建立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通過對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觀、學業情緒的培養,使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觀和學業情緒得到良性發展。最大程度地遏制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進程,減弱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差異度。研究良好的學習觀的培養策略。研究如何在學習體驗活動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觀。研究良性學業情緒的培養策略。調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學業相關的各種情緒體驗。研究如何來培養學生的自我成就感及如何保持學生適中焦慮度的策略。
結語:要把“教”與“學”的適配性研究作為探析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一個切入口,涉及分化的一些主要元素(學業情緒、學習觀、學校教育主渠道)的積極方面,同時也這些元素的適配關系沒有達到最優化的問題,建議調整它們的適配關系,優化組合,從而發揮它們的最大效能。
在研究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的適配性問題中,要從整體層面設計分類培養、分層教學的模式是對獨立學院個性化人才培養的一個有益嘗試。教育渠道的多元化發展理論,突顯了目前學校教育乏力的現狀,為尋找學校、家庭、社會三大教育力量的合力作了有益的探索。
學習觀、學業情緒作為影響學習成績分化的重要因素,要將學生自我成就感的培養納入防止分化的視野。
此外,師生關系的適配性,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影響因素,研究獨立學院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最終立足點要置于“人”的發展的問題上,要充分體現人本主義的思想。
參考文獻:
[1] 金惠萍.從學習動機探索大學生學習心理困擾問題[J]. 學理論. 2011(23)
[2] 方申榮.大學生學業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 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