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歌
摘要:南陽曲劇是一種風格獨特的劇目,本文主要探討新時期如何讓南陽曲劇適應形勢與發展,發揮自身的造血功能,對自身進行修復和完善,做好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曲劇發展 生存 傳承
南陽曲劇是我國戲劇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與其它藝術種類相比,它風格獨特,通俗親切,因其源于南陽大調曲、鼓兒詞等民間說唱藝術。其聲腔鼓子曲重,大調曲味濃,既古樸典雅,又細膩委婉,聲情并茂,藝術感染力很強。自從世紀30年代誕生以來,深受廣大觀眾戲迷的喜愛,范圍遍及豫、鄂、陜、皖等省份,是當地最有影響的戲曲劇種之一。
南陽曲劇之所以不同于其它曲劇流派而自身修養別具一格,還與南陽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有關,南陽鐘靈毓秀,是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既受中原文化的浸染,又受荊楚文化的熏陶。楚皖漢韻,源遠流長。在這里既能聽到秦音楚歌的風韻神采,也能感受到婉麗清明的南音之嫵媚和北方曲種的蒼勁雄渾。這些優秀的文化基因,給予了南陽曲劇豐厚的文化滋養。也成就了南陽曲劇質樸雋秀,典雅熱情的美學特征。
南陽曲劇歷經八十年的發展演變,唱腔日臻豐富,表演更加細膩傳神,劇目豐富多彩,名角大家馳譽中原。已成為擁有億萬觀眾的大劇種。在中原大地和周邊省份,舞榭歌臺,無曲不唱,鄉間廟會粉墨登場,無論是城鎮的街坊小巷,還是偏僻的村邊地頭,都能聽到南陽曲劇那美妙的旋律。它的藝術魅力和藝術基因已深深地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車輪進入到新的歷史階段,特別是進入新時期以來,隨著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文化藝術市場藝術多元化的沖擊,和其它兄弟劇種一樣,南陽曲劇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演出市場萎縮,戲迷觀眾大量流失,人才隊伍后繼乏人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已嚴重地影響到南陽曲劇的發展與繼承,引起了許多有志之士的擔憂與焦慮。
觀眾是一個劇種生存的基礎,是劇種生存的土壤,是劇種得以活下去的衣食父母。有觀眾就有市場,這是一個不變的定律。南陽曲劇由于它的通俗性和草根性,所以它的觀眾和市場,以廣大農村為主。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農村空巢現象出現,老年人想看戲沒實力,年輕人想看戲沒時間,所以戲曲就處在了尷尬的境地。曾幾何時,曲劇表演團體風靡南陽,席卷中原,無論是數量和質量上都占有絕對優勢。單單就南陽地區而言,縣級以上的曲劇表演專業團體,就達十幾家之多,業余劇團遍地開花,不可勝數。如今,南陽地區內縣級以上專業表演團體能正常運轉的只有南陽市曲劇團、淅川縣曲劇團、南召縣曲劇團、西峽縣曲劇團。業余劇團的數量也急劇下降。唐河縣2013年9月舉辦民間表演藝術團體大賽,參賽的十三個民營團體中,雖然九個是曲劇,但與上世紀繁榮時代相比,無論是陣容和演出質量上,都如昨日黃花,呈江河日下之勢。由于戲劇表演有其獨特的藝術規律,需要演員全身心的投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種漸進式的藝術積累,被當代渴望一夜成名的年輕人視若畏繼。南陽市曲劇團是南陽曲劇的代表傳承單位,是業內的龍頭大哥,現在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全團現有在編演職人員72人,其中30歲以下的只有區區12人,有些行當已面臨著斷檔的危險。
客觀地說,南陽曲劇所面臨的諸多問題與困境,既有時代環境的影響,也有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何走出困境,再到輝煌,是擺在南陽曲劇人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值得欣慰的是,南陽市成立了南陽市曲劇藝術中心,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南陽曲劇的生存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南陽曲劇人也在自警自醒,奮力拼搏,做為南陽曲劇本身,也要適應形勢,發揮自身的造血功能,對自身進行修復和完善,做好傳承與創新。傳統特色,原汁原味,“曲”味悠長,這是代代藝術家們用心血澆灌培育出的南陽曲劇之“美”。是深植入泥土中的“根”,也是南陽曲劇的生命力之所在。但任何事物都是在發展運動中不斷變化的。從“大調曲”到“高蹺曲”,從“高臺曲”到“曲子戲”,曲劇本身的發展歷程也證明這一規律。時代在變化,文化在變化,受眾在變化,南陽曲劇也必須要變化。有人認為改了是個死,不改還是死,不如不改。但作者認為創新是時代需要,是培養和吸收青年觀眾的必由之路。至于如何改,這是一個嚴肅的課題,但有兩點一定要堅持:一是要傳承傳統精華,發揚光大;二是結合時代特點,借鑒當代姊妹藝術,為我所用。傳承和創新,總之要做到水乳交融,相輔相承。
劇目建設對一個劇種發展至關重要,是基礎工程。劇目是戲曲與觀眾之間的橋梁,也是一個劇種最寶貴的文化精華之所在。縱觀中國戲劇發展史,優秀的劇種都有自己優秀的代表劇目。南陽曲劇的歷史上也產生了《閆家灘》、《困皇陵》、《屠夫狀元》、《王寶釧》、《羅通掃北》、《酷情》、《驚蟄》、《情系青山》等優秀劇目。“祖居河東在火塘”、“好一朵雪打臘梅花”等優秀唱段至今膾炙人口,耳熟能詳。假如沒有以上這些優秀的劇目,南陽曲劇寶貴的藝術價值將無從談起。要出人出戲,不能老戲老演。一個優秀的“名角”,是一個劇種的靈魂。沒有領軍人物的劇種,是難以想象的,也是悲哀的。豫劇之所以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發展迅速,就是因為有常陳范馬等藝術大師的風采,征服了億萬觀眾,使豫劇一躍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張新芳、牛長鑫、孫炳新等老一代曲劇藝術家們創造了盛況空前藝術奇跡。他們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經久彌新。為曲劇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戲迷粉絲。在名人效益日益顯現的今天,培養培育一流的名角,對南陽曲劇而言,非常迫切,也非常重要。
如今,東風勁吹,梨園芬芳,南陽曲劇又將迎來發展的春天。有黨的惠民政策的保駕護航,有一群為南陽曲劇事業矢志不移的人們的努力耕耘,南陽曲劇這朵艷麗的藝術之花一定會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