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旋
一、電大德育工作的特殊性
電大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普通高校一起承擔培養各類專門人才、提高學習者素質的任務。但電大作為具有獨立形態的教育體系,又有著與普通高校和其他成人高校不一樣的地方,電大的學生相對于其他學校的學生也存在著一些區別。了解電大生的特殊性,能更好地管理這群特殊的學生群體,更有效地體現電大開放教育的辦學宗旨。電大德育工作的特殊就在于電大學生相比于其他中小學生,或者是普通高校的大學生有很大的不同。
(一)學習并不是生活的重心
電大主要是以“非全日制”在職人員為主要招生對象,多數已經工作多年且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他們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學生,他們基本上都是社會人員,多是參加工作,在生活中要同時兼顧多重角色,在單位是職工,回到家是父親、在妻子面前是老公。由此可見,對電大生來說,學生只是他多重身份當中的一個身份,這是電大生與全日制學生最大的區別。因此電大學生在處理學習和工作、家庭的矛盾時,首先犧牲的是學習。這種狀況導致了電大德育工作的開展困難重重。
對于全日制學生來說,學習就是他們的主要任務,而相對于電大生而言,學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由于電大生多數是在職的學生,他們在時間上不像全日制學生那么自由,電大生主要的學習時間是工作之外的空余時間,工作、家庭、生活占足了他們大部分時間,使得他們無法與全日制學生一樣,一心一意地學習。
(二)學習的目的功利性強
電大生大多是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成人,年齡、受教育程度等諸多方面差別較大,學習的目的也很不同。這里面存在一些學生,報讀電大的主要目的是沖著文憑來的。在當今社會,取得更高一級的文憑,對工資和職位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在利益的驅動下,他們來到電大參加學習更關心的是什么時候可以拿到畢業證書,動機的功利性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態度及質量。這一點也與電大的德育工作相違背。
二、電大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對德育的地位認識不足
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教育現象,具有社會性,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德育是一種涵蓋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大德育”。德育對于電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政治覺悟的提高,有促進作用。但是由于電大學生大多數已經參加工作,在進入電大學習之前已經形成了相對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大部分學生忽視了電大德育教育,認為德育是可有可無的知識。
(二)電大德育工作者和電大學生溝通不足
德育,教育這是一種側重道德認知的德育模式。電大學生是道德教育的主體,德育應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尤其要承認和尊重電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而電大學生在校的時間短,由于又有工作、家庭,因此他們跟老師的溝通更少。這導致了電大德育工作者在開展工作的時候又增加了難度。
三、促進電大德育工作發展的措施
(一)正確處理德育工作者與電大學生的關系
正是電大生身份的特殊性,我們德育工作者在平時管理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身份的不同,要意識到電大生是成人。因此,我們第一是要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朋友的關系。電大德育工作者與學生不單單是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更多的應該是朋友的關系。第二是關心學生。成年人會有許多煩惱,有工作上,有生活上的,也有學習上的。我們電大德育工作者在平時管理過程中要關心學生,體貼學生,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生學習層面上,還可以幫忙分享學生工作的經驗,解決工作家庭方面的壓力,給學生一種人文關懷。第三是要有耐心,成人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存在一些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障礙,在管理過程中,要耐心細致地指導學生,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上遇到的問題。
(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以及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在德育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教育手段和豐富的網絡資源。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普及的今天,教師可以把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教學之中,采用多媒體教輔助手段幫助營造形象、生動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德育工作的質量。
(三)電大教師要加強自身德育修養
學校德育工作主要靠教師來做,德育工作要落實,教師必須到位,到人師之位。經師易做,人師難求。所謂“人師”,就是具有人類靈魂工程師資格的教師;而經師就是教書不育人的教書匠。如果教師進到人師崗位,為人師表,管教管導,德育為首,就有了可靠的保證。
教師只有為人師表,才真正具備科學育人的能力。
責任編輯羅峰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