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生
摘 要: 教師應該重視小學科學課程的開設,讓每個學生都從小學科學課程中認識、了解、探究和獲取初步的物理知識,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初中物理學科的學習,從而構建一個科學、完整的教學體系,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初中物理 小學科學 教學銜接
對于物理這門學科來說,小學科學是啟蒙課程,初中物理是入門課程,兩者存在相互依靠、前后延續的關系。小學科學課應著重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濃厚興趣,為學生順利進入初中物理學習在心理上和知識儲備上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物理教學應借助小學生已經具有的物理常識和基礎進行。因此,初中物理與小學科學的銜接很重要。如何把小學時期所學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學習初中物理知識的基礎,把它們有機銜接起來,對初中物理教學極重要。把初中物理教學與小學科學教學有機地銜接起來,構建一個科學、完整的教育系統,就可以提高教與學的效率,避免學生進入中學后的物理學習的不適應,使學生在小學形成的科學素養、探究興趣順利地轉化為初中物理學習中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從順暢的過渡中更輕松地學到物理知識,并學以致用,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與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銜接
小學科學學習主要以探究為核心,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讓他們像科學家那樣在科學探究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增強科學探究能力。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階段,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過高,必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或許是小學教師在探究教學時過于包辦探究思路,只“扶”不“放”,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探究簡單問題的能力。多數學生還不具備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面對一般探究性問題時不知所措,思維受阻。初中物理教學則力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果把小學科學中培養的觀察能力、描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順利過渡到初中階段要求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及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初中物理和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銜接
初中物理課程和小學科學課程在基本理念上明顯地表現出一致性,其核心理念包括: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倡導探究性學習,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科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小學科學課程側重于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進步的關系;初中物理課程側重于對科學的本質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的理解,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倡導探究性學習。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近年來,隨著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探究式學習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兩門學科的課程標準都把它作為課程內容之一,并把它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明確提出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精神,突破以往以系統地傳授知識為中心的觀念,將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已經成為小學科學和中學物理課程的重要目標。研究科學課與物理課課程標準,明確小學三年級學生經過四年的科學學習之后,應該或可能達到的程度,對指導初二年級物理教學有重要意義。
三、初中物理與小學科學課本知識的銜接
科學課的科學知識分為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個方面,其中物質世界與初中物理聯系緊密。小學科學課的物質世界部分從內容上來說是初中物理的基礎,學生升入初中后對物理學科的興趣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密切相關。但由于多數情況下初中和小學是分開辦學,教師缺乏溝通的平臺,導致物理課的教學與科學課的教學相互脫節。中學物理教學和小學科學教學應該是一個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的工作,我們應研究初中物理與小學科學在內容和科學思想上有哪些銜接點,思考如何利用學生在科學課中已形成的初步概念,通過同化與順應,建立科學的物理知識體系。
四、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銜接
課堂教學鮮活多樣,豐富多彩,哪種課堂教學最適合學生發展?這就需要研究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區別,通過對物理課和科學課的師資情況(包括師資水平、教學觀念、銜接意識)和3—6年級和初二年級的學生情況(包括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已具備的科學知識等)的調查表明:經過小學科學(自然)課的學習,多數學生已知曉基本的物理常識,并開始主動觀察、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但是他們對物理知識的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易受物理假象的干擾,另有許多認識與科學概念相悖,缺乏多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初二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留意并收集學生已有的知識,在講授新課時注意詳略得當,抓住重點;在學生不熟悉的知識點上多花時間,在學生已經知道的知識點上進行拓展深化;關注學生存在哪些相異觀念,在教學中重點突破,把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作為我們的追求目標之一,這是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無論在課內還是在課外,我們都要積極創造實驗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不斷內化科學探究思想,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讓學生清楚、順暢地表達探究過程和結果。
總之,從學生角度分析,小學生更注重形象化、直觀的知識和技能體驗,而初中學生更傾向于探究問題的解釋和規律,因此,對于小學科學課中出現的物理知識應嚴格按照小學科學課標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呵護小學生的科學觀察、發現能力和簡單的探究體驗精神。而對于初中學生,同樣在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展開教學,引導和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思考設計方案,解決簡單的物理問題,形成總結一般規律的能力和尊重事實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