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英
摘 要: 教師應科學地把握高中數學教材,科學、合理地組織數學教學活動,既不能單純地依靠課本,又不能完全脫離教學大綱的指導。教師應根據實踐經驗,對教材進行科學的研究,不斷提高把握高中數學教材的能力,進行有效教學。本文就如何把握高中數學教材的“度”作探討。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教材 有效把握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有效把握教材。好比炒菜,教材是已經買回來的菜,教師這個主廚決定應該采用何種方式烹飪菜肴,達到色香味俱全,即教師采用何種方式對教材進行有效組織,有效把握教材,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吸收所講的內容。
1.有效把握教材的含義
如何知道教師是否有效把握了高中數學教材的“度”?主要看老師在一段時間內的教學后,學生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對于所教授的內容的掌握情況。換一句話說,學生在這一段時間內有無較具體的發展抑或進步,這些都是衡量教師這段時間內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
老師能否有效把握高中數學教材,直接體現在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在現如今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教師的有效教學。
2.高中數學教材在教學應用中出現的問題
面對高中數學知識及學生水平的變化,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總會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總會有些許出入,進一步導致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脫節。
2.1老師的教學理念的偏差
這里所說的教學理念的偏差并不是說教師的教學理念或教學方式是錯誤的,主要是說老師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及發展自我能力,這些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學生是在不斷變化的,不僅僅是說他們的年齡,還有他們所成長的環境及家長的教育方式,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對于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認可程度。如果說學生對于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不認可的話,老師就無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何談在實際教學中有效把握高中數學教材的“度”?處于教學一線的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與學生溝通,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2.2恰當調整教學內容
數學教師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及教學反思,往往會對教材有自己的見解,會對教材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對教材的調整不僅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還要結合學生的主觀意愿,因為學生是唯一的受眾。恰當調整教學內容直接關系到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影響老師對于教材有效把握的程度。
3.教師有效把握教材的措施
在了解教材的實際情況時,教師往往面臨教材內容、教學環節設置、課后習題等問題的出現,此時老師能否合理有效地把握教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材利用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3.2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有效研究教材體系,充分備課。
一堂好課的前提就是老師充分做好了準備,即進行了行之有效的備課。在上課前做好了充分準備,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或者是學生的學習特點,備好了課,老師就能以踏實的心態上課,更能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更好地在對教材有效把握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教學,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一名優秀的一線老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研究教材體系,提高把握教材的能力,明白哪些是重點,哪些是核心內容,不應以付高考為目的,而需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能靈活運用知識。
3.3靈活控制課后習題的數量,不搞題海戰術。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獨特之處,教材課后的習題都是固定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性,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有目的、有選擇地進行課后習題的訓練或適當地進行拓展。在數學學習上不搞題海戰術,讓學生能夠在較寬松的環境中學習數學,不再是為了分數而學習。
4.結語
老師對于數學教材的有效把握,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引導,老師需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有能力駕馭高中數學教材,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教學理念更先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學校要不斷提高對教師的要求,讓他們從觀念上重視數學教材的把握,這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才會有意識地提高把握教材的有效性,從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家浩.淺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材的挖掘,新課程(教師),2010,(07).
[2]王慧清.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反思.教育前沿,200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