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嫩
摘 要: 數學對小學生來說,是一門既抽象又枯燥乏味的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親切、友好地對待學生,加強直觀教學,注重動手操作,同時善用激勵性評價等教學法,使學生快樂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
關鍵詞: 數學教學 學習潛能 快樂學習
數學是一門抽象、枯燥的學科,學生往往感覺與自己的生活沒有多大的關系,感到很難學。一些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學習上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動力。我們應該讓學生形成一種怎樣的數學學習狀態呢?怎樣讓他們更多地感受到數學自身的魅力,打心眼里愛上數學呢?
在教學中我努力嘗試采用快樂教學法,努力讓數學課堂快樂起來、美麗起來。現在有幾點感悟與大家分享。
一、做親切、友好的數學老師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某一教師,必然會喜歡這個教師上的課。教師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乃至衣飾、姿態、表情,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學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教師若親切、友好地對待學生的創新,就能幫助學生創造自己的輝煌。如我在教學“分數與百分數的互化”時,在揭示出分數化成百分數的一般方法后,讓學生讀一讀書中的結語:把分數化成百分數,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遇到除不盡時,通常保留兩位小數),再化成百分數。剛讀完,一個學生就疑惑地大聲問:“這里怎么有兩個‘通常,是不是重復了?”此時我并不是簡單地敷衍了事,而是親切、友好地對學生說:“是啊,這里為什么會有兩個通常呢?是不是編教材的老師多寫了?”然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展開交流。學生發言積極,思維敏銳。就這樣,學生在字斟字酌的探索中,深入參與分數化百分數方法的分析、解釋,以及例證的再發現、“再創造”活動,獲取創造的積極情感體驗。
二、創設情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睌祵W來源于生活,很多數學問題就是人們在生活中發現的,而生活又促使數學不斷發展。讓學生接觸到生活中的數學,才能使他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飽含熱情地從事數學學習活動。因此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選用他們樂于接受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為題材,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如在教一年級《統計》時,我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詢問孩子:“你知道我們班小朋友最愛吃的水果是什么嗎?”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是蘋果,有的說是西瓜,還有的說草莓……到底哪種水果愛吃的人最多呢?在學生急于想知道的情況下,我揭示了課題,告訴學生只要懂得了《統計》,就能自己找到答案,學生非常高興。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欲望被喚起,他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很快進入了新知的探求過程中。在總結時,還有些學生問我:“老師,要不要再來統計一下我們最喜歡的活動項目呢?”學生的表現很積極,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數學,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
三、加強直觀教學,形成快樂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優于抽象思維。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各種直觀的手段,利用其看得見、摸得到的優點促進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使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有時能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例如教學比多比少的應用題,學校養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幾只?指導學生讀題:(1)說出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在學生口述的同時,我邊出示12只白兔和7只黑兔的圖片。(2)質疑:白兔比黑兔多幾只,你是怎樣理解的?(白兔和黑兔同樣多的數目以外還有幾只)(3)直觀演示:白兔和黑兔一一對應,中間用虛線連起來(引導學生觀察,白兔和黑兔對著的有7只,是同樣多的部分,還有5只沒有對著,這5只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數)。(4)看圖說一說:求白兔比黑兔多幾只應該怎么辦?(從白兔里去掉與黑兔同樣多的只數,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數)(5)提問: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算出白兔比黑兔多幾只呢?學生快速領悟:12-7=5(只)。(6)小結提問:①從白兔只數中去掉與黑兔同樣多的只數后剩下是什么?②求白兔比黑兔多幾只就是求什么?(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③想,求一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用什么方法計算?這樣學生從直觀感知上升到抽象理解,有了這個基礎進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多少的教學就順利了。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四、注重動手操作,提高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大腦潛能
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于激發學習興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并需要學生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角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為使學生更形象地認識角,教學中先讓學生親手指角、摸角、說角、畫角,從而充分感知角的形狀,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其次,讓學生經歷做活動角的過程,感悟角的大小,體驗角的大小與角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角的兩邊叉開的越大角的度數越大,角的兩邊叉開的越小角的度數越小。這一實踐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興趣。
五、善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快樂成長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的變化和發展。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場所,激勵性評價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發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正是基于這一思想,教師在評價學生時就應盡可能地設計不同的標準、方法和技巧,豐富課堂評價。根據學生在課堂上不同的表現,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激勵性評價,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更希望得到老師的公正評價,哪怕是教師口頭上一句簡單的“真聰明”、“你的方法與眾不同”的表揚,或者給他一個贊賞的眼光、信任的微笑,或是對他點點頭、拍拍肩、摸摸頭以示表揚,都可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使他們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我特設了“四星”:聽課之星、發言之星、討論之星、發現之星,即在課堂上選出聽課認真專心的佼佼者;發言積極聲音洪亮的最佳者;討論激烈、全身心投入者和見解鮮明、獨出心裁者,并將所獲之星親手給他們粘貼在成長記錄卡上,作為孩子們進步的象征,每每看到孩子們得到這些進步之星后沾沾自喜的神態時,作為教師,我也為他們而高興,因為這是他們體驗成功的最佳時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創造機會鼓勵學生,擴大評價范圍,豐富評價方式,讓學生多品嘗成功的愉悅,多享受成功的體驗。
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學生數學學習十分重要,它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前提和內在動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當采取多種手段和方法,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在每一節課中都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其樂無窮的享受,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