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杏
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國高職院校在雙語教學中所面臨的關鍵問題進行思考及剖析,結合我國的國情和高職院校的雙語教學現狀,探討如何應對制約高職雙語教學的瓶頸,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構建一個本土化程度較高的高職院校雙語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職 雙語教學 關鍵問題 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b)-0161-02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活動的進一步深入,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也日趨多元化,中外院校合作辦學的“2+1”“2+2”、海外實習、中外學生互換交流等模式在高職院校不斷呈現,各高職院校開始嘗試在某些專業課程進行雙語教學實踐。眾所周知,我國的高職院校絕大部分創校時間較短,教學資源還不夠豐富,教學理念有待成熟,教學手段上尚需進一步多元化,師資結構有待優化,學生入學門檻較低、外語交際能力普遍較弱,而雙語教學對師生的外語水平和專業水平都要求很高,在雙語教學條件還未完全具備的背景下,應景式地施行雙語教學,難免存在諸多的問題。本文針對當前高職院校雙語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幾大關鍵問題:教學理念、教師準入、課程設置、教學實施和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剖析,探討高職院校在現有教學條件下如何提高雙語教學成效的相應對策。
1 雙語教學的定義及教學目標
(1)雙語教學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前者是指教學活動使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語言。后者是指教學活動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專業課程教學(黃安余,2011)。而我國高校時下普遍流行的說法,雙語教學是指用漢語和一門外語(目前在我國大部分是英語)作為課堂用語進行學科教學,更確切地說,即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外語(英語)進行專業課程教學。
(2)雙語教學的目標:①使學習者在更廣泛的學科領域中、更豐富的語言層面上逐步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擴大外語實踐時空,提高外語學術交流和獲取先進科技信息的能力;②培養學習者的外語思維能力,改善外語習得環境,以便于他們能同時使用母語和英語進行思維,能在這兩種語言間根據交際對象和工作環境的需要進行自由切換;③使學習者具備兩種文化意識,能夠互補和融合兩種不同的文化,并將這種意識有效地運用在實踐當中。總而言之,就是把學習者培養成不僅具有高水平專業技術,而且具有非常強的雙語運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嚴明,2008)。
2 高職院校實施雙語教學存在的關鍵問題
(1)、教學理念滯后:重“教”輕“學”,“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教師對語言知識和學科知識的“輸入”,忽略了學生的有效回應和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2)教師準入門檻過低:由于師資匱乏,合格的雙語教師要求較高(不但外語能力強,還要具備精湛的學科專業知識,能夠使用英漢兩種語言在課堂教學中自由切換,而且擁有較強的教學理論、教學技術和教學藝術造詣,師德高尚),教師隊伍中普遍存在著“外語能力強的不懂專業,懂專業的外語能力弱”的現狀,因此,絕大部分雙語教師都是由外語教師擔任,而非專業教師擔任,校方對雙語教師的素質沒有具體的準入要求。
(3)課程設置不夠合理:主要在于雙語課程的設置比例不明確,隨意性大;對于雙語課程的選擇方向偏離,不是專注于專業核心課程,而是更多地強調語言知識;雙語課程開設的梯次混亂,沒有顧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規律,學生適應度低。
(4)教學的實施和設計不夠科學:①對教學對象的選擇沒有嚴格根據英語水平分級管理,班級規模偏大,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師生英語水平及溝通能力匹配度低;②教學內容的難度選擇偏離實際,教師機械地照搬課本內容,所教內容的難度高于學生對語言和學科專業知識所掌握的現有水平;③教學中心更多地側重于語言知識的傳授,沒能有效地將學科專業知識和語言知識有效地結合;④缺乏適用性強的高職雙語教材;⑤教學模式傳統,更多地側重于教師的主導地位,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強;⑥課時有限,影響教學質量。
(5)忽略對學生學習情感態度的培養,缺乏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需求進行認真分析,造成許多學生對雙語課程的排斥態度,沒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幾乎沒有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活動。
3 對策與建議
針對高職院校目前在雙語教學實踐中存在的諸多關鍵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成效,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和對策。
(1)更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改變以往以教師的單向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師生的課堂互動,“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主動“輸出”的良好習慣,將教師的以“輸入”為重心轉移到以“導出”為重心,把“老師教,學生學”變為“老師教學生學”,將高職“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貫徹到雙語教學上面,注重學生終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內外現代先進的教學經驗,構建一個本土化程度較高的高職院校雙語教學模式。
(2)設立符合實際的雙語教師資格準入制度。由于雙語教師的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雙語教學的成敗(黃安余,2011),資格準入制度既要嚴格規范,又要具有相應的穩定性和可操作性。對雙語教師的遴選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考核:師德、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具體要求:①雙語教師必須首先具備合格教師的一切素質(師德高尚、學業精湛、敬崗愛業);②三年以上的高校雙語教學或外語教學經驗;③能夠運用漢英雙語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均可順暢交流,扎實掌握1~2門專業學科知識;④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碩士、博士優先。
由于優秀雙語教師的師資匱乏,人員流動性大,為了更好地做好雙語教學人才的儲備,建議在高職院校拓寬雙語教師的來源口徑:①從海外留學歸國的優秀人員中招募,這類人員具有良好的雙語運用能力和較扎實的專業功底,熟悉本專業最新的前沿信息和動態,學歷高(大多是碩士以上學歷),視野開闊,來源廣,可以充實學校的學緣內涵,而且資源豐富(光是近5年就有約80萬海外留學人員歸國),但對于沒有教學經驗者,應在教學理論、教學技術、教學藝術等方面適當的培訓后方可以上崗;②從本院校主動要求從事雙語教學的中青年骨干教師中遴選,學歷結構可參照:外語本科+專業研究生或專業研究生+外語較強等級能力(或海外合作院校培訓經歷);③聘請外籍教師,但因為外籍教師的漢語水平有限,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難以解決,建議采取外籍教師和中方教師共同合作的教學方式;④聘請校外兼職的涉外企業精英管理人員,這類人員大多擁有海外留學背景,而且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社會經歷,授課內容更加貼近真實的工作環境,更容易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3)合理進行課程設置,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的教學條件,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C都應本著成熟一門開一門的原則,逐漸展開;另外,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也不同于本科院校,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教高2006,16號),所以開設的雙語課程比例不宜過高,1~2門專業核心課程為宜。雙語課程的開設的時間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適應程度(絕大部分高職學生入校時的英語詞匯量在2000以下,即全國大學英語二級考試的水平之下,英語基礎知識尚不牢固),建議在二、三年級中開設雙語課程,因為此前,學生至少已學完一至兩年的專業基礎課程(高職院校稱為專業平臺課程)、通用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課程和專門用途英語(ESP)課程。在高年級開設以學習專業學科知識為目的雙語課程,學生的適應度會有所提升,從而提高教學成效。
(4)科學進行教學實施和設計:①雙語教學班級必須是小班,人數以30人為限,以期最大程度地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英語操練機會;學生準入標準為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通過者以上英語水平,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適應度;②教學內容的難度已略高于職業英語(專門用途英語)的難度為宜,以最常用的專業知識內容為首選;③教材內容應以知識性和趣味性并重,難度適中,必須是針對和適用于高職高專學生使用的教材。由于市場上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優秀雙語教材奇缺,可有針對性地引進國外真正優秀的、能體現專業前沿發展成果的原版教材并進行必要的本土化,也可以選用由國內外專家合編的優秀教材;④改革創新適合高職院校的雙語教學模式:借鑒國外現代行之有效的以內容為依托的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以下簡稱CBI)教學模式,因為CBI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和授課內容的難度對課堂涉及的語言和專業內容進行調整(都建穎,2011:58),而且CBI模式并不排斥母語的使用。中國的雙語教學環境決定了它屬于保持型教學(藺豐奇,2003:21)。但是,我們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的雙語教學模式,我們必須根據高職學生的現有英語水平的教學目標,構建一個本土程度高、適用性強的高職雙語教學模式,即:傳統+現代:機械練習,有意義的練習,真實交際練習,輔之于多媒體、網路平臺等現代教學手段,傳統與現代交替使用,“雜交”和“混血”效果會更好(夏紀梅,2006);⑤增加雙語課程的學時,保證學生足夠的語言和專業知識的“輸入”,為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輸出”活動創設更好的語言環境。
(5)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高職學生群體的典型特點就是學習動機不明確、求知欲不強烈。而一旦離開了明確的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即使是再先進的教學模式,也顯得無可奈何。因此,教師應當把維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放在首位,在雙語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克服畏難情緒,表揚學生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給他們在雙語學習上樹立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積極正確的態度和動機,從而提高雙語教學成效。
4 結語
高職院校引入雙語教學,是一個新的實踐,在當前的雙語教學環境下,各方面條件都尚未成熟,必然要受到諸多瓶頸的制約。我們應當實事求是,積極探索,學習國內外現代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充分發掘我們的教學資源,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努力構建一個本土化程度較高的、適用的高職院校雙語教學模式,從而有效地指導高職院校的雙語教學。
參考文獻
[1] 黃安余.雙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 嚴明.高校雙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8.
[3] 夏紀梅,馮芃芃.現代外語教學理念與行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藺豐奇.高校實施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復旦教育論壇,2003(3):21-24.
[5] 都建穎.以內容為依托的學術用途英語教學:概念、理論基礎與實踐模式[J].中國ESP研究,2011(1):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