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朕禎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優化課堂教學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教學中讓學生成為學會、會學到善學呢?即“要我學到我要學”,這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討的問題。下面筆者就淺淡一下課堂教學還學生發言空間的幾點好處。
1.還學生發言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過程,兩者應是相輔相成的,但是不少教師卻把時間占為已有,發展成為“主講”和“主問”,教師講,學生聽,聽者處于極為被動的狀態,思維空間得不到發散,因而只能處于昏昏欲睡的狀態。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總是不放心把寶貴的時間及空間下放給學生,因而在這種機械式問答的傳授中,學生最佳學習效果也就體現不出來。
相反,如果能夠把這個權利下放給學生,那么學生就能針對課文內容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提出質疑。這樣就可以發現學生已從課文內容或在教師的傳授中發現了困惑或不當之處。
所以,教師要多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從所學中去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和見解,教師從中指出他們的理解上的不足或者肯定表揚他們的某些觀點和創新意識。
2.還學生的發言空間、給學生發言的機會,有利益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論辯能力。
表達能力作為通過了一定的思考后,從腦海中理清了思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一種方式。教師不僅需要給學生一個自己思考、分析問題的時間,而且也需要給他們一個表達自己見解的空間,教師可以仔細傾聽他們提出的依據,聽其他學生對此辨別的意見。允許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討論提出疑點,從而讓他們在同學之間各抒已見,展開辯論,互相學習,排難解疑,而教師則及時引導他們求同存異,加深理解,探討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樣既可讓他們能夠正視自己,又可以促進他們大膽上進的精神,增長他們的知識。
當然,在重視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他們的論辯能力。教師可以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引導他們舉行辯論,辯論的方式可分兩種。一種是學生互論,這是針對比較淺顯易懂的問題。另一種是師生互論,這是針對較難的問題。即需要教師經過分析、推理、判斷才能得到正確答案的問題。
由于中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正處于成長的過程,所以,此時師生共論,對學生思維成長有很大的好處,同時,教師要及時對他們曲解題意的方法給予及時的糾正,最終讓他們集中意見,在議論中結合歸納出較全面的答案。
3.給學生的發言空間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各科目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讓他們真正充當積極主動的參與者。
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疑有所思,疑有所問,疑有議論,論中有果,那么也就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在論中有果時,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打開了他們對積極思考、樂學的匣子,收到由被動轉為主動的學習效果,也使他們認識到:學習是一個經過艱苦努力的先苦后甜、苦中有樂的過程。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