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燊
摘 要:《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對物理課程的要求進行了下面的規定,即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可見,借助物理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時,也為學生全面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先學后教;實驗;開放;評價
物理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培養學生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全面的發展,而且,對物理學科新課程標準的實現以及學科的發展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素質教育實踐中,我們要在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的同時,也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以及學習能力的提高做好準備工作。
一、借助先學后教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未來學家托夫勒說:“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先學后教模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例如,在教學《串聯和并聯》時,我選擇了“先學后教”模式,該模式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指導思想的重要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對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先學: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知道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連接特點;會動手連接串并聯電路、繪畫簡單的電路圖。并讓學生帶著目的進行自主學習,并將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并在獨立思考之后將不清楚的問題反饋給我。比如,串并聯的具體特點是什么?
后教:在大概20分鐘左右的自主學習時間結束之后,我會結合學生的問題以及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這樣不僅能夠確保物理課堂的高效實現,而且也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當堂練:(1)如果一個開關能同時控制兩盞燈,那么這兩盞燈是什么樣的連接方式?
(2)電阻R1、R2、R3串聯在電路中,已知R1=10Ω、R3=5Ω,R1兩端的電壓為6V,R2兩端的電壓為12 V,則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少?
……
簡單的幾個問題的練習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的同時,也能體會自主探究學習所帶來的成功樂趣,同時,也有助于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
二、借助自主實驗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將實驗引入課堂不僅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可以采取小組自主探究法,引導學生在動手實驗、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物理探究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時,我采取的是小組自主探究法,首先,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引導其用“干電池、學生電源、小燈泡、開關、導線、定值電阻、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等實驗器材進行自主實驗,并鼓勵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去發現問題,去創新。比如,有學生提出:如果想要使燈泡變暗,應該采取什么方法?還有學生提出:電路中的電流跟電壓、電阻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分析的數據準確嗎?等等。接著,引導學生對這些疑問進行小組討論和自主實驗驗證,這將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借助開放教學鍛煉自主探究能力
開放教學是針對以往的封閉式教學模式而言的,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而且對學生個性的發揮和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以一道開放性的練習題為例進行簡單概述。
例如,要求用F牛(F 該題考查的對象是杠桿的應用、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有效地將知識點系統起來。而且教師要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去獨立思考,教師要真正給學生搭建開放的舞臺,使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四、借助多元化的評價營造自主探究環境 初中物理學習對學生來說既新奇又陌生,甚至畏懼,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自主探究能力,就連有效課堂的實現都成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1)以往課堂過于注重理論授課,學生剛接觸物理知識,理解起來會有一些障礙;(2)課堂氣氛沉悶,而將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引入課堂不僅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也能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優缺點,進而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物理學習中,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探究。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從多角度、多方面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而為學生綜合而全面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何國昌.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教育革新,2011(11).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