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所采取的教育模式,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應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施“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其目的是針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面向的主要工作崗位,將人才培養過程分為三個級別、四個階段,分層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a Novel "Three-Stage Combined with Four-Level" Talents Training Mode for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I Yonghong
(Shaa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the method used in cultivating personnel. Since the ai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well-qualified technical talent, it is required to develop novel talents training modes. A mode named "three-stage combined with four-level" is proposed for the special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training mode is to divide the talent training process into three stages and four levels considering most of the professions for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technical talent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1 創建“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
1.1 要素
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所采取的教育模式。“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的要素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實施教育與實訓,培養企業所需要的生產一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方式。
1.2 內涵
依據認知規律和職業能力成長規律,參照國家職業標準,將人才培養過程分為三個級別、四個階段,分層培養。
將人才培養過程的前兩個學年,作為第一個級別,旨在參照企業的崗位需求,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主要在校內“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進行教學活動。
將人才培養過程的第三學年第一學期,作為第二個級別,根據對職業崗位需求的調研,確定企業對崗位和能力的要求,在與企業共同建立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內進行崗位培訓。
將人才培養過程的第三學年第二學期,作為第三個級別,在與企業共建的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強化職業崗位能力,實現與就業崗位“零對接”。
“四段分層”的第一段是第1、2學期,參照國家職業標準四級組織教學;第二段是第3學期,參照國家職業標準三級組織教學;第三段是第4學期,參照國家職業標準二級組織教學;第四段是第5、6學期,參照國家職業標準一級組織教學。在各個階段實行職業資格認證,實施企業參與的質量監控,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1.3 結構圖
“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結構如圖1所示。
2 實施“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
2.1 崗位及培養目標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面向的主要工作崗位是嵌入式系統應用技術人員、計算機裝配調試員、數碼產品售前售后技術員。
培養目標是面向計算機系統生產與裝配調試、嵌入式產品開發與制造、IT產品銷售與服務及管理第一線,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具有嵌入式系統應用開發和芯片維修能力的,能從事計算機管理、應用開發與維護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2 “四段分層”工作任務分析
“四段分層”工作任務分析情況見表1。
2.3 課程體系架構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通過專業人才需求分析、工作崗位職能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學習領域課程,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主要按模塊化搭建,分為職業領域公共課程模塊、職業基礎課程模塊、職業能力課程模塊、職業拓展課程模塊和素質教育模塊等五個模塊。課程體系架構如圖2所示。
2.4 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的各種方案,我們稱之為教學模式,教學設計的成品即教學模式。①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與一定任務相聯系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由于對教學過程的理解的多角度,教學模式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課程,教學時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以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為培養目標,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讓學生以個體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完成一系列的綜合性學習任務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按照工作過程,以“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方式進行教學,通過由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產品來引導教學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②掌握職業技能,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經驗與知識體系。
在學習領域課程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引導文(學習任務書)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等行動導向教學的教學方法。積極推行學習任務書引導教學法,學習任務書包括學習目標、任務描述、相關信息、制定方案、任務實施、檢查、評價、拓展學習等內容,學生在學習任務書的引導下,通過自我開發和研究式學習,掌握解決實際問題所需的知識技能,教學過程遵循完整工作過程的6個階段。
2.5 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建立由政府、中介評價機構、學校、學生、行業、企業六方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形成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質量多角度、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控與評價。政府評價側重辦學條件和成效,中介評價機構評價側重就業,學校評價側重教學工作和效果,學生評價側重課堂教學,行業評價側重培養方案,行業評價側重學生表現。
基金項目: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課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GJ1311),主持人:崔永紅
注釋
① 張楚廷.教學論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0.
② 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6):94.endprint
摘 要 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所采取的教育模式,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應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施“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其目的是針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面向的主要工作崗位,將人才培養過程分為三個級別、四個階段,分層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a Novel "Three-Stage Combined with Four-Level" Talents Training Mode for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I Yonghong
(Shaa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the method used in cultivating personnel. Since the ai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well-qualified technical talent, it is required to develop novel talents training modes. A mode named "three-stage combined with four-level" is proposed for the special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training mode is to divide the talent training process into three stages and four levels considering most of the professions for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technical talent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1 創建“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
1.1 要素
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所采取的教育模式。“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的要素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實施教育與實訓,培養企業所需要的生產一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方式。
1.2 內涵
依據認知規律和職業能力成長規律,參照國家職業標準,將人才培養過程分為三個級別、四個階段,分層培養。
將人才培養過程的前兩個學年,作為第一個級別,旨在參照企業的崗位需求,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主要在校內“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進行教學活動。
將人才培養過程的第三學年第一學期,作為第二個級別,根據對職業崗位需求的調研,確定企業對崗位和能力的要求,在與企業共同建立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內進行崗位培訓。
將人才培養過程的第三學年第二學期,作為第三個級別,在與企業共建的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強化職業崗位能力,實現與就業崗位“零對接”。
“四段分層”的第一段是第1、2學期,參照國家職業標準四級組織教學;第二段是第3學期,參照國家職業標準三級組織教學;第三段是第4學期,參照國家職業標準二級組織教學;第四段是第5、6學期,參照國家職業標準一級組織教學。在各個階段實行職業資格認證,實施企業參與的質量監控,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1.3 結構圖
“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結構如圖1所示。
2 實施“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
2.1 崗位及培養目標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面向的主要工作崗位是嵌入式系統應用技術人員、計算機裝配調試員、數碼產品售前售后技術員。
培養目標是面向計算機系統生產與裝配調試、嵌入式產品開發與制造、IT產品銷售與服務及管理第一線,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具有嵌入式系統應用開發和芯片維修能力的,能從事計算機管理、應用開發與維護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2 “四段分層”工作任務分析
“四段分層”工作任務分析情況見表1。
2.3 課程體系架構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通過專業人才需求分析、工作崗位職能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學習領域課程,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主要按模塊化搭建,分為職業領域公共課程模塊、職業基礎課程模塊、職業能力課程模塊、職業拓展課程模塊和素質教育模塊等五個模塊。課程體系架構如圖2所示。
2.4 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的各種方案,我們稱之為教學模式,教學設計的成品即教學模式。①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與一定任務相聯系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由于對教學過程的理解的多角度,教學模式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課程,教學時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以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為培養目標,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讓學生以個體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完成一系列的綜合性學習任務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按照工作過程,以“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方式進行教學,通過由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產品來引導教學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②掌握職業技能,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經驗與知識體系。
在學習領域課程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引導文(學習任務書)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等行動導向教學的教學方法。積極推行學習任務書引導教學法,學習任務書包括學習目標、任務描述、相關信息、制定方案、任務實施、檢查、評價、拓展學習等內容,學生在學習任務書的引導下,通過自我開發和研究式學習,掌握解決實際問題所需的知識技能,教學過程遵循完整工作過程的6個階段。
2.5 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建立由政府、中介評價機構、學校、學生、行業、企業六方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形成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質量多角度、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控與評價。政府評價側重辦學條件和成效,中介評價機構評價側重就業,學校評價側重教學工作和效果,學生評價側重課堂教學,行業評價側重培養方案,行業評價側重學生表現。
基金項目: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課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GJ1311),主持人:崔永紅
注釋
① 張楚廷.教學論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0.
② 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6):94.endprint
摘 要 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所采取的教育模式,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應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施“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其目的是針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面向的主要工作崗位,將人才培養過程分為三個級別、四個階段,分層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a Novel "Three-Stage Combined with Four-Level" Talents Training Mode for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I Yonghong
(Shaa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the method used in cultivating personnel. Since the ai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well-qualified technical talent, it is required to develop novel talents training modes. A mode named "three-stage combined with four-level" is proposed for the special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training mode is to divide the talent training process into three stages and four levels considering most of the professions for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technical talent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1 創建“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
1.1 要素
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所采取的教育模式。“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的要素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實施教育與實訓,培養企業所需要的生產一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方式。
1.2 內涵
依據認知規律和職業能力成長規律,參照國家職業標準,將人才培養過程分為三個級別、四個階段,分層培養。
將人才培養過程的前兩個學年,作為第一個級別,旨在參照企業的崗位需求,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主要在校內“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進行教學活動。
將人才培養過程的第三學年第一學期,作為第二個級別,根據對職業崗位需求的調研,確定企業對崗位和能力的要求,在與企業共同建立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內進行崗位培訓。
將人才培養過程的第三學年第二學期,作為第三個級別,在與企業共建的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強化職業崗位能力,實現與就業崗位“零對接”。
“四段分層”的第一段是第1、2學期,參照國家職業標準四級組織教學;第二段是第3學期,參照國家職業標準三級組織教學;第三段是第4學期,參照國家職業標準二級組織教學;第四段是第5、6學期,參照國家職業標準一級組織教學。在各個階段實行職業資格認證,實施企業參與的質量監控,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1.3 結構圖
“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結構如圖1所示。
2 實施“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
2.1 崗位及培養目標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面向的主要工作崗位是嵌入式系統應用技術人員、計算機裝配調試員、數碼產品售前售后技術員。
培養目標是面向計算機系統生產與裝配調試、嵌入式產品開發與制造、IT產品銷售與服務及管理第一線,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具有嵌入式系統應用開發和芯片維修能力的,能從事計算機管理、應用開發與維護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2 “四段分層”工作任務分析
“四段分層”工作任務分析情況見表1。
2.3 課程體系架構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通過專業人才需求分析、工作崗位職能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學習領域課程,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主要按模塊化搭建,分為職業領域公共課程模塊、職業基礎課程模塊、職業能力課程模塊、職業拓展課程模塊和素質教育模塊等五個模塊。課程體系架構如圖2所示。
2.4 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的各種方案,我們稱之為教學模式,教學設計的成品即教學模式。①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與一定任務相聯系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由于對教學過程的理解的多角度,教學模式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課程,教學時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以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為培養目標,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讓學生以個體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完成一系列的綜合性學習任務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按照工作過程,以“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方式進行教學,通過由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產品來引導教學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②掌握職業技能,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經驗與知識體系。
在學習領域課程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引導文(學習任務書)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等行動導向教學的教學方法。積極推行學習任務書引導教學法,學習任務書包括學習目標、任務描述、相關信息、制定方案、任務實施、檢查、評價、拓展學習等內容,學生在學習任務書的引導下,通過自我開發和研究式學習,掌握解決實際問題所需的知識技能,教學過程遵循完整工作過程的6個階段。
2.5 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建立由政府、中介評價機構、學校、學生、行業、企業六方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形成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質量多角度、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控與評價。政府評價側重辦學條件和成效,中介評價機構評價側重就業,學校評價側重教學工作和效果,學生評價側重課堂教學,行業評價側重培養方案,行業評價側重學生表現。
基金項目: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課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三級遞進、四段分層”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GJ1311),主持人:崔永紅
注釋
① 張楚廷.教學論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0.
② 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6):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