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紅艷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一本好書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因為它對人類的精神活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著一個人的價值觀、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小學階段是整個教育階段的基礎,對小學生而言,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至關重要。事實也證明,如今的素質教育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閱讀空間,廣泛閱讀已成為學生的必須課。小學語文教師應引領學生親近書籍,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激發閱讀熱情,營造閱讀氛圍,培養閱讀技巧,讓學生在閱讀中與大師對話,與經典為伍,在“廣泛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
關鍵詞:廣泛閱讀 語文素養 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090-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可以說一本好書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因為它對人類的精神活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著一個人的價值觀、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小學階段是整個教育階段的基礎,對小學生而言,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至關重要。事實也證明,如今的素質教育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閱讀空間,廣泛閱讀已成為了學生的必須課。小學語文教師應引領學生親近書籍,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激發閱讀熱情,營造閱讀氛圍,培養閱讀技巧,讓學生在閱讀中與大師對話,與經典為伍,在“廣泛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八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告訴我:小學生筆下的那一篇篇青澀幼稚,一篇篇索然無味甚至支離破碎的習作,究其原因是學生腦中缺乏構建故事的語言,其閱讀面狹窄,閱讀能力有限,不愿表達更不會表達。因此認為只有從小開始,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才能取得更多的發展。
1 開展閱讀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的確,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習積極性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只有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廣泛閱讀產生主動需求,才能投身到廣泛的閱讀中去。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用興趣這把金鑰匙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小學語文教師要以“趣”字為導向,組織開展多種形式豐富的閱讀活動,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尋找自己的所需知識,鼓勵學生從讀物中獲得課本中并不知曉的知識和經驗,讓豐富的知識流入每個學生的大腦,流入每位學生的心田。譬如班里經常開展“蜜蜂采蜜忙、讀書小明星、經典誦讀、小型圖書展覽”等閱讀活動,豐富了語文知識的積累,擴大了語文閱讀量,激發了廣泛閱讀的興趣。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學生模仿性強,崇拜心理重。語文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給學生多講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譬如古有匡衡鑿壁偷光苦讀書,車胤囊螢夜讀書,屈原洞中苦讀書,今有施洋搓腳夜讀書,王亞南綁在柱子上讀書,周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以榜樣的力量鼓勵學生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2 營造閱讀氛圍,提高閱讀質量
加強小學生廣泛閱讀,讓學生多讀,多積累,已達到日后習作呼之即出,信手拈來,就要為他們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為保證閱讀質量,根據教學的需要,盡量減少語文書面作業,增加課內外閱讀作業,為學生廣泛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班里固定課外閱讀的時間每周的周三第六節和周五的第三節。沒得到閱讀滿足的學生還會選擇周六周日將閱讀書籍帶回家,在家享受閱讀帶來的精神大餐。為充分拓寬讀書空間,挖掘身邊的讀書資源,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班里學生自愿捐書建立了小小圖書角,每個學生都捐出了自己的“寶貝”。課外時間,“寶貝”們在大家的手中傳來傳去,學生的讀書熱情陡然增加,原來不愛讀書的學生也手不釋卷,投入到讀書的熱潮中。也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沉浸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努力讓閱讀時流露出的閱讀熱情去感染學生,去無聲地教育學生。另外,在卷帙浩繁的書海中,語文教師必須獨具慧眼,識別數的價值所向,要向學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有價值的課外讀物。開學初,就根據學生不同的喜好,學生的認知能力,向學生們推薦了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如閱讀繪本、連環畫、科幻類之類的書,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能啟發讀書人的睿智。閱讀中國文學,從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赤膽忠心,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寬廣胸懷,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壯志到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赤子之心,使學生感受英雄豪杰的精神的同時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充足的閱讀時間加上怡人的讀書氛圍,保證了閱讀的質量,學生們的讀書習慣逐漸成為自覺行為,寫作能力也獲得了和諧發展。
3 培養閱讀技巧,提升語文素養
提高小學生閱讀的效益,閱讀方法的指導必不可少。培養學生閱讀技巧,要遵循課內帶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課外閱讀相對于課文閱讀,它是課堂閱讀的延伸和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在閱讀課上,引導學生合理使用工具書,從查字典識字入手,教會學生結合字詞句、聯系上下文來理解文章內涵的方法,在讀書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通過常用的閱讀方法(精讀、泛讀、瀏覽、默讀),充分讀書,以讀代講,教會學生根據作品的實際內容選擇適合文本的讀書方法,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在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應用到平時的課外閱讀中,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語感。每學完一單元,都要指導學生將好詞好段摘抄在“采蜜集”上,并背誦下來,因為是背誦是讀書內化的重要過程,通過背誦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材料,增長知識,同時可以全方位的積淀語感經驗,另外,引導學生將讀書體會感受及時寫在書中空白處,定期開展閱讀經驗交流活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培養閱讀技巧的同時,求知欲得到滿足,學生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廣泛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支柱,對于語文素養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廣泛閱讀,不僅是時代對語文教學的呼喚,更是世界范圍語文成功的印證。要通過廣泛開展學生閱讀活動,讓學生獲得課堂上難以得到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再去廣泛地閱讀,吸收更多的語言精華,樹立終身讀書的理念,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廣泛閱讀中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Z].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 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探析[J].大連教育學院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