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震
摘 要: 本文就高中歷史互動探究教學模式運用作探析,發揮互動探究對活化課堂教學過程的指導作用。圍繞教師誘導、任務合作、活動體驗等豐富課堂教學,有利于豐富學生學習歷史的體驗,促進認知感悟有效轉化生成。探討互動探究模式運用對創設歷史教學情境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主動探究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創設情境 引導探究 親身體驗
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認為,引導學生運用在自主、合作、創新的學習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能有效彰顯學生的課程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模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內生動力與激情,讓他們在彼此合作探究與主動對話的過程中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運用相應策略改變傳統單一模式,能使得學生在自然、自由、自信的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學習思維和辯證歷史唯物主義史觀,提高歷史學科綜合素養。
1.巧妙導入,創設和諧情境
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主動學習歷史,有利于激發他們學習的潛能與動力。教師在導入過程中,應該在全面研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備教材和備學生,圍繞學生的學習認知需要制定差異化的教學導入方式。在導入過程中,多融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激情、生動的語言、多樣的引導,創設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動感課堂,讓學生享有更為寬廣的學習認知空間。
教師可根據歷史教材內容,注重多元化和情趣性的導入,讓學生在教師積極引導下主動參與,不斷激活自身學習思維感知。在導入教學中,多從學生已知的、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讓他們在教師的指點下能主動思考和深入探知,激發學習潛能和動力;找出教材中的可探究信息點,引導學生在主動閱讀和理解感知的基礎上,發現更多可學習探究的內容;通過相關或者相似的事件導入教學內容,讓學生在主動質疑思考過程中發現更有價值的學習興趣點。通過上述巧妙導入,能使得學生對歷史課程學習產生一定的好奇心,主動融入課堂。巧妙導入的運用,不僅能使得課堂教學情境更人文化和情境性,還能夠使得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增強學習認知體驗。
這樣的巧妙導入,能使得學生對學習內容保持一定的新鮮度,更好地活躍課堂學習情境。例如,在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Ⅰ第二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偉大的抗日戰爭”教學中,可針對學生對盧溝橋了解較少的特點,設計一定的引導題目:你知道盧溝橋上共有多少個石獅?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你會同意嗎?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激活學生思考思維,建議他們圍繞歷史課程學習內容,與同桌進行交流,說出自己的理解感知,以此加深理解。通過這樣的導入,一方面,能使得學生帶著好奇和激情參與歷史學習,促進課程知識的理解感知。另一方面,能使得學生在自由活潑的學習情境中主動交流,將閱讀認知轉化為主動探索。
2.活用任務,引導合作互動探究
運用任務型教學原則優化教學過程,能使得學生在彼此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更多學習問題,使得他們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提高歷史學科綜合運用能力。為學生提供可質疑、可探究的思考學習任務,能幫助他們在主動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認知,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富有情趣性和互動化,體現動感。
在任務教學過程中,可按照歷史知識難點和重點涉及相應的思考話題,讓他們在帶著任務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感知。教師在設計任務中,圍繞學生的學習認知需求,突出豐富性和層次性,幫助他們更好地自由選擇和靈活運用;鼓勵學生運用同桌交流形式相互學習,引導他們彼此交流過程中發現對方的學習問題和長處,以便使他們在彼此交流的同時獲得更為深刻的感知;引導學生運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加深理解,建議他們在相互爭辯和合作探討的過程中提出各自的意見和看法,讓他們在和而不同的過程中體味歷史知識的價值意義;引導學生主動和教師對話,讓他們在與教師的互動交流中消除學習緊張感,產生親師信道的良好學習信念。任務化的互動也為課程教學提供了更為明確的目標與方向。
通過任務化的互動探究,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具活力,讓師生在探討中形成共鳴和碰撞,點燃思維想象的火花。例如,在必修Ⅲ的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的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教學中,可針對課程教學重點,圍繞“資產階級改良派向西方學習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有識之士在探索過程中為什么沒有能夠完全成功?”要求學生采用同桌交流的形式完成前者思考題目,建議學生運用小組討論交流形式完成后者思考題目,以此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彼此交流中增強認知體驗。
3.借助活動,親身體驗互動過程
歷史課堂教學應該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在知情意行的有機結合過程中體味“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之和”的重要價值意義。將課本歷史變為鮮活的活動形式,能讓他們的認知視野更為開闊,更符合他們的學習發展需要。
在設計活動過程中,一方面,緊扣課程學習內容,幫助他們在自我編撰和表演過程中體味社會意義,可通過歷史小論文、歷史手抄報、歷史故事演講等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思維,主動創作相關作品,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引導他們在自我學習實踐體驗的過程中嘗試運用多樣化的形式予以表現,升華理解感悟。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活動表現運用形成激勵評價的方式予以呈現,以提高實踐運用能力。
綜上所言,打造動感十足的歷史課堂,就是在開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潛能的基礎上,讓學生享有更多話語表達權,讓他們在有效學習任務的引導下積極參與互動,增強認知體驗。讓學生動起來,圍繞歷史知識要點優化和引導合作交流是提高課程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基礎,值得教師深思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第2版).
[2]王玉萍.對中學歷史互動探究教學的評價與反思[J].考試周刊,2013(01).
[3]嫦娥.淺析文獻資料在歷史教學中的價值及應用[J].考試周刊,2011(65).
[4]李雪.合作互動,自主學習——高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教學策略研究[J].東方青年·教師,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