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菊俠
【摘要】目的:系統性的探討分析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存在出走意識的發病因素,并根據調查結果制定科學而合理的臨床預防方案,為精神分裂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依據。方法:隨機選取我院精神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登記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其中男女各40例。詳細登記患者的基本情況,對患者出走意識因素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總結患者出走意識的最初動機匯總統計。結果: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50%以上存在出走意識,與患者的文化學歷、職業、發病次數、戶籍情況、工作和生活壓力等有關;另外患者在不同的住院周期內所產生的出走意識發生率均有變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對臨床分裂癥住院患者的日常臨床護理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精神動態,針對患者的特殊情況采取有效而實用的治療方案,進一步減少精神分裂患者出走事件的發生概率。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出走意識;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30-01
精神患者在未經家屬和醫生的同意而擅自離開醫院的行為非常危險,會產生嚴重的后悔,甚至會社會以及患者自身帶來嚴重的危害。面對當前精神分裂癥發病率急劇升高,出走事件的增多,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我院登記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80例,通過回顧性以及多因素分析法,對患者進行綜合而全面的對比分析,探究如何在日常的醫療護理過程中對癥下藥,減少精神分裂癥患者出走意識的產生。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我院精神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登記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80例,男女各40例。患者在出院時均已達到了臨床治愈標準,自制能力基本得到了恢復,精神狀態較為正常。患者職業包括:農民、職工、學生、退休職工等其他類型。
1.2 方法:詳細登記患者的一般資料、病情資料以及治療周期內陰性、陽性癥狀評分表、社會功能缺陷調查表等,調查患者出走意識的最初動機匯總統計,進行回顧性有效性調查分析總結出主要發病因素及發病特征。
1.3 統計方法:采用SPSS 18. 0統計軟件處理調查結果并計數分析,通過t檢驗回歸性分析,檢驗標準差為α=0.05,P<0. 05、P<0.01則表示統計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針對80例患者進行系統性登記,病根據其是否具有出走意識進行了有效的統計學分析,可見患者的出走意識與患者的性別、職業類型、戶籍、是否已婚、是否初次發病、發病類型等具有一定的關聯。80例精神分裂患者的調查研究可見,男女患者人數均為40例,其存在出走意識的概率均較大在60%以上;32已婚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出走意識有19例,總比例為58.33%;相比農村戶口的患者而言59例有城鎮戶口的精神分裂分裂患者中有33例患者存在出走意識,總比例為55.69%;80例患者的職業類型包括:農民、職工、學生、退休職工及其他工種,農民的出走意識最為強烈,共31例農民群眾患者存在出走意識,占總比例的38.75%,職工的出走意識發生率也較大,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有28例存在出走意識,占總比例為35%;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存在出走意識的大部分為初次發病患者。
2.280例患者中的發病類型分為偏執型、不穩定性、病情未確定性等其他出走意識病癥。患者的出走意識發生時間段也同患者的治療周期存在有效性聯系。80例患者中在治療的2周以內有55例患者產生出走意識,治療的第二周有45例患者產生出走意識,第四周有36例患者產生出走意識,第八周有28例患者產生出走意識,在治療周期超過12周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初期對治療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甚至會產生極端意識,80%以上會因此產生出走意識,隨治療時間的推移,大部分患者的心理得到穩定逐步開始配合住院治療,在第12周80例患者中僅有17.5%的患者會間歇性的存在出走意識。
2.3精神分裂癥患者多是因為自身的思維混亂、焦慮憂郁、強迫恐懼再加上外界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事業壓力、家庭的不和諧以及自身的社交混亂、缺乏休息等綜合因素導致患者產生的精神分裂癥狀。而且此次試驗調查過程中發現,患者的發病因素會隨同治療周期的增進而發生直接性的改變。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在治療初期也就是2周內有15例患者會否認其有精神疾病而產生強烈的出走意識,隨后的2周內也仍然有11例患者否認自身的精神問題。隨著治療的增加、時間的推移,大多數患者逐步可以接受住院治療、接受心理的思維混亂,最后出走意識患者中沒有否認自身有精神問題的個例。在整個治療周期過程中,患者的幻覺妄想癥、思維情緒混亂、焦慮憂郁、強迫恐懼4個因素始終是引起患者產生出走意識的主要原因。部分干擾因素,分別是患者日常生活過于興奮、事業壓力、缺乏休息、身體透支、因為工作而失去自由會隨著住院治療的推移而明顯消失,在治療的第12周后這些因素均不會影響患者的出走意識。
3 討論
3.1當前社會生活壓力大,精神患者也越來也多,患者因為自身的焦慮壓抑、強迫恐懼、缺乏休息和自由以及工作和生活壓力在住院期間會不定時的產生出走意識。精神分裂患者在出走期間會對自身身心以及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破壞了社會的安寧,也會對患者家屬造成人力和財力的損失。所以,加強對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療刻不容緩,必須要杜絕其出走意識的發生,對精神分裂患者加大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3.2精神分裂患者的出走意識主要是由其在治療期間否認其有精神分裂、幻覺妄想、思維混亂、焦慮憂郁、強迫恐懼、缺乏自由、生活壓力等因素構成,其出走意識發生率與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水平等多因素息息相關。所以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中藥對癥下藥,篩選出發病主要原因及時有效的對癥下藥,針對患者出走意識根源各個擊破的安慰患者,平穩患者的情緒。例如,對于具有事業壓力的患者,必須要幫助患者逐步看輕事業目標,將重心轉移到生活中,發現生活的美好而穩定患者的壓抑的情緒;對于存在家庭不和諧、社交混亂的患者,必須要循序漸進的要求患者處理好個人的人際關系和家庭關系;嚴重型的患者存在幻覺妄想甚至思維混亂的情況,治療過程中要幫助患者解決心理障礙,放寬心態,積極與患者交流、尊重患者的心理問題、應予患者的心理需要,從而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將患者的出走意識率逐步降低。
參考文獻
[1]習孟軍凱,崔向波,土萌.精神患者出走的原因與防范措施巨J.中國民康醫學.2011年
[2] 李華芳.精神藥物臨床研究常用量表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
[3] 土秀珍.住院精神患者出走的危險因素分析及應對措.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