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忠
【摘 要】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基礎內容,是進行更深層次教學的前提。
【關鍵詞】培養 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 重要性
一、引言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基礎性的教學內容,也是進行更深層次教學的前提。
經過研究發現,擁有較強閱讀能力的小學生,不僅能夠在語文學科上獲得較好的成績,在數學、英語等其他學科上也能夠取得較好成績。因此,閱讀能力的提高,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和質量。
同時,眾多專家和學者認識到,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響應素質教育的宗旨,是真正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在這種背景下,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不再局限于提高學生的成績,更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基于此,本文在此展開對培養朗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將從不同方面進行闡述,以期能夠拋磚引玉。
二、培養朗讀能力是進行語文教學的基礎
要研究培養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閱讀能力對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建立在閱讀基礎上的學科。小學語文不僅承擔了教導學生識字認字的義務,還要引導學生閱讀和作文。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朗讀是一種非常基礎性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說,朗讀是完成以上教學內容的基礎方法。
眾多小學語文教師都非常了解通過朗讀的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對語文學科的教學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也就是說,學生的朗讀能力,是直接關系到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的。這一點從眾多小學語文教師一直將課文朗讀當作基礎教學方法的實際情況就能夠看出。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進行語文教學的基礎。通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就能夠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幫助學生認字識字、理解課文、積累作文素材等等。隨著學生朗讀能力的不斷提高,這些完成這些教學任務的能力也在相應提高,也就極大地提高了語文學科的教學效率,為深層次的語文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朗讀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感
朗讀不僅是語文教學中的基礎,還是學生的一種重要能力。無論是作文、演講,甚至是英語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這一項重要的能力,即語感。
所謂語感,通俗地說就是指對語言的感覺。這種感覺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斷句、組織語言,甚至利用語感,學生能夠敏銳地察覺出語句中的錯誤或者順口組織出優美的語句。這種能力,在所有語言類學科中都非常重要,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能力。
而培養朗讀能力,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手段和主要方式。朗讀,就是要讓學生大聲朗讀,朗讀課文、作文、優美語句。但顯然,并不是說一味地朗讀就能夠培養出學生的語感,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提高朗讀能力的過程中,逐漸地形成語感。
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朗讀、選擇正確的朗讀材料,才能夠逐漸地形成語感。通過科學正確的朗讀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對語言的感覺,進一步生成語感,使其成為學生一種重要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朗讀能力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更重要的是,通過正確的朗讀,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語文學科有一個非常獨特的教學特點,即積累性。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所涉及的內容無比豐富,只有讓學生通過不斷的記憶和積累,才能夠使學生擁有寫作素材,使學生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語文深造,進而提高學生的文采。
也就是說,要使學生真正地提高語文修養,提高學生的文采,就必須通過不斷的積累,也就是不斷地理解和記憶。這一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充分的表現,無論是哪個版本小學語文教材的課后練習中,都會要求學生對課文全篇或者某些段落進行背誦。其目的就是積累學生的素材,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而要讓學生進行課文背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而培養學生朗讀能力,能夠非常有效地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著名語文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吟誦的時候,不僅是形成理智的了解,而且是親切的體會,不知不覺間,內容和理解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
由此可見,葉圣陶先生對朗讀的重要性已經有了非常重要的認識。根據他的理解,通過吟誦即朗讀,不僅可以讓讀者對朗讀內容有理智的了解,更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加強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因為朗讀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眾多中小學都安排設置了早讀課程,就是讓學生在早晨進行朗讀,通過朗讀的方式記憶和背誦相應的知識。因此,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完成語文的素材積累。
五、培養朗讀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另一個方面,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從古至今,經典的文章,是需要眾多學者進行閱讀和鑒賞的,這就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而要如何提高學生閱讀和鑒賞的能力?顯然,通過朗讀,能有起到這樣的效果。正確的朗讀,是要求學生大聲地、飽含感情地、逐字逐句地朗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精氣神是完全融入朗讀過程中的,也就是說,進行正確朗讀的學生,是將心神完全沉浸在朗讀內容當中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飽含感情的進行朗讀,就是要讓學生朗讀出內容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要達到這個效果,首先學生需要對文章的主要思想感情有大致的了解,才能夠抓住基本的感情基調。其次,學生通過斷句、發音等調節,順著文章的基本情調進行朗讀。
在這樣的朗讀過程中,學生就能夠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換句話說,在正確的朗讀過程中,學生逐漸達到一種空靈之境,也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對文章理解。
通過朗讀,是最容易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以學習古文為例,學生在朗讀氣勢渾厚的古詩詞時,不知不覺間自然調節自己的聲調,將古詩詞雄壯的感情朗讀出來,在這其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沉浸在古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中,加強對其的鑒賞能力。
六、培養朗讀能力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上述的幾點,是培養朗讀能力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則是培養朗讀能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自然包括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
眾所周知,要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正確地吐字,即是發音準。通過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首先起到的作用就是規范學生的發音。在規范的朗讀下,學生會咬準字音、規范發音,自然就達到這樣的效果。
其次,邏輯清楚,也是口語表達中不可少的。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語言邏輯性。而通過朗讀,能夠輕松地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不會出現語意不明的現象。
最后,當學生進行演講或辯論時,不僅需要學生發音清楚、邏輯清晰,還要飽含感情或者說氣勢。而通過朗讀,學生在體會文章感情時,會逐漸在自己口語表達時飽含感情,當進行演講或辯論時,學生就能夠將自己的氣勢或感情包含在口語表達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結束語
總的來說,培養朗讀能力,是提高學生的一種綜合能力,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更能夠從不同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其重要性非常明顯。
【參考文獻】
[1]黃筱蓉.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小學時代,2011(6).
[2]吳海洲.轉好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J].新課程,200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