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光
【摘要】隨著新課程計劃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全新的必修課程擺在我們面前,這是新世紀的數學教育所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培養學生樹立自主學習觀,啟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本文從教學情感、教學過程、課外輔導三方面闡述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展開探討。
【關鍵詞】自主學習 數學 興趣 學生 培養
初中階段是學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階段。其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目的能真正理解,但往往在其它因素及社會環境影響下,仍有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以致影響學生學習熱情。在歷年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應從教學情感、教學過程、課外輔導三方面養成。
一、教學情感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基礎,是師生溝通、打通教育之門的良好途徑。從上課的第一節課起,教師就要注意對學生情感的投入,關愛學生、了解學生、鼓勵學生,看到每位學生的閃光點。首先,教學活動過程中為學生創造成功機會,遇困難時給予幫助,在成功時給予表揚肯定。了解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針對不同個性或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指導。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談學習、談興趣,使師生之間有更多的接近。從而讓學生探索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其次,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根據數學與生活的實際問題、實際事例,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求知欲,避免對數學的那些枯燥、乏味的觀念。如在數學《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我出題為:“一賓館樓梯要鋪如圖所示的地氈,問需要裁剪多長的地氈?”學生知道這是一道有趣的數學問題,發揮學生思維想象能力,發現地氈的長度剛好是兩條直角邊長的和。利用實際問題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
二、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水平、掌握的情況,但課堂教學效果又來源于課堂教學的組織和課堂教學設計。要把握良好教學方法,我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備課。首先是要求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對一節課的內容精心概括。其次是對課堂的策劃。一是開好頭,二是結合相關資料,三是巧設思考題。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對每節課的開場認真推敲。課外資料可以拓寬知識的廣度,啟迪學生的思維。課后的思考題,既是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同時也能對學生靈活思維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2.上課。教師上課時的“啟發”應具有藝術和技巧,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的數學教學,強調的是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教師的主導,方式上基本上是灌輸式的講授法,學生學數學枯燥無味,形成“鴨聽雷”的形式。久而久之,產生數學學習的畏懼心理。因此而缺乏興趣,甚至放棄。針對這種情況,我體會到教師應置身于學生之中,附感情于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創設一個互動的良好平臺,主動了解,積極思考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給予指引和幫助,有效地形成師生互動,共同探討的學習氛圍。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導學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探索者,讓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
3.作業。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體現。作業情況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改進教學的一個信息來源。因此,作業的設計要體現教學重點和難點。結合實際,作業分成A組、B組,基礎較差及中等生完成A組,而優等生完成A組、B組和思考題。如我在講解一次函數解析式時,設計下面作業:
A組:①已知一次函數y=kx+2,當x=5時值為4,求k值。②已知一次函數y=kx+b,經過點(-4,9),(6,3)兩點,求此函數解析式。
B組:已知y+b與x+a成正比,且當x=2時,y=1,當x=3時,y=5,求y與x函數關系式。
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要求的作業,能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各有收獲。
三、課外輔導
教師在課外正確引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復習,能對教學效果起很大的輔助作用,尤其使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更大提高。課外輔導主要是在三方面:一是學習時間的指導,二是方法指導,三是相關運用資料的指導。時間是學習的保障,要求學生每天課后應具備一段時間用于復習鞏固,并在學習時間使用適當的復習方法。比如,先回顧當天的新知識,課程的重點、難點,例題的解題方法后反思,反思自己對當天知識的掌握情況,知識點的相互牽連關系。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又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課外資料的選擇應有針對性。學生應根據自身實際而挑選相關資料。
總之,要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并在學習中創新,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注意激發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在合作與交流中創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