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惠玲 雷曉偉
【摘要】中國民族聲樂通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已經創立了科學、嚴謹、系統的教學體系。筆者通過對中國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教學論文的研讀,認為當下民族聲樂教學要遵循技術技巧訓練與歌唱審美培養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并從“聲美”、“情美”、“字美”、“味美”,“表美”五個方面來體現“歌唱美”。認為民族聲樂教學過程實質是審美培養的過程。
【關鍵詞】民族聲樂;審美能力;教學理念;字正腔圓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著名的聲樂藝術家金鐵霖教授就明確了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方向,并且提出了聲樂藝術要體現“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和時代性”的現代民族聲樂的美學標準。筆者通過對金鐵霖教授民族聲樂教學體系的研讀,認為高校民族聲樂教學要遵循技術技巧訓練與審美培養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民族聲樂就是要以“審美”為核心,把審美作為聲樂教學的全部過程,使學生獲得一種自覺的審美體驗過程。在長期的美感體驗教學中,必然會使學生產生對美的感受、對美的熱愛及對美的追求。歌唱審美是歌唱者的一種心理美的感受,是感性知識的精神化。筆者認為,民族聲樂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聲美
“聲”是指科學的演唱方法和聲樂技巧。學生應該在科學訓練前提下掌握好“混合聲”的音色,使聲音既有真聲的結實、明亮和力度,又有假聲的通暢、圓潤和柔和,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歌唱整體,可以理解成“具有真聲色彩的假聲”或“具有假聲位置和特色的真聲”。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由于應用了科學訓練的“混合聲”,從色彩上接近我們民族的語言特點,容易吐字清晰,音色明亮,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因此,在民族聲樂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學生“u”通道的訓練,這也是獲得剛中有柔,虛中有實的“混合聲”的最直接途徑。
二、情美
“情”是指演唱作品中的感情。在音樂藝術中,歌唱的表現力最強、最感人,因為歌聲最能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歌唱的表現不只是單憑聲音技巧,而是必須要首先理解歌詞的內容,找到歌曲的主題思想,了解詞曲作家創作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情況,進一步發掘作品的內涵。一個好的歌唱者,不僅會充分、準確地表現此曲作家的意圖,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演唱,使作品綻放出新的光彩來。民族聲樂演唱中,“情”的表達和體現應當具有民族性的,必須符合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和欣賞習慣。關鍵要恰到好處,搞過了頭就會使人感到沒有深度,需要激情時含而不放,又會顯得缺乏熱情和力度。作為一名好的歌唱者,必須要會用“情”去歌唱,從音樂的開始就要投入感情進入角色,把握好“尺寸”,正確地塑造音樂形象,表達音樂情感。
三、字美
“字”是指歌唱中的語言,也就是吐字。因語言和字吐的不美,歌唱也就很難美,吐字不清使歌唱也很難做到細膩。歌唱中的吐字對于民族聲樂演唱者來說尤為重要。明代著名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在《曲律》一書中提到“曲有三絕:字清為一絕,腔純為二絕,板正為三絕”。由此可見古人對吐字的重視。在我國民族傳統聲樂中,對吐字有著一套嚴格的訓練方法,我們應該很好地學習和繼承。如提出“以字帶聲”、“字正腔圓”、“吐字歸韻十三轍”等都值得我們去借鑒。我們在聲樂教學中,母音的訓練最為重要。在訓練中常加上字頭來輔助母音練習。一般常用的有“m”、“n”、“h”、“i”母音再做作字頭,加什么字頭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不能干篇一律地亂用。如“m”、“n”、字頭的使用應與“哼鳴”位置結合起來??傊獙⒛敢粼诳茖W方法的共性基礎上統一起來,求同存異,以同為主。當歌唱方法穩定,母音轉換自如時,可以使每個字在共性前提下,突出個性和色彩,吐字也就越清楚,越有表現力。由此可見,“字美”是構成歌唱美的重要條件。
四、味美
“味”是指聲樂作品的風格和韻味。作為民族聲樂演唱者,只做到“聲情并茂”、“字正腔圓”還不夠,還必須會運用聲音技巧和表現方法唱出作品的風格和韻味,以求更加完整地表達作品內容。如果一位歌手唱任何作品都一個味,體現不出作品的特點和風格以及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個性,那么這種演唱是蒼白平淡的,也不會受到觀眾的歡迎。因此,我們在聲樂教學中,對學生的演唱風格要嚴格要求,做到唱什么像什么,“味”要對,無論是地方民歌、戲曲、曲藝還是創作歌曲、歌劇等,都要堅持“味”要對,“度”要對。作為一名民族聲樂演唱者,務必在民族風格和韻味上下功夫,加強訓練、打好基礎,這也是解決民族聲樂民旗l生的重要環節。由此可見,“味美”也是構成歌唱美的重要條件。
五、表美
“表”指歌唱演員的表演及形象氣質。作為歌唱演員自然對表演及形象氣質有一定要求。在演唱水平相當的前提下,表演好、形象好的歌手自然機會會更多一點。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培養,不僅限于技術技巧的訓練,而且也要重視學生表演及形象、氣質的啟發與訓練。大膽借鑒中國戲劇戲曲中的“手”、“眼”、“身”、“法”、“步”滲透到課堂教學,使形體和表演與演唱真正的融為一體。歌劇表演藝術家郭蘭英,原來是山西梆子的著名演員,有較好的戲曲表演基礎,她的演唱不僅“聲美”、“情美”、“字美”、“味美”,而且做到了“表美”,因此她的歌唱受到國內外觀眾的熱烈歡迎。因此,教師在民族聲樂教學中要重視“表美”教學與滲透,培養“內外兼修”的民族聲樂歌唱人才。
結語:總之,民族聲樂的教學一定要把技術技巧與審美培養放在同一高度來加以重視。民族聲樂的教學過程實質是一個感受美、追求美、擁有美的過程。只有做到了“聲美”、“情美”、“字美”、“味美”,“表美”才能擁有“歌唱美”。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民族聲樂教師便是播灑美的使者,用真心、愛心、耐心成就一個個美的瞬間,播灑一片片美的希望。